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塍豬婆肉的美味被人們傳誦了百年,絕不是僅僅依靠“祖傳秘方”的老湯那麽簡單的。豬婆肉其實是壹道鹵菜,制作方法是把不能再生仔豬的老母豬,宰殺洗凈後剁成6大塊,下鍋烹制,看著火候適時加上茴香、生姜、桂皮、薌草糖、黃酒等調料,其中燒制壹只豬婆黃酒要用2至3千克之多,最後投下大紅(食用色素),白肉由淺入深漸變赤色,隨之飄出的香味也越來越濃。燒制時間壹般為壹天,當起鍋時,那股鮮美而又奇特的肉香飄溢四方。
高塍豬婆肉有兩大特點:色香,味沙。“色香”顧名思義就是指高塍豬婆肉香;“味沙”是講高塍豬婆肉的肉皮松脆而不膩,給人以油滑的感覺。
到了宜興或是高塍古鎮,會看到很多沿街賣肉的人,他們常用沿湖荷花塘采摘的荷葉,洗凈曬幹,作為豬婆肉的包裝。當地人對於豬婆肉更是喜愛有加,小朋友會在夏天幫忙采荷葉,回家和爸媽換豬婆肉吃。
小酥糖是壹般的應時茶點,宜興的徐舍小酥糖是其中素負盛譽的壹種名牌茶食。據傳,清朝同治六年,宜興徐舍鎮豫和泰南貨店生產的小酥糖,名氣傳到了皇宮,載淳皇帝曾派專吏太監到宜興采辦徐舍小酥糖,列為“貢點”,從此,徐舍小酥糖蜚聲全國,生意日盛。解放前,上海永安公司等商號曾設立專櫃銷售。
糖用精細白糖、剝殼芝麻、特制飴漿、上等面粉等原料,經過焙炒,打屑,扳酥等十多道工序,精工配制而成。具有香、甜、酥和爽口等特色,因此歷來受人稱道,尤為老年人所喜愛。
在清嘉慶年間,吳家家道中落,後又逢太平天國運動興起,戰爭此起彼伏,百姓食不充饑。太平軍進駐芳莊後,壹部分將士住宿在老人的太爺爺家。太平軍對百姓秋毫不犯,買賣公平,甚至幫吳家幹農活。太爺爺非常感激,家中養著十多只山羊,太爺爺就宰了兩只羊,煮熟後送給將士們。太爺爺在烹飪上原來就有壹套技術,他知道羊肉膻味重,但萬物都有相輔相克,他就把蘿蔔等根類蔬菜采用滲入煮蒸法,使羊肉香酥可口,油而不膩。將士們吃後贊不絕口,並出錢買下他家所有的山羊,請太爺爺宰殺烹飪後送給其他軍營的將士。壹時間,眾將士競相購買,家中已無山羊,太爺爺就買了其他人家的山羊,烹飪後賣給太平軍。民間富戶也時常買他的羊肉,嘗個鮮。吳家羊肉的名氣由此傳開,隨後,太爺爺開起了羊肉店鋪,同村的其他人也相繼開辦羊肉店鋪。
到宜興,不妨去芳莊吧,這是個不該被人們遺忘的古鎮,太多的故事在這裏發生了。到了芳莊,不妨去嘗嘗芳莊的羊肉吧,或許還未走進芳莊,芳莊羊肉的香味早已飄過十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