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借到過壹本殘缺不全破舊的《紅樓夢》小說,那時候的家長老師都認為是閑書,所以哪敢明目張膽地看,就是偷偷摸摸地讀。常常有讀得不過癮,而又不得不放下的時候,於是會心心念念,經常惦記。遇到書裏喜歡的詩詞,就悄悄地抄寫在日記本上,默默地背誦。還記得,趴在被窩裏,就著微弱的燭光,壹首壹首,照著那本破舊的書抄寫詩詞。睡夢裏還在叨咕:“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還記得,堂妹送給我壹套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劇照的明信片,我用壹張壹張算草紙臨摹明信片裏的林妹妹,寶姐姐,鳳辣子……
年少喜歡愛哭的林妹妹,喜歡她的率真,她的聰慧,她的多愁善感,她的詩情畫意,甚至於偶爾的尖酸刻薄,都成為我眼裏心裏的美。如果有小夥伴兒敢在我面前說黛玉不好,我竟然可以不顧壹切地和人家爭執,辯論,列出林妹妹壹堆的好來去辯駁,甚至於從此認為,彼此不是壹類人,做不得好朋友。
年歲漸長,再讀紅樓,會用欣賞的眼光,讀書中的每壹個人物。曾經眼裏喜歡的黛玉,湘雲,探春,紫娟,晴雯等,也有他們的局限和缺點。年少時不喜歡的寶釵,妙玉,襲人,王夫人,趙姨娘,劉姥姥等,也看到了屬於他們的心酸和不易。
工作了,第壹個月的工資,趕緊去買壹本《紅樓夢》,書拿到手裏的那份喜悅,至今還記憶猶新。從此有了壹本屬於自己的《紅樓夢》,想啥時候看就啥時候看。如今那本書,封面已經很陳舊,扉頁泛黃,依舊舍不得丟棄。而且如果時間長了不看,心裏會有空落落的感覺。
《紅樓夢》真是壹本神奇的書,每壹個年齡段讀起來,都會有不同的體會。文字的美,不僅僅體現在書中的詩詞歌賦。“伏脈千裏,草蛇灰線”,曹雪芹用他獨特的,看似家常的敘述,寫盡了人世滄桑。壹部未完的紅樓,讓多少人癡迷。張愛玲說:“人生三大恨事:壹恨鰣魚多刺,二恨海棠無香,三恨紅樓夢未完”。較與前兩者,對我而言,鰣魚可以不吃,海棠可以不聞,但紅樓卻不能不看。
有壹段時間,癡迷紅樓各種索引,各種推斷,以至於那些良莠不齊的紅樓探疑,紅樓解析的文章,都會吸引我的目光。至今打開網頁,那些能夠讓我駐足流連的,也常常是這壹類文章。
詩詞,建築,園林,美食,服飾,醫藥,繪畫……包羅萬象,應有盡有,《紅樓夢》更像壹部有趣的百科全書。前壹段時間,好友推薦給我壹套有聲書——《蔣勛細說紅樓夢》,更是讓我百聽不厭。果斷微信收藏,周末壹邊做家務,壹邊聽蔣勛老師充滿磁性的聲音講解紅樓,娓娓道來。說是壹場聽覺盛宴,毫不誇張。
八七版電視劇《紅樓夢》也看過多遍,連幕後花絮,我也是看了又看。有多少演員,演完這部紅樓,便是影響壹生。曉旭之後,再無黛玉。因為演過妙玉、晴雯而改名的姬玉,安雯,還有那些演員,為了角色經歷的種種故事,都讓我著迷。
據說當年演過紅樓的演員,壹輩子都在回憶這部劇。作為《紅樓夢》的普通讀者,我也體會到了,什麽是“壹入紅樓夢難醒”。
那就這樣繼續癡迷吧,在這部偉大的小說裏,讀人生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