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貧窮
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創造出天堂的輝煌;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
--------題記
我是個“幸運”的孩子,自幼便和貧窮成了“好友”。
八歲那年,媽媽得了“類風濕”,而恰在這時,妹妹又降臨在我們這個“幸福之家”,真是“屋漏偏逢連陰雨”。為了給媽治病,爸爸傾家蕩產,到處求醫問藥。但最終,壹切努力無濟於事,醫生們都搖頭,無奈地說:“這是不死之癌,唉!”媽媽只好在三伏天,依然穿著厚厚的棉衣。即使這樣,渾身依然冷得顫抖,疼得厲害,手根本不能沾水。
爸爸心急如焚,他壹面為媽媽看病,壹面去打工掙錢。自然而然的,家裏的壹切家務便全落在了我稚嫩的肩上,我壹下子由“小公主”變成了“小奴仆”。
每天早晨,天不亮爸爸就下地了,我也早早起來,先給妹妹沏奶粉,然後燒火做飯。壹鍋水,我端不動,我就先把鍋放在竈頭上,再壹瓢壹瓢地往裏舀。點火,我不會,總把自己弄得臉上手上全是火。媽媽常含著淚說:“我女兒受苦了。我這不中用的身子,唉!”
秋收時,爸爸壹個人幹活,忙的很,中午不回來吃飯,我便做好去田裏送。我騎著剛學會的自行車去送飯,連水帶菜太重了,我時常摔倒在地,飯菜滾了壹地,膝蓋磕破了,手也流血了。那時我情不自禁地哭起來,但想想勞累的爸爸,幼小的妹妹,病重的媽媽,我仍咬著牙爬起來,收拾好“剩飯”,推著車子壹瘸壹拐地向前走去。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我深切體會到了!
因為家境貧困,有時我會自卑,所以我特別註重自己的學業成績,發誓要做到最好,不讓別人看不起,也為家裏人爭口氣。我如饑似渴地學習,把書當成自己的“知己”,因此,我的成績從壹年級到現在壹直名列前茅。
當老師誇獎我時,同學羨慕我時,我的自卑感壹掃而光,自豪感油然而生,我的心裏溢滿了甜蜜:那種成就感,幸福感,讓我忘記了所有的艱辛和苦難!
因為貧窮,我能自立自強;因為貧窮,我能出類拔萃。假設我生在壹個富裕的家庭,我還會像今天這樣“陽光”嗎?感謝貧窮!
2. 北大學子寫“感謝貧窮”,是不是人要成功必須逼自己貧窮“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紮與迷茫。
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妳,貧窮。”近日,壹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
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王心儀“感謝貧窮”的文章,據說看哭了無數人。
何以如此?筆者以為,首先是因為她教會人們如何在困境中仍然保持樂觀的心態。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出生的家庭,比起城裏那些家境優越的孩子來說,王心儀出生在棗強縣壹個普通農村家庭,媽媽體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顧患有高血壓、哮喘病且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爺,家中有兩個弟弟,大弟弟即將升入高三,小弟弟還沒有上小學。
壹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畝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補貼家用。 盡管有人說貧窮是人生的壹大財富,但現實生活中卻沒有多少人珍愛這份“財富”。
許多寒門子弟會時不時流露出壹種對自己生活環境的不滿;嫌自己家貧,甚至埋怨父母無能,有的還為此心情沮喪郁郁寡歡甚至壹蹶不振。王心儀卻從來沒有抱怨,姥姥患癌去世、家庭經濟困難,面對同學對衣著的嘲笑,上學路上的艱難,她通通化為了兩個字——“感謝”。
在她看來,“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紮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妳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妳讓我領悟到真正的快樂與滿足,讓我能夠零距離地接觸自然的美麗與奇妙,享受這上天的恩惠與祝福。”
王心儀用詩壹般的語言“感謝貧窮”,讓無數人在淚眼婆娑中看到了壹個頑強自信樂觀向上的寒門女孩形象。正如王心儀所說,物質的匱乏帶來的不外是兩種結果:壹個是精神的極度貧瘠,另壹個是精神的極度充盈,而她選擇了後者。
正因為她“更加執著地相信知識的力量”,因為努力是寒門學子唯壹的宿命,教育是當下唯壹能阻止貧困代際傳遞的有效途徑。王心儀成功的經驗再次說明,只有通過教育,底層群體才會獲得向上流動的機會。
3. 感謝貧窮是高考作文嗎近日,壹篇18歲女生關於自己、關於貧窮、關於希望的文章引發了網友的強烈反響。這名女生叫王心儀,剛剛在高考中取得了707分的成績,被北大中文系錄取。
她在文章中寫道:“貧窮帶來的遠不止痛苦、掙紮與迷茫。盡管它狹窄了我的視野,刺傷了我的自尊,甚至間接帶走了至親的生命,但我仍想說,謝謝妳,貧窮。”
剛剛高考過的孩子,無論寫什麽,都會帶有高考作文的獨特氣質。主題明確,擅用排比,從平凡中見出不平凡,再把主題升華到壹種人生境界,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遙遙呼應……這些年,高考作文不就是這麽個套路嗎?按照這個標準,這是壹篇妥妥的可以打滿分的高考作文。然而我們知道,高考滿分作文從來就沒有零分作文讀著過癮,因為過於正確而缺乏真誠。
貧窮值不值得感謝?作家連嶽有篇文章說的很清楚。他說,吃苦分兩種,壹種是吃高級的苦,上大學受更好的教育,然後追求財富、地位和榮耀,這種苦必須吃。還有壹種低級的苦,就是貧窮和匱乏,就種苦能不吃就不吃,因為貧窮和匱乏,只會培養出品質低劣的孩子。
王心儀的情況比較特殊,她還沒有進入大學,沒來得及吃高級的苦,而家庭條件又決定了,她必須得吃低級的苦。換句話說,她現在既沒有追求財富、地位和榮耀的企圖心,然而又非常幸運地,沒有因為貧窮和匱乏而品質低劣,甚至還在貧窮中完成了驚人的壹躍。所以,她對貧窮心存感恩,並不是不可以理解。
4. 以《感謝貧窮》為題目的六百字作文祖祖輩輩都是窮根子,就連父母這壹代仍是。
出身貧窮的家庭,從小我就覺得低人壹等。不敢和其他孩子壹起玩,怕他們把我當作“馬”騎,最怕的是被迫叫父母的名字了,如果不聽話,會被他們鬥得鼻青臉腫,不敢回家,怕父母看見了會傷心。這壹切都是因為貧窮。
就這樣熬過了我的幼年,後來漸漸長大了,爹把我送到村裏的民辦小學。真倒黴,我又遇到了我的同桌,是全學校出名的“鐵拳手”,他叫我怎樣,哪還敢反抗?更不敢“告狀”,怕他報復,只好“心甘情願”給他做了幾年的“奴隸”,這還是因為貧窮。
實在難忘父母在那晨曦微露便背著農具佝僂著的軀體;小妹妹學業未完便被迫出門打工的淚水;還有奶奶病重無錢醫治而抱憾離去時留戀的目光……這壹切都是因為貧窮。
正是在這殘酷的現實的 *** 下,我的心靈得到異乎尋常的凈化,對光明前途的向往,對事業成功的渴望,時刻總感到胸中有壹團烈火在燃燒,這聖火熔化了壹切的虛幻和虛偽,熔化了自私、貪婪、狡詐,它照亮了我前行的路。
在艱難的跋涉中,我學會了堅韌、頑強、樂觀、自信。這鋼鐵般的意誌使我在惡劣的環境下不至懈怠、消沈,而是奮勇前行。
感謝貧窮,它過早地催熟了我;
感謝貧窮,它讓我變得更加堅強;
感謝貧窮,更感謝我的父母。
5. 以1234567為題寫壹篇作文.1234567
我的數學成績不太好,不想討論這幾個阿拉伯數字。我也悟不出這其中什麽深奧的哲理來。我更辨不清它在音樂課本上的“哆瑞米發嗦拉西”.但我相信1234567能給人們提供許許多多的樂趣,能在樂譜上奏出壹個動聽的世界。那麽下面,就來聽聽我的1234567生活吧。
先讓我從“1”講起。
Monday,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是壹星期的開始。這壹天,正是新學期的開始。早上我穿上嶄新的校服,蹬上嶄新的黑皮鞋,跨進嶄新的校園,走進嶄新的教室,面對嶄新的老師,用壹個嶄新的自己來迎接這壹星期。瞧!校園裏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翠綠色的塑料草坪,給人耳目壹新的感覺。雖說是塑料的,但是當妳的手指觸動草坪的壹霎那,那種柔軟、舒適的感覺就會令妳忍不住坐下來細細的觀賞這生命的顏色。塑料草坪還能起到同學們在操場上造成的各種意外的傷害的作用。
2
Tuesday。就讓我來講講新老師吧。可能是由於多年從事教師生涯太勞累的原因吧,她的臉上刻著幾道深深的皺紋,而最美的地方,就要數她那雙充滿智慧而又慈祥的眼睛了。她便是我現在的新班主任葉老師。雖然我們才相處了不到兩天的時間。而我從這僅僅兩天時間裏,在老師的身上發現了許多令人敬佩的地方。 老師是個中年婦女,有著慈母般心腸。當我們不小心在課堂上說話、做小動作時,她極少批評我們,而是跟我們講道理,當我們心服口服時,她便大度地寬容我們,也不會因為妳過去是壹個不怎麽優秀的學生而對妳“另眼相看”,而是壹如既往地壹視同仁。老師上的課也很有特色。比如今天的閱讀課吧,壹開始老師就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字“靜”、“凈”、“競”、“敬”。“靜”就是在老師講課的時候靜靜地聽講。“凈”是教室的地面隨時都要保持幹凈。“競”是在學習上要相互競爭,這樣才會進步。“敬”是要敬重學業,是要對老師的尊敬。 3 Wednesday,有我最最喜愛的課程。首先是“三連炮”語文、數學、英語。在這三門功課中,我們可以盡情的享受知識帶來的樂趣。接著是常識課,同學們靜靜地聽老師在講臺上講天文地理、說古今中外名人的故事,真是樂趣無窮。下午,體保、音樂、電腦更是讓同學們放松壹下緊張的情緒,漫遊在網絡、音響之中。 4 Thursday對我們來說可真是“酷斃了”。當我們盡情享用了語文後,就有超級體育課,同學們像壹只只蝴蝶在操場上飛來飛去,多快活!
剩下星期五到星期日 自己編吧~~~
6. 以勝負手為題的作文勝與負!失敗中的成長,勝利中的成長。
最近去壹些太極拳論壇,看到些誰與誰交手的八卦新聞,說到交手切磋勝負是很常見的事。就猶如下棋,正常請況下無非就是輸、贏、和等可能性。但是往往受關註的大師級人物,勝負就會被人炒作到新的高度。丟臉呀什麽的言論……如同流星雨壹樣的劈劈啪啪的飛向別人。甚至還沒弄清事情是否屬實就開罵了!
說到勝負,有勝既有負!壹個人的成長,都是在不斷的失敗中吸取經驗的。誰能在初學時就成為天下無敵的高手呢?通過學習,通過失敗,不斷地吸取經驗慢慢的使自己提高,超越過自己的對手,再與更強的對手交流,再失敗,再進取再提高。慢慢的自己也就在不知不覺中成長了。越是大師級的人物所經歷的失敗也就應該越多,也就越多機會造就超越的可能。人們可以說“活到老學到老”為什麽這句話就不能理解在習武者的身上呢?確實勝利也可以使人成長,使人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使人對未來充滿信心。但是勝利成為必然時,也就真是習武者的不幸了。
我認為勝利與失敗是習武者走向武術家殿堂的兩條腿,交錯行進才穩健,從走到跑不斷提高。有時我會害怕失敗,我相信很多人也都是。但是想到前輩們成長的時代是那麽的無情時,才發現自己是多麽的幸運。(想想古代習武者被掀翻在地時所受的壓力與現代是多麽的不同,很可能丟掉性命呀)現代雖然好些,可名氣也會受到影響。而勇敢不就是在害怕的時候再多堅持壹會兒嗎?敢與人交手,敢接別人的手,本身就很值得敬佩的。
失敗雖讓人不快,但是如果要我選的話,我會選擇這種進步的方式。與比自己強的對手交流,這樣會使我更加的暢快!
7. 讀《感謝貧窮》有感作文我出生在壹個貧苦的農民家庭中,從小就開始品嘗貧苦的滋味。
記得那是我6歲的時候。有壹天,媽媽帶我去串門,路上見壹個與我同齡的孩子正在細細地品嘗剛從賣店買來的零食。我是個“饞貓”,見到美食怎能不心動?“媽,我也要”,我乞求著。媽媽並沒有作聲,對面就是賣店了,可是媽媽硬是著我走了過去,我央求著,可媽媽還沒有作聲。我甩開媽媽的手,向賣店跑去,媽媽隨後追上來,硬將我抱了回去,到家後還打了我壹頓。我坐在地上抽泣著,擡頭壹看,媽媽也是滿臉淚水,她走過來扶起我,對我說:“大閨女,別生媽的氣,咱家啥條件妳不是不知道,大餅子都快吃不溜了,還哪有錢給妳買吃的呀?妳現在要是好好學習,將來改變咱家的貧窮面貌!”媽媽的話,深深地印在了我心裏。從此以後,每每路過賣店,我便把頭轉過去,盡量阻擋著它的誘惑。自那以後,媽媽也偶爾給我壹角錢,我也是樂得合不攏嘴地去買冰棍。
還記得那是我13歲的時候,壹次媽媽帶我去趕集。我壹眼看中了壹條牛仔褲:上面繡著壹朵粉紅色的大荷花,頂部還停息壹只蜻蜒,那樣的優閑,蜻蜒的眼睛是水鉆的,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光。我正要試圖去撫摸它,去感受它的魅力時,“別瞎動!”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三步並兩步地拉我離開了鋪位,我戀戀不舍地離開了,不忍回頭再望。淚水沒有和我預約,卻突然來訪,讓我措手不及,敲打著我的心。
我增怨恨貧窮,因為貧窮,我吃不如人、穿不如人、住不如人,還讓人瞧不起;雨天時人家穿雨衣、拿雨傘,而我卻只有壹塊塑料布,誰又知道我寧可被雨淋也不願披上那件“隱身衣”。
可今天,我感謝貧窮。
因為貧窮,我比別的孩子更懂得錢來之不易,不亂花錢;因為貧窮,我比別的孩子更珍惜上學的機會;因為貧窮,我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戰勝困難;因為貧窮,我更早地懂得了什麽叫誌氣。我不要被人瞧不起,我壹定要脫掉那件“隱身衣”!
雖說我得到的物質沒有別的孩子多,但是,從思想上、行為上,卻給了我壹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財富。
8. “感謝貧窮”女孩拒絕代言背後有何故事“突然間‘走紅’,讓我有點不知所措,網絡上流傳的那篇文章其實是高考前參加自主招生寫的個人陳述,本想告訴大家物質匱乏不值得畏懼,精神貧瘠才最可怕。”
王心儀,這位出生於河北衡水農村的女孩,因那篇《感謝貧窮》成了焦點人物。據報道,走紅後,有商家找上門來出價不菲找她代言,但被她拒絕。
從常理看,王心儀家境困厄,剛考上名校,正是要用錢之際。若能通過代言獲得收入,那也是用名聲變現的方式,來改善自身處境。
可她卻拒絕了,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那些商品我從來沒用過,也不知道效果怎麽樣”,所以“絕不會代言”。這“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誌”的做法,大概也是她“感謝貧窮”的依據和底氣:貧窮並沒有擊潰她,讓她失去應有的價值堅守。
平心而論,王心儀謝絕代言的做法,其實只是守住了底線——新廣告法規定,廣告代言人不得為未使用的商品或未接受過的服務做代言,若是代言虛假廣告,廣告代言人不僅承擔連帶責任,還將受到行政處罰。 但什麽事都怕對照。
現實中,亂代言的情況太常見,甚至有名人大言不慚地說,“全世界的廣告,全有誇張的成分在裏面,因為不誇張就不叫廣告。”不光是名人,此前就有高考文科狀元陳某為某款家教機代言,廣告說陳某用了這款學習機才考上北大,但據媒體披露,陳某從沒用過家教機,考上北大也是在公司成立之前……相形之下,王心儀於困窘之中仍能堅守底線,當得起難能可貴幾個字。
贊美王心儀堅守住底線之余,我們應有清醒認識:守住廣告代言等方面的底線,不能靠道德自覺,更要靠法律力量。我們無法指望每個人都有王心儀那樣“貧賤不能移”的品格,但通過嚴格監管執法倒逼所有人恪守基本底線,不應是奢望。
來源: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