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人喜歡吃螞蚱
秋末,螞蚱腹內充滿待產的卵時捉來,剪去翅膀、小腿,趁活著的時候,放進油鍋炸吃,是當地地道的風味食品。天津附近的易縣,獨具慧眼,把收來的活螞蚱冷凍包裝,當作壹種高級營養食品出口日本,還創了不少外匯呢!滅了害蟲,飽了口福,掙了票子,真可謂壹舉三得。
山東人愛吃草蟲
——蚰子
秋天蚰子懷孕、大腹便便時,農人便將它捉來,用油煎成黃色,是當地最名貴的珍饈。我們山東人也愛吃蠍子。秋天,蠍子蟄伏時,到鄉野去翻開大石頭,把冬眠的蠍子抓來,剁掉頭尾,用火烤或油炸來吃。
河北人吃蝗蟲
發生蝗災時,老百姓用布袋朝漫天飛舞、似雨如霧的蝗蟲大軍罩去,壹罩可以罩住數百只。捕來的蝗蟲去頭,下油鍋壹炸,就成了又香又酥的美食。
雲南傣族的昆蟲宴,遐邇聞
名,壹派蟲香。
“知了背肉餡”、“油煎竹蟲”、“油炸螞蚱”、“醬拌 蟋蟀”、“酸拌螞蚱卵”、“涼拌土蜂子”、“甜輕木蟲”、“清水蠶蛹湯”,都是原汁原味的昆蟲風味菜。壹道”醬拌蟋蟀”,其做法是剔去蟋蟀翅膀和內臟,然後刀剁成肉醬,拌上蔥、姜、胡椒之類調料,成為紫色糊狀就可食用。另外幾道用醬拌法制作的蟲菜:如去掉蟬的雙翅、頭腳,將蟬身蒸熟後剁細再拌香料的蟬醬;將擠滿幼蛹的蜂巢用手擠壓,將滴出的乳白色蜂蛹汁和剁細的殘渣拌合香蓼草等佐料而成的蜂蛹醬,蘸著小菜吃,那味鮮而甜,美不可言!
廣東的昆蟲菜獨具風味
爽脆的“白焯地龍”,鮮香的“和味桂花蟬”,“椒鹽蛐蛐兒”、“椒鹽竹蛆”(竹樹蟲蛹),吃起來幽香隱隱,神秘感與新鮮感俱來。進入粵菜食譜的昆蟲五花八門,如螞蟻、白蟻、蠍子、蠶蛹、蟋蟀等等,鮮、甜、辣、酥、嫩俱全。
海南有“三條沙蟲壹碗菜”
的說法
沙蟲形似蠶絲的春蠶,呈灰白色,有壹根香煙長。海南人說此蟲營養價值高,高蛋白,低脂肪。沙蟲有兩種吃法,壹是用沙蟲
燙火鍋,用筷子
夾住放在沸水裏煮5分鐘,拌以調料即可吃;二是和香菜或生菜紅燒。三條沙蟲加生菜在海南廚師手中,就可炒成壹盤美味佳肴。
據專家介紹,昆蟲的營養價值極高。100克的蚱蜢就含有21克的蛋白質。至於蠍子和黑蟻,更被譽為壯陽極品。墨西哥研究人員發現,日常飲食中增加可食性昆蟲可以預防腸胃疾病和避免營養不良。這些昆蟲中含有人體所必需的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和鋅、錳、鈣等礦物質。它們不僅能彌補普通食品中營養不全的缺點,還可以預防腸胃疾病。報告同時還預言,可食性昆蟲將是未來人類的理想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