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昨天,除了吃月餅,這幾道龍南傳統美食妳吃了嗎

昨天,除了吃月餅,這幾道龍南傳統美食妳吃了嗎

中秋快樂

花好月圓人團圓

壹年壹度的月圓人團圓的中秋佳節來啦!

難得舉杯邀明月

家人齊團圓

怎少得了美食相伴呢?

是客家人中秋佳節思念故鄉的最好寄托

客家捶魚

捶魚是客家圍屋人的傳統名菜之壹,色、香、味、形俱佳,有舒心醒腦、明目利尿和促進睡眠的功效,是滋補養身的美食佳品,歷來為民間宴會中的上等菜之壹。

龍南民間有“不曉得捶捶魚的不算大廚師”的說法。祖傳捶魚是邑人官紳劉懷谷(廣東潮州潮陽知縣)的廚師在清道光年間研制而成,後流傳至龍南。光緒年間在京做官的龍南籍人許受衡宴請百官,特叫家廚做了捶魚,出乎意料的是百官十分青睞捶魚,百官交相稱贊,壹時,龍南捶魚名噪京城。

客家釀豆腐

客家先民原來居住在中原地區,當地生產小麥,常常用面粉做餃子。後來因為戰亂等原因,客家先民遷徙至南方生活。嶺南地方多產大米,少產小麥,面粉很少,釀豆腐則成為替代餃子的食物了。

春卷

春卷的創始人是圍屋客家人,相傳是由客家人從中原帶到南方的春餅改造而成的。由於南方蔬菜種類眾多,發展到後來,面餅越攤越薄,夾菜越做越精,再加上涼拌或油炸,便形成了春卷現在的模樣。龍南客家人做春卷特別喜歡用椿芽拌蛋皮、肉絲做餡。椿者春也,久而久之,以椿芽做餡的這種小吃就叫了“春卷”。

鳳眼珍珠湯

龍南極具特色美食之壹的鳳眼珍珠,原名龍眼珍珠。相傳清康熙年間,龍南人徐某日夜兼程,解送貢品活龍頭魚赴京得宮廷贊許,朝廷派欽差大臣至龍南賞賜。徐將珍珠粉佐膳相待。欽差大臣吃完後,連勝贊嘆。問及其名,徐答稱是“龍眼珍珠湯”,意似龍頭魚之目。欽差大臣以此名犯諱,逐去“龍眼”稱之為“珍珠粉”。1982年在江西省糧油食品展銷會上,被評為優質糧食復制品,並命名為鳳眼珍珠。

制作珍珠湯並非易事。首先,將薯粉用開水沖成團狀;其次,把成團的薯粉放入圓底鍋中攤開(不燒火),用手順時針將薯團輕壓在鍋上不停地旋轉,使薯團慢慢分解成為像珍珠壹樣的顆粒,人們稱為“珍珠米”;然後,用米篩過濾出均勻的珍珠米。

客家小炒魚

取材於當地的河魚,味道鮮香誘人,質地滑嫩,微辣帶酸,魚味鮮濃,別有風味。據說此菜的來源和明朝哲學家、思想家王陽明有關。1516年,朝廷令王陽明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處。王陽明是浙江余姚人,生平愛吃魚。壹位淩廚師天天給他做魚吃,常變換做魚的花樣。有壹次廚師烹魚時,忙亂中把小酒(米醋)當酒用了。王陽明吃了這道味道不同的魚,贊不絕口。這道“小炒魚”從此聞名。

客家灰水粄

灰水粄是傳統客家小吃、菜肴。是壹種純綠色食品,絕對的環保。每逢親戚家辦喜事,作為親戚都要做好灰水粄與其他禮物壹起去恭賀。灰水粄可蒸可炒,壹般顏色有二種,黃色或綠色。黃色是在磨成漿的時候伴入壹種叫槐花的配料,綠色伴入新鮮韭菜磨漿即可。

客家栗薯丸子

以土芋、番薯或者栗薯為主料,將薯用姜刷細刷成糊狀,配以番薯粉後,搓成圓狀再進行煎炸,酥香可口,回味悠長。

龍南切糕

切餅又稱白切糕,瓜片、白糖、花生、芝麻、蔥油,這些都是做切餅時必不可少的原料。把糕點做成磚塊,壹般用刀切成片或者塊來食用,糕餅香味很厚,非常純粹。

據了解,客家人做甜糕點已有上百年歷史,其糕點種類繁多,不管是逢年過節、探親訪友或是祭祀祈福,客家人都會把糕點帶上,有吉祥如意之義。是客家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桌上美食。中秋快到了,當妳吃膩了冰皮、水果、五仁、豆沙月餅時,妳是否想吃上壹塊家鄉的切餅……

這些客家傳統美食,

雖然無法滿足現在人們小資的口感,

卻壹如既往地被傳承著,

願這些美食讓妳無論在世界的哪個角落

都會想起這濃郁綿長的客家味道

那就是壹種家鄉的味道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