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在很多地方,過年要吃餃子,但在洛陽,正月初壹除了吃餃子,還要吃另壹道特色美食,那就是——“頭腦”。
? 雖然離開家鄉多年,但是我還和小時候壹樣,保留著大年初壹喝“頭腦”的習慣。
? 洛陽地處山區,各縣風俗有差異。民國《洛寧縣誌》說:“元旦,沿用舊習,祀神燃爆竹。或用柏葉焚之,香氣氤氳。卑幼拜家長,又依次各拜其長,謂之拜年。食柿謂之忍事。以豆粉煮汁使凝,切作小方塊和肉羹烹之,名曰頭腦,意言第壹餐也。又食扁食後,乃出門賀歲。按唐時群臣早朝,皆賜以羹,謂之頭腦羹,即此遺意。”
? 《洛陽民俗誌》記載:洛陽有大年初壹五更喝頭腦湯的習俗。喝了頭腦湯才是新年開端,如今在孟津縣、新安縣、宜陽縣、嵩縣、欒川縣等地,仍延續著這壹習俗。
通常,在大年初壹早上,人們天不亮就起床,先燒柏枝,拜神,祭祖,放鞭炮,然後喝頭腦湯,再吃完餃子之後,才出門拜年賀歲。
不同地方做頭腦湯的材料不同,但主要用料是涼粉和肉湯,肉湯要用豬骨或羊骨提前燉好。大年初壹早上,舀上壹鍋肉湯,加入丸子、豬血、肉絲、蘿蔔、木耳、白菜等食材壹起燉爛,最後再加入涼粉煮壹會兒,再勾入芡粉,撒點五香粉、鹽等作料就做好了。配料沒有固定的標準,不同家庭會根據家人的喜好來做。吃時抓壹把芫荽放進去,加點辣椒油,透出紅艷艷誘人的顏色,散發著熱騰騰的香味,至今仍是很多洛陽人喜愛的吃食。
在洛陽的壹些地方,大年初壹要吃四頓飯,第壹頓是頭腦湯,大約五更時分天不亮的時候喝;第二頓是餃子,上午9點左右吃;第三頓是午飯,俗稱吃桌,通常要炒幾個菜,比較豐盛;第四頓是晚飯,壹般喝稀飯吃饅頭。
老洛陽人喝頭腦湯也有壹些講究。洛陽風俗中,大年初壹第壹頓飯不動刀,因此做頭腦湯的材料都要在頭壹天準備好,初壹早上只用燒火煮就行。過去每年的除夕夜,家裏的主婦都要趁著守歲精心準備做頭腦湯的用料,用紅薯澱粉熬壹鍋涼粉放涼,切成小塊,各種配菜也都切好,第二天早早起來做頭腦湯。
在洛陽山區農村,為了搶頭彩,主婦們往往要早早起來燒火做飯,趕在別人家之前做好頭腦湯,再喊醒小孩子或男人起來放掛大鞭,便是中彩了,預兆來年鴻運當頭,好運連連。因此往往壹響百應,全村的鞭炮響成壹片,啪啪聲不絕於耳,到處回蕩著震耳的聲響。
在個別地方,頭腦湯要由家裏的男人來做,有壹種說法是,女人做了壹年的飯,大年初壹要休息壹下,由平時不做飯的男人來做。喝頭腦湯也往往和拜神、祭祖聯系在壹起,過去家裏有祭竈王爺的,因為竈王爺“初壹五更回”,因此要在五更前將頭腦湯做好,當供品擺上。供奉有其他神位、祖宗牌位的,也大同小異,先把做好的頭腦湯給神仙、祖宗端壹碗,然後自己再喝。
洛陽有些地方也把“頭腦”叫“同鬧”“頭鬧”,做好頭腦湯後鄰裏之間互相端,妳給我家端壹碗,我給妳家端壹碗,去親戚家拜年的,主人也給客人端碗頭腦湯,取“***同熱鬧”之意,也有互相比拼廚藝的意思。
至於為什麽要在大年初壹喝頭腦湯,有幾種不同的說法,有人說因為過去日子窮,壹年到頭吃不飽飯,因此在大年初壹要吃四頓飯,寓意“富足溫飽”;也有說窮日子裏吃食少,每年包的餃子也不多,早上先喝壹碗頭腦湯填填肚子,接下來再吃餃子的時候,可以少吃點餃子。還有壹種說法是,喝頭腦湯可以令人頭腦清醒,喑喻壹家人新年交好運,凡事中個頭彩,或是祈福家中兒孫聰慧,能出個頭腦級人物,尤其是孩子喝了會聰明。凡此種種,寄托著洛陽人樸素的情感。
?
小時候的我,並不知道“頭腦”的含義。對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年三十晚上,壹家人圍著火爐守歲,聽爺爺講故事,我趁大家不註意,往火爐裏扔了壹只小鞭炮,壹聲“叫響”,把大家嚇了壹跳。守歲結束,大人們盤點初壹早上做飯的食材,因為初壹早上是不能動刀、剪之類的東西,因此所有肉和菜都要切好,棉衣上的暖袖也要縫完。我們看著母親把新衣服放在床頭,才放心去睡。
初壹早上天不亮,爺爺、父親開始做“頭腦”,叔叔放2000響的鞭炮,聽著鞭炮聲的我們就起床了,梳洗打扮壹番,小孩子們紛紛走出家門“炫新衣”。但是,我和妹妹很快就被喊回家了,接下來就是最讓我煩惱的壹道程序了。
? 我們老家有個獨特的風俗,初壹早上端頭腦。街坊四鄰、家族叔伯兄弟間相互送壹碗頭腦,這個任務壹般會落在家裏的小輩身上。我家是個大家族,爺爺的叔伯弟兄十三人,我父親這壹輩兄弟姐妹幾十個,過年下串門拜年是個體力活。
? 於是,大年初壹的鎮子,就會看到這樣壹幕景致:鄉親們走街串巷,大聲說著吉祥話,男人們端著“條盤”,上面整齊擺放著五六碗、七八碗的頭腦,有的頭腦裏還摻和著餃子。孩子們跟隨其後,隨時準備端到別人家,人家喜滋滋接過來,倒進自家鍋裏,匯在壹起,有的直接再舀出壹碗,作為“回禮”。走家串戶的熱鬧要持續到天徹底亮了,各家小院裏,家人們圍坐壹張大桌子,正式開飯了!
? 如今的老家,鄉親們已經不再端頭腦了。然而,每家每戶依然以壹鍋頭腦開啟壹年的好運。我早上打電話詢問老媽:“家裏現在還端頭腦不?“她說:“早就不端了,就昨天晚上給妳二叔三叔家端了餃子。”
老爸年二十八給我送來了涼粉、扁垛、疙瘩、丸子、炸果子和紅燒肉等等,今天早上我就開始炮制頭腦了,壹不小心就做了壹大鍋,老公說味道還不錯。
除了過年,平時也有機會喝到頭腦湯。街面上不少賣涼粉湯的飯店、鄉村的集市上也有賣頭腦湯的,兩間煙熏火燎的門面,迎窗支口大鍋,鍋裏的羊骨頭、粉條和芹菜在水中咕嘟嘟地響,熱蒸汽呼呼地往上躥著,老遠就聞到香味兒。桌上壹溜兒大白碗裏,已放了羊肉、木耳、豬血、蔥花、調料等,吃時只需在碗裏舀滿粉條和湯就可以了。
? 在洛陽市區,大年初壹喝頭腦湯的習俗已經少見蹤影,但不少人也像我壹樣,心裏還留存著小時候在老家喝壹碗頭腦湯的記憶,想要固守著那獨特的味道,和悠長的鄉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