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去寧夏中衛,怎麽能不嘗嘗蒿面呢?有精致的手工面

去寧夏中衛,怎麽能不嘗嘗蒿面呢?有精致的手工面

然後分享我的寧夏中衛之旅。在銀川玩了兩天後,我心血來潮跑去找中衛。哈哈,這個中衛不是足球場上的中場。中衛,這座黃河邊上的沙漠城市,既有長河落日圓的壯美,又有江南水鄉的婉約。怎麽說呢?妳來了就知道了。

話說從火車站出發,按照手機導航的指引,十分鐘就到了預定的青年行程。第壹眼看到青旅,我就被大廳墻上的這家旅行社吸引住了。艾草面是什麽?扁豆嗎?中衛的特點很有趣。問客棧老板我在哪裏可以吃到它。老板告訴我出門到鼓樓西街路口就能看到。

沿著客棧前面的英利北街走,妳會在第壹個路口看到這家手工面館。門面有點古色古香,招牌上的“手工面”字樣更吸引人。

我來的時候還不是晚飯時間,但面館已經開門營業了。

看看前臺的菜單,想想吃什麽。面館裏受歡迎的面條是素面和艾草面,招牌是扁豆面、羊肉蘑菇面和羊肉艾草面。壹個剛進來的哥哥對這個地方很熟悉,做了壹晚上的普通面條。我必須吃壹碗有肉的面條。好的,我今天選擇25元的羊肉艾草面套餐。

這裏貼著賣手工面的告示,壹份3元,壹份4元。我也解釋了漲價的原因,真的不貴。當地人下班路過這裏,買兩碗面吃個簡單的晚餐。

墻上的顯示屏壹直在滾動播放介紹艾草面的視頻,看得我入迷。作為壹種民間小吃,中寧蒿面已有360多年的歷史。據歷史記載,明朝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兒子朱芳在寧夏做官時,他的壹些親戚搬到了寧夏。遷居於此的親戚主要是朱和萬,其中有幾個是朝廷的退休廚師。他們把制作艾草面的技術傳授給當地人,壹直流傳至今。

中寧蒿面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蘊含著“寄托”“祈福”等文化內涵。例如,老年人過生日時吃的艾草面被稱為長壽面,這意味著老年人健康長壽。結婚第二天吃的艾草面被稱為嗨面,這意味著這對夫婦在不斷地戀愛。孩子100天(或滿月)時吃的艾草面被稱為吉利面,這意味著希望孩子長壽。正月初七吃的蒿面叫拉魂面,寓意幸福長久。在宴請貴賓或朋友時吃的艾草面被稱為貴賓面,這意味著友誼將永遠持續下去。

這裏的廚師操作間是我見過的小店裏最幹凈的。茼蒿是壹種野生植物的果實,秋天曬幹磨成粉,成為茼蒿粉。沙蒿籽有特殊氣味,沙蒿表面遇水有粘性,沙蒿籽有消食健胃清熱的功效。

我的面條出鍋了。蒿籽面由高筋面粉和蒿籽面制成,配以精鹽、蓬灰、香油和枸杞。經過壹系列程序後,由羊肉丁、豆腐、黃花菜等制成的湯。轉移到面碗中,壹碗香濃的蒿籽面就端上了桌。

我的套餐滿地都是。我的羊肉艾草面套餐其實就是壹碗羊肉艾草面,兩盤鹹菜和壹小碗羊肉。套餐的價格和點菜的價格壹樣。

細面條很勁道,有壹種特殊的淡淡的香味,應該是艾草的味道。大塊的羊肉經過腌制非常好吃,裏面的蘿蔔塊和豆腐丁充滿了羊肉湯,特別好吃。

當然,妳應該加壹些辣椒油,這會瞬間提高這碗艾草面的味道。我有時不敢評論食物的味道。我記得藍澤優希·阿瑪米主演的日本電視劇《三星校餐》中有壹幕,被解雇的校餐女廚師去采訪食物體驗者,評價是妳的評價對這樣壹個什麽都吃的人來說毫無價值。我不知道我是不是這樣的人,我什麽都做不了,我吃不飽!

蒿面歷史悠久,但制作工藝復雜。現在的人很少做手工面了,壓面機也更方便了,這使得蒿面的味道差了很多。這家在中衛並不多見的面館,依然堅守著“手工面”這個孤獨的陣地。

離開面館時,我在街角的玻璃櫥窗裏看到了面館師傅制作艾草面的過程。將面粉與少許當地野生植物艾草種子的研磨粉末混合,並在和面的水中加入少許當地面粉發酵中使用的精制堿粉。面粉調好後反復醒發揉搓多次,搟成直徑壹米左右的極細面條。煮面條時,將大面條以扇形折疊,用刀切成細如粉絲的細面條。

當我吃飽了,我去購物。前方不遠處就是中衛鼓樓,這也是中衛最繁華的鬧市。對了,這家手工面館也有扁豆面,我想嘗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