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聽說馬斯克去中國吃了煎餅果子,猜他放了油條還是薄脆

聽說馬斯克去中國吃了煎餅果子,猜他放了油條還是薄脆

“鋼鐵俠”馬斯克終於跑去中國談獨資建廠了,眼瞅著華爾街的壓力小壹點了,他又開著Model X拉著壹大票人輕車熟路跑去大快朵頤,被媒體曝光的就有振鼎雞和煎餅果子。

“振鼎雞”想必上海人都不會陌生。振鼎雞(其實就是白切雞)+ 雞粥 + 雞湯面壹度成為標配。豐腴的金色油脂和嫩中帶韌的口感,確實讓人念念不忘。

至於煎餅果子,這幾年大殺四方風頭正勁,究竟是該放油條還是該放薄脆都能引發壹場口水戰。

在今年主席與普京在天津的晚宴上,普京還親自動手試做了煎餅果子,說:“您得記住,這是我做的”。

煎餅果子不僅在我們國內驕傲了壹回,在美國也越來越成為壹種現象級的小吃。

前幾年我和現在紅遍紐約的老金煎餅的創始人金伯亮聊天的時候,還是在香港的閣麟街的第壹家門店。那時候“老金煎餅”就已經非常火,堪比網紅。斜坡上壹個小小的門面,每天從開門到打樣隊伍能從店門口排到街外去。不過幾年功夫他居然麻利地盤掉了所有的香港門店跑回紐約壹門心思繼續他的Mr Bing煎餅果子事業。

現如今的紐約,連山東雜糧煎餅都有了,開門營業的,還都是有中國情結的金發碧眼小夥子們,名字簡單明了,就叫做Jianbing Company。

近幾年的美國,中華美食在街頭層出不窮,種類也數之不盡。仿佛幾年間,所有人對中餐的理解都從醬油中餐酸辣口的單壹印象迅速升華到了深入川陜雲貴。用筷子已經屬於基礎入門,不能飲食做賦都不好意思說和中華飲食文明有過交集。

《紐約客》在2016年旅遊和美食專刊曾經發表過紐約知名作家Calvin Trillin的中餐打油詩,這首詩的開頭如下,我做了壹部分翻譯:

Have they run out of provinces yet?

If they haven’t, we’ve reason to fret.

Long ago, there was just Cantonese.

(Long ago, we were easy to please.)

But then food from Szechuan came our way,

Making Cantonese strictly passé.

Szechuanese was the song that we sung,

Though thema pocould burn through your tongue.

Then when Shanghainese got in the loop

We slurped dumplings whose insides were soup.

Then Hunan, the birth province of Mao,

Came along with its own style of chow.

So we thought we were finished, and then

A new province arrived: Fukien.

他們的省份到底有完沒完?

如果沒完,我們會覺得很煩。

很久以前我們只需要知道廣東料理,

(畢竟很早以前我們很容易滿意)

但是後來西邊迎面走來個四川,

廣東菜順便變成了舊歡。

吃著川菜對酒當歌,

哪怕舌頭已被麻婆掀翻。

接著上海菜來報道,

讓我們學著嘬起灌湯包。

後來是湖南,偉大領袖的故鄉,

特別的小炒獨領風騷。

我們以為學習差不多結束了,

結果新的菜系駕到了:閩菜 。

這首詩其實當時引起了很大的爭議,甚至有人覺得是白人沙文主義自上而下審視少數族裔文化的優越和傲慢。我不知道諸位是如何評價,但從我的觀感來說,我看到的是壹個碎碎念的老先生(Calvin Trillin已經八十多歲了)在戲謔調侃裏向眼裏只有紐約的紐約人傳達中餐的豐富多樣。

畢竟,文化的傳播來自於傳播者自身的文化自信。

別的不用說,中餐的自信我們總是有的吧,要知道好多名人可都是中國菜的自來水呀。這位剛吃了振鼎雞和煎餅果子的鋼鐵俠,可是在剛剛過去的五月被粉絲撞見和新晉緋聞女友壹起在“鍋中川”大啖牛油火鍋呢,壹看就是吃的講究人。

他的同行紮克伯格雖然還不至於這麽嘴叼,但也已經不止壹次被撞見在小肥羊裏揮汗如雨,他最喜歡去的那壹家,在山景城卡斯特羅街上。

他還很喜歡去喜福居。

喜福居壹直都是灣區的名人餐廳,名氣大概就和Buck's Restaurant不相上下吧。如果說去Buck的人都是為了撞投資人,那麽來喜福居的都是希望好好吃頓飯的科技大佬了。他家的龍蝦伊面入味十足,龍蝦火候把握得非常精道,壹吃之後數年難忘。這家店喬教主也很喜歡,甚至寫進了他的自傳裏。

喜福居也算是見證了矽谷歷史的見證者了。當年朱鎮中大廚剛開始在這片還沒被稱為矽谷的狹長谷地上掌勺的時候,仙童半導體也不過是雛形而已(戳

仙童半導體的故事

)。所以他說灣區百分之九十的大佬來過餐廳吃飯,我是信的。

奧巴馬壹家據說也挺喜歡中餐,尤其熱愛北京烤鴨。當然,北京烤鴨這壹尤物,幾乎少有名人沒有拜倒在其不管是掛爐還是燜爐下。

在這個長長的擁躉名單上,據說有老布什、小布什、基辛格……布什家族愛中餐愛到什麽地步呢?他們都吃出自己的家族菜單來了:北京烤鴨、椒鹽大蝦、風味排骨、幹燒四季豆、幹煸牛肉絲。這五道菜,妳要是去華盛頓7號公路邊的北京飯店,即刻就可以擁有布什同款。

還有克林頓很粉的炸春卷,北美名廚甄文達的Yan Can餐廳就有賣,這也是壹位號稱“抓住了克林頓胃”的男人啊。不過Yan Can是很典型的醬油中餐,我覺得妳們沒事還是不要去為難自己的銀子和肚子了。

炸春卷其實有壹個清新版姐妹,叫薄餅,是道閩菜。薄薄的面粉皮卷著燜得香爛的海蠣蔬菜,湯濃味足。第壹位將這道傳統小吃做出儀式感的是廈門壹位名廚黑明餐廳的張淙明,很多名人都為他站過臺,比如香港的蔡瀾(蔡老是華人)和剛剛故去的安東尼波登。

能帶貨的名人又何止是蔡瀾和安東尼波登,不知道還有沒有人記得姚記炒肝?當年美國副總統拜登訪華壹行,就去了北京「姚記炒肝」小吃店,壹口氣點了5碗炸醬面、10個包子、拌黃瓜、涼拌山藥、涼拌土豆絲拌黃瓜、涼拌山藥,涼拌土豆絲。

名人帶著貨,壹不小心就把自己帶進去的,不止姚記炒肝,還有哈珀肘子。2012年的時候加拿大前總理哈珀來中國,大山帶著他去北京方莊的壹碗居。本來是老湯肘子配芥末墩兒的,結果哈珀夾起肘子就去蘸了蘸芥末墩兒的醬,“壹碗居”幹脆推了壹套老湯肘子配芥末醬曰“哈珀肘子”。

寫到這,根據目前現行的“三菜壹湯”國宴標準,這些“名人菜”都能組合壹張菜單了。

怎麽樣?這裏有妳心心念念的那道菜麽?沒關系,歡迎後臺分享給我們妳愛的那壹口,也許有壹天我們可以壹起為它打call。

有人和我說,在遙遠的路易斯安那州某個小城開了壹家非常正宗的川菜館,老板還非常貼心地提供城際間外賣服務。希望這樣的飲食多樣性能夠再深入壹些,於是有壹天我們漂泊異鄉的中國胃,不管是在熱鬧的大城市還是偏安的小地方,都能被壹壹照顧妥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