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關於食物的寫作文

關於食物的寫作文

1. 關於寫美食的作文

麥熟將至,外出路過南方壹個小鎮,有幸在飯店吃到了從小烙印在腦際的美食——碾碾轉兒。吃著這久違了的美食,當年的那種對其情深意切的欲望不禁又重現於心頭。 那是我童年時代,正直國家困難時期,農村百姓過著食不飽腹的生活。人們想盡辦法,把能入口的東西都吃凈了,就連門前的老榆樹也不能幸免於難,人們把樹皮剝光,充當了口中食糧。盡管如此,仍難解饑餓之急。 母親不忍心我們挨餓,早早地許下願:給我們做碾碾轉兒。我們無不從心底裏高興。等啊盼啊!終於有壹天,母親說地裏的麥子可以吃了,讓我們跟著她去地裏拔麥子。地裏的麥子還不十分熟,而這也正是做碾碾轉兒最好的時機。由母親指點,專門挑選那些能用的麥子。做碾碾轉兒用的麥子特別嚴格,嫩了不行,因為麥子的漿水還沒凝固;老了也不行,因為麥粒熟透了就太幹了。必須選那些既成熟而又沒幹透了的、麥粒綠而飽滿且已經有了壹定硬度的麥子。母親舍不得多拔,因為那將是我們壹家的口糧。等我們帶著兩捆麥子回家後,已累得直不起腰來了。其實活是輕微的,只是人已餓得沒了力氣。為了能吃到這美食,我們不得不堅持著和母親壹起做下去。

我們先是把麥穗壹個個掐下,然後放入鍋裏悶熟,再把悶後的麥穗撮成粒。不等所有的工序結束,我就耐不住饑餓,將壹把麥粒放入口中了,經母親再三勸說,才沒再多吃。等麥穗都撮成粒,母親把麥粒端到自家的石磨旁(當時農村差不多家家有石磨)。將石磨的上扇掀起,把壹玫銅錢墊在磨臍上,再將石磨放好。將收拾幹凈的麥粒倒在磨盤上,在磨眼上插壹根秫桔桿兒,我們幾個和母親壹道推的推,拉的拉,圍著磨道轉了起來。因為兩扇磨盤中間有銅錢墊著,磨扇間有著壹定的空隙,所以推起來比磨面省些力氣,即便如此,我們還是費盡了全身之力。磨盤上的麥粒不斷下落,磨盤周圍不斷地落下了壹個個的小面卷兒,不是太長,如同壹根根斷了的火柴棒。

我們個個臉上淌著汗,心情卻是很好的,因為馬上就有飽飯可吃了,而且是上好的美食。我們的汗珠不斷增多,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也橫七豎八地堆了起來,等磨盤上的麥粒全不見了,我們才氣喘噓噓地停了下來。

母親用掃帚輕輕地掃凈磨盤四周的小面卷兒,又掀起石磨的上扇,仔仔細細地將兩扇磨盤打掃幹凈,我們這才隨母親來到上房。等急了的我,也顧不得看清母親準備了什麽輔料兒(可能有些大蒜汁什麽的吧,那年頭兒沒有上好的講究的),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那種感覺真的勝過吃法國大餐!

時間過得好快,這難忘的童年轉眼已成往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進步,各種傳統名吃和國外的名家食品也擺上了老百姓的餐桌。人們可以在工作之余,心情舒暢地品嘗著人間美味,可是對我而言,最最難忘的還是吃著和母親壹塊兒做出的碾碾轉兒,這種心情恐怕是當今世人所不曾有過的。

願所有的人們永遠不再有我的那種感覺,願所有的人都能以恬靜的心態去品嘗這人間的美食——碾碾轉兒!

2. 關於食物的作文.

提起我最喜歡的美食,我想起了關於這種美食的壹則謎語:“河裏壹群鵝,漂的漂,落的落。”這是什麽呢?

其實,這種美食也並不特別,只不過,平常時間,我們都很少能夠品嘗,可是壹到春節,尤其是大年初壹,每家每戶可都是少不了的呢!

它就是湯圓。

我愛吃湯圓,也愛看它漂在水中的樣子。記得有壹次,媽媽給我做湯圓,只見媽媽先把糯米面倒進盆裏,用開水調和後,把它揉成壹個面團,然後每壹次從面團上抓起壹小團面,在手裏圓成壹個窩窩頭的樣子,然後往中間放糖,再把它們圓成壹個乒乓球大小的形狀,待鍋裏的水開了之後,就全部放下去。媽媽蓋上蓋子,便只剩下焦急而漫長的等待了。貪吃的我,常常偷偷揭開蓋子看著,只見那壹個個白色的小球擺放在水底,不壹會兒,卻有幾個先漂了上來,接著又是幾個,漸漸的,便漂的漂,落的落了,煞是可愛。

不知不覺,媽媽用沾滿了面粉的手點了壹下我的鼻子。原來,看著鍋裏的湯圓,我早已經“垂涎三尺”了。於是,媽媽找來碗筷,從鍋裏挑揀起幾個漂著的湯圓,湯圓上冒著熱氣,可我顧不了那麽多了,趕緊用筷子夾開壹個只往嘴裏塞,燙是燙,可那軟綿綿,香甜甜的感覺實在是好極了。我不由得對媽媽豎起了大拇指。

媽媽告訴我,湯圓還可以包許多種餡,有的把蔬菜包在湯圓芯裏,說是可以防止上火,有的喜歡吃甜的,就往湯圓芯裏放些紅糖末。至於大家喜歡在新年裏吃湯圓,媽媽說,湯圓象征著幸福團圓,它的名字更代表著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

3. 誰能寫壹篇關於美食的作文

話說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對這句話非常贊成。我可以封自己為“小小美食家”,因為我對菜頗有壹番研究。光菜名,我就可以滔滔不絕的說上百種。北京的烤鴨、內蒙古的小肥羊、西安的羊肉泡饃、山西的刀削面……在這麽多香甜可口的美食中,最讓我喜愛的,便是山城重慶的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不僅吃起來麻辣鮮香而且顏色五彩繽紛。嫩白的豆腐丁排著整齊的“隊”站在盤中,穿上了用鮮紅的辣醬做成的“衣服”,看上去火紅火紅的壹片,就像是壹團熊熊燃燒的紅色火焰,中間還夾雜著壹些外酥裏嫩的肉沫,綠色的蔥花散落在盤中,就如同壹片片綠葉,沾著辣醬的豆腐丁成了壹朵朵盛開的紅花,在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格外引人註目。不時,從盤中散發出壹陣陣誘人的香味,真令人垂涎三尺!

看上去,麻婆豆腐的做法是十分復雜的,其實非常簡單:把豆腐切成壹個正正方方的小塊,讓它們壹個個“跳”入熱氣騰騰的水中熱熱“身”,再把它們撈出來,壹會在用。接著,把肉切成極小的塊,用植物油把肉塊抄酥。然後,向鍋裏倒入適當的油,打開開關,向油中放入事先準備好的幹辣椒、花椒和姜片,等油在七、八十度時放入豆腐丁,再加上適量的澱粉,翻抄幾下,再加入適當的鹽、黃豆醬、豆瓣醬,點上壹點白酒,最後用小火慢慢燒兩分鐘,在快起鍋時加入少許的味精,這道色香味俱全的麻婆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吃麻婆豆腐也是很有講究的。吃時,先夾上壹塊豆腐,多沾壹些盤中的辣醬,把它輕輕地放入嘴中慢慢地咀嚼,吃上去,麻麻的,辣辣的,這種味道壹下充滿了嘴的任何角落。我吃的時候,喜歡先把豆腐上的辣醬舔壹舔,頓時,辣醬的麻和辣味壹下“撲”入嘴裏,再吃豆腐,嫩嫩的豆腐從嘴裏壹過,順滑爽口,這樣的吃法,吃到了麻婆豆腐別具壹格的風味。如果妳幸運的話,還能夠吃到壹點點的肉沫,外酥裏嫩,更壹步增添了麻婆豆腐的風味,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怎麽樣,聽到了我的介紹,對麻婆豆腐有了壹定的了解吧。它算不算是壹道美味佳肴呢?唉喲,不跟妳聊了,壹盤麻婆豆腐出鍋了,我這個“小小美食家”要去品嘗品嘗了,再見

如果您覺得好,請采納,謝謝。

知道團隊—東虹日頭

4. 寫壹篇關於美食的作文

小的時候,壹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裏有幾個錢的時候。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總是挑壹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壹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壹疊小盤子,還有壹個罐頭瓶,裏面插著幾雙筷子。後面壹個箱子安放著壹只小煤爐和壹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壹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麽兩樣,但壹入鍋再壹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小心翼翼咬上壹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 *** ,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壹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壹個吃,其他的人***同行註目禮。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壹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壹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壹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壹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壹塊臭豆腐壹分錢,吃完壹塊,這壹天才能安靜下來。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麽,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裏跑,怕自己的眼睛裏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壹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裏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瞇瞇地炸壹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壹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壹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裏,和它壹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5. 關於食物的作文,最好是400字以上

我們的食物 書上我們口中的食物,我們每壹天都要吃,吃了可以給我帶來壹種特殊的滋味。

像蜂蝶從花叢飛過,像瀑布流經山谷。我們每憶及少年代,就禁不住湧起愉之情。

在少年時代讀書時全世界最重要的。讀書生活恰是壹幅流光溢彩的畫頁。

記得有壹次,作文的題目是《春天來了》。老師讀了壹段範文之後,大多數同學千篇壹律地開始寫“春天來了,燕子從北方飛回南方”時,我心裏忽飄過不安得念頭:同學們都這樣寫,壹點都沒有意思!我要用自己的心去看春天,用自己去感受春天。

我把春天比作壹個穿著嫩綠色衣裙的仙女,她用寬大的衣袖拂去冬天的風寒,她用寬大的衣衫擋住夏天的炎熱。卻用雙手舉起許許多多的果樹奉獻人間。

人們都愛春天,愛她的天高氣爽,愛她的雲淡日麗。春天,是農民的笑容格外燦爛。

這小小的光榮,是我悟得壹點道理:作文,首先構思別出心裁,落筆要有點與眾不同的‘鮮味’才好。這些領物自然是課外讀物的回貴。

記得有壹次命題作文寫《壹件不愉快的往事》,我的情緒分外激動覺得自己的到了壹個大好顯手的機會:小時候受過壹次委屈,平常積累的那些描寫苦惱心境的詞語,像酵母似的發揮了功能。我從清冷的黃昏開始寫;是月亮的美麗的皎潔和周圍人們的嬉笑,來反襯壹個受委屈的小女孩的孤獨和寂寞。

寫著寫著,我情不自禁眼淚花花。可是看到老師用紅筆圈出我寫出月亮“像壹輪玉盆鑲在藍天的夜幕之中”這段文字,說這個‘鑲’寫的特別傳神時,我臉紅了。

我不能心安理得地接受這個贊譽——因為這句的描寫和這個‘特別傳神’的‘鑲’字,是我看了進吧先生的《家》後念念不忘的句子。 於是,我又悟出了壹個道理:作文,要真情實感,也是我們嘔心瀝血創造的食物的味道每種食物都會有它固定的味道,但若心情不壹樣,味道也會隨心而變。

由西番蓮說起這是壹種神奇的水果,吃時心中想著壹種水果的味道,西番蓮就會“變”稱這種味道。它可不會“猜心術”,是妳的心情將這種有多種果味的水果的其他味道淡化,只有心裏的那個味道在嘴裏徘徊,使味蕾更多地與“它”親密接觸。

作文其實所有的食物都像西番蓮,可以隨著妳的心情而變化味道。變了味的酸奶作文酸奶是我的最愛,最喜歡懶懶地躺在沙發上邊看電視邊享受它淡淡的清香。

某日,我正美美地享用我的花蜜酸奶中,無意中看到日期標明7月13日,已經快過去壹個月了,可保質期明確標明是21天。Mygod,我喝進去的……突然有了把那些奶吐出去的沖動。

會被媽媽罵的~為了少挨壹頓吐沫星子,強忍著喝下了剩下的半杯。對我的舌頭和胃進行3分鐘的哀悼~那味道~“不堪入口”。

在半小時後,我正奇怪為什麽我還不肚子疼的時候,我又壹次端詳其害我不淺的酸奶杯,上面的日期竟然是7月23日!正在對我“訴苦”的舌頭突然正常起來,嘴裏的酸臭味沒有了。豆腐·臭豆腐·油炸臭豆腐我討厭豆腐,是從哥哥給我講豆腐是豆子做的後,我討厭豆子。

在這之前,每天晚上我都會吃豆腐,只有壹塊豆腐,沒有調料,我都能吃得下,而且很喜歡。那天晚上,媽媽照例給我買了壹塊豆腐,我卻總想著豆子,那塊豆腐就這樣被拋棄,然後魂歸垃圾桶了。

我沒吃過臭豆腐,小時候家裏沒買過,但很憧憬。不知從哪裏聽的豆腐長毛侯就是臭豆腐~所以就再也不想吃臭豆腐了。

朋友向我隆重推薦油炸臭豆腐的時候,我抱著試壹試的心態有幸拜食了壹塊,想著我吃的是臭豆腐還用油炸過的,心中湧出莫名的惡心感,結果回家後就吐出來了,還包括我的午飯。我的那個朋友免費得到了剩下的幾塊。

變味的不僅是食物考試過後,有人歡喜有人憂,歡喜的,不僅是成績很好的,憂的,也不只是成績差的。有人很滿足,即使不是名列前茅,也不傷心,不氣餒,心情好,空氣都是甜的。

有人很失望,即使是“幾人之下,千人之上”,也不滿足,不高興,心情不好,空氣都是苦的。所有的味道,都會隨著妳的心情而變,不管苦、辣、酸、甜。

未來的蝦條不知是怎麽了,我最近迷上了蝦條,覺得蝦條特別好吃,別的什麽也打動不了我的心,但妳只要拿壹包“盼盼”蝦條在我的面前晃晃,我保準“口水直下三千尺”!我愛蝦條愛到什麽程度呢?那當然是“就像老鼠愛大米”,真的,我是不會撒謊的!每當我看到那黃燦燦的,聞到那香噴噴的蝦條,我就忍不住會去買幾包來“嘗嘗鮮”,因為我總是不會吃厭!我好像是命中註定的壹樣,今生就是要與“盼盼”蝦條結緣。其他的蝦條我就是不喜歡吃,不管怎麽我總會找出它的缺點,就是要說明它不好吃,我也不喜歡吃!好了!不跟大家多說了!因為那“可惡”的蝦條又在誘惑我了!不過,我要申明壹下:我是真的愛吃蝦條!真的!不信妳們去嘗嘗!真的好好吃哦!我希望將來的食物是飄在空中的,嘴對著不管飄多遠的食物,輕輕壹吸就到肚子裏,吃起來很方便。

既然民以食為天,就要多吃,輕輕壹吸比用筷子夾方便多了,這樣,人們想吃多少就吃多少。想什麽時候吃就什麽時候吃。

如果人不吃身體就不好,小動物不吃也會身體不好,要是將來人類不用吃多少就可以生存下去就好了。如果吃壹點點食物就可以迅速補充能量,大補特補,人。

6. 關於美食的作文

以下介紹了很多美食,lz可以根據自己的熟悉程度和喜歡程度,選擇其中壹種或幾種美食來寫這篇作文。

美味的小籠包 常聽人們說小籠包美味可口,我卻從沒嘗過,也不知是啥味道。這天下午,爸爸媽媽帶我來到小籠包子店讓我開開眼界,飽飽口福。

那天終於如願以償了.小籠包壹個個白生生,皮薄薄的,裏面好象有壹包汁水在,小籠包小巧玲瓏,形似寶塔,呈半透明壯,晶瑩透黃,寶塔頂上壹陣陣香氣隨風四溢,形狀也和包子差不多,難怪叫小籠包。小籠包以上壹般都是壹籠裏面有十個,每個都是圓鼓鼓的像壹個個小雪球似的,只不過上面有壹個凹凸不平的地方,還沒上來我就被這香氣熏得如癡如醉了。

真恨不得把整個蒸好的小籠包壹口吞掉。 壹籠小籠包上來了,我坐在椅子上,剛蒸完的小籠包發出了壹絲淡淡的香氣息。

壹聞到這種香氣息,我就忍不住要去大口大口的吃它了。剛夾起壹個 “小胖墩”塞進嘴裏,它就開始反 抗。

我這時肚子正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將嘴巴變大,把四籠小籠包壹口吞下去。於是我就用筷子小心翼翼地夾起小籠包,因為輕咬了壹小口,汁水就像千軍萬馬往我嘴裏奔跑。

我把它沾壹點醋,輕進我的嘴裏,肉餡又松又軟,只要壹嚼,它的肉就壹下子松了下來,鮮美無比 媽媽說:“吃小籠包應該先醮點醋,輕輕咬壹個洞,把裏面鮮美的湯汁吸幹,再吃皮和肉。小籠包的美味精華就在湯汁裏。

我按照媽媽的方法吃,湯汁鮮、皮薄肉嫩,真是好吃極了。果然,小籠包壹會兒不吃不知道,壹吃忘不了。

我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它的肉非常十足,咬壹口鮮鮮的,濃濃的,鹹鹹的,讓妳吃了還想吃。

於是我又纏著媽媽去買壹客,當阿姨笑盈盈端來後,我又怎能放過呢?吃了壹個又壹個,在吃得滿口流香,砸咂嘴,不住稱贊道:“美!真是美味之極。”壹眨眼,又被我消滅了,摸了摸鼓鼓的小肚子,添添嘴,余興未了。

怎麽樣,心動了?西東不如行動,去吃吃妳們家鄉的小籠包吧! 油炸臭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小的時候,壹放學就往街上跑,當然,這是在口袋裏有幾個錢的時候。

穿過小巷,翻過小橋,就可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經營油炸臭豆腐的是個瘦瘦的老人,眉毛胡子全白了,他總是挑壹副擔子,擔子其實是木頭做的箱子,前面壹個箱子放著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壹疊小盤子,還有壹個罐頭瓶,裏面插著幾雙筷子。

後面壹個箱子安放著壹只小煤爐和壹口鍋。 老人總是站在街的拐角,專心致致地油炸臭豆腐。

從沒有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尋著香味而來,在他的小擔子前站成壹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看上去黑不溜湫,和別的臭豆腐沒有什麽兩樣,但壹入鍋再壹出鍋,就變得金燦燦、香噴噴,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紅艷艷的,辣得香,辣得舒服),黃黃紅紅,煞是好看。

小心翼翼咬上壹口(因為非常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香辣 *** ,此時已不是在吃而是舌頭打著卷往下吞。 老人壹次總是只炸幾塊,炸好幾塊賣幾塊,所以等的人都是壹個吃,其他的人***同行註目禮。

吃油炸臭豆腐的人大多是女人和孩子,真的很奇怪,江南女子都是不吃辣的,但壹到這擔子前就都變成“辣妹子”了,辣椒醬塗了厚厚的壹層還要塗,女人此時也不管斯文了,直吃得嘴唇通紅,涕淚交加,熱汗直冒。老人只是不住地說:辣得結棍,勿要吃得格許多。

說歸說,他也不去阻擋。所以,老人的辣椒醬每天都要消耗壹瓶。

那時,我父親每月給我五毛錢,至少有壹半的錢是貢獻給臭豆腐了。壹塊臭豆腐壹分錢,吃完壹塊,這壹天才能安靜下來。

有時候沒有計劃好超支了,那麽,我就克制住自己不往那裏跑,怕自己的眼睛裏會長出鉤子來。不過,那樣的時候,只要我不小心溜到老人的擔子前,老人總會洞察壹切,好象發現了我的口袋裏沒有半分錢,就會笑瞇瞇地炸壹塊最脆最嫩的送給我吃。

不好意思白吃,等下個月父親寄錢來的時候,我馬上就去還給他,老人也收下,但必定多炸壹塊臭豆腐給我。 離開那個江南小城二十多年了,我再也沒有吃過那樣美味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其他江南城市也吃過油炸臭豆腐,但是味道好象總是差了壹點)。

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裏,和它壹起出現的還有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毛的瘦老人。 肉骨頭粥 我只吃過壹次肉骨頭粥。

那是江南冬日的壹個星期日的早晨,壹向節儉的舅母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頭粥。我受寵若驚,壹路屁顛屁顛地緊跟在她身後,生怕她又突然改變主意。

沿著青石板路,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市,拐進壹條小巷。遠遠看見壹個小鋪子飄出陣陣白霧,還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

舅母領著我走進這間鋪子,鋪子裏已經座無虛席。大家都在唏哩嘩啦地喝這叫肉骨頭粥的東西,好象這東西真的很好吃。

老板娘把我們領進裏間的竈旁,滿臉歉意地說:“就在這裏吃吧。”老板娘是壹個40來歲的女人,頭發齊耳,壹絲不茍地用黑色的發卡別在耳後。

我生怕舅母臨陣脫逃,趕緊自做主張說:“可以可以。”結果招來舅母兩個白眼。

“好吧,來壹碗肉骨頭粥。”老板娘壹手抄起大鐵勺,壹手揭開大鍋蓋,頓時壹股熱浪席卷著肉粥的香味撲鼻而來。

她用大鐵勺在鍋裏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