自從1萬小時理論出現以後,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找到了成為專家的方法。可是真正實踐時,往往也會對這個理念產生質疑。
如果1萬小時就可以成為專家,那為什麽自己吃了這麽多年飯沒有變成美食家呢?為什麽很多人做了壹輩子飯,還是很難吃呢?
後來“刻意練習”的概念興盛起來,人們開始意識到,只是簡單的重復並不能變成天才,我們需要的是刻意地去練習。
之前我從字面上理解刻意練習,認為只要是有意識地去練習就可以,只要去做就好,量變早晚會產生質變嘛,可是當我看到《刻意練習:如何從新手到大師》這本書以後,覺得之前很多理解都是錯誤的。
不斷地去重復,並不可能得到不同的結果,那只是壹種天真的練習而已。
書籍目錄
在《刻意練習》當中,就明確說明了1萬小時的不嚴謹性,它只是暢銷書作家對心理科學研究的壹次不太嚴謹的演繹而已。
沒有了1萬小時的企盼,那我們還要不要去練習呢?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沒有誰天生就是大師,即使在基因上有少許的區別,在後天的不斷努力中也會漸漸弱化。
作者將練習分成了天真的練習、有目的的練習和刻意練習三種。
大部分人的練習還停留在“天真的練習”階段,也就是反復地去做某事,並且期待通過那種反復可以提高表現和水平。
我想這也是很多人重復做某事,很多年都沒有什麽成就的原因吧。在日復壹日的重復中,甚至有些能力已經退化了,因為行為本身甚至不需要經過太多思考就可以完成。
而如果想要達到某種效果,我們必須要開始有目的的練習。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努力更加聚焦,才可能產生出更多的成果。
那怎樣的練習才能稱之為“有目的的練習”呢?書中給出了以下幾種判斷要點。
1、明確的目標
首先練習壹定是有明確的目標的,把大目標拆分成小目標,練習的過程就是逐壹完成目標的過程。
2、專註的練習
另外練習的過程壹定是專註的。如果我們以時長來衡量練習的程度,會發現同樣是壹小時,東張西望的壹小時和專註沈浸的壹小時所產生的效能壹定是不同的。
這個理念其實可以運用到很多事情上,很多書籍我們快速地瀏覽完和逐字逐句地讀完效果壹定有所不同;壹些微課只是靠耳朵聽聽和邊聽變做筆記然後再輸出轉化成自己的知識,這其中的收獲也是不同的。
這所有的區別就是過程的專註程度。
3、不斷的反饋
有目的的練習並不是閉門造車,我們需要不斷地獲取反饋,以便進壹步調整自己的計劃。
這也是我不鼓勵很多新寫作的小夥伴自己默默寫文章,等到滿意了再發出來的原因。我們寫文章其實是需要在不斷的反饋中進行調整的。這個反饋可能是來自內部,也可能來自外部。
如果壹直放在日記裏不發布出去,那其實反饋者只有我們自己,即使有壹天覺得滿意了可以發布了,那反饋也只是自己認為滿意而已,並不代表市場的需要,也不代表其他人的評價。
我們不光要專註於寫這件事,也要註重反饋和調整,這樣的寫作才是有意義的。
4、走出舒適區
其實很多人的練習在外人看來是艱苦的,但當事人可能很享受其中的過程。如果壹件事妳雖然在重復,但自己卻樂在其中,每天可以輕松完成任務,那這種只是在舒適區內的重復而已。
刻意練習其實也是有目的的練習的壹種,不過它還需要壹個已經得到合理發展的行業和領域,以及壹位能夠布置練習作業的導師。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其實我們大多數人所謂的練習即使算是“有目的的練習 ”,但也還遠遠達不到“刻意練習”的程度。
這也解釋了為什麽自己覺得已經夠努力了,但卻還是沒有成為某個領域專家的原因。說明我們練習的方法還是不對。
書中給出了普通人運用刻意練習的原則成長為傑出人物的步驟。
首先我們要在某個領域內尋找到壹個傑出的人物,然後去分析他和其他人的差距,有針對性地思考他做了什麽,當然更重要的是去分析他是通過怎樣的練習實現了當前的效果。
然後記住這些,有目的的去模仿練習。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能夠找到壹個優秀的導師的話,那對我們的成長壹定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導師的反饋是非常具有針對性,並且有價值的。
這也給我們指出了方向,如果想成為某方面的專家,那首先要確定壹個領域,然後找到領域的大師,拆解他、模仿他,找到行而有效的方法去進行有目的的練習,在不斷的反饋過程中調整自己的步伐,再加上時間的效應,我們才有可能成為這方面的專家。
妳會發現這裏每個步驟都是有章法可循的,而時間只是衡量的壹個維度而已。如果妳練習的過程是漫無目的的,三心二意地去執行,只是在乎數字的累積,機械地重復某種步驟,那可能只會給自己造成進步的假象,並不能產生實質的精鉆。
而如果我們還停留在天真的練習的階段,那真的不如停下來好好享受下生活。把自己弄得很忙碌最終忽略了很多重要的事情,這並不是在刻意練習。
書中舉了大量數學、音樂、象棋等領域傑出的人物的例子,我們會發現每個想通過刻意練習來達到某種目的的人,他練習的過程都不是那麽舒適的。
所以如果我們想在某個領域有所建樹,那真的要做好長期作戰的準備,並且這個過程並沒有那麽好玩。
而如果壹旦下定了決心,那就還是要註意下練習的方法,至少我們可以通過應用刻意練習的原則去做事。
不以成為大師為目的,只為讓自己的練習更有意義,花費的時間更有價值。
尋找模仿對象,分析成功方法,專註地練習,不斷尋求反饋,在不斷積累中尋求個人的成長。
-END-
專註於個人成長與效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