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壹道菜,始於顏值,終於味道。我喜歡松鼠桂魚就是這樣,開始著迷於它的色彩,它的造型,松鼠桂魚吃過多次,雖然每個廚師的刀工細節有差異,但總體造型相似,關鍵是它的味道酸甜鹹,還有外脆裏嫩的口感,這味道讓我沈迷。
在我心中,松鼠桂魚就是色香味俱佳的典範,是我味覺記憶中的白月光。
桂魚,其實有多種吃法,比如:清蒸,這是最能保留桂魚原汁原味的吃法,其味道鮮嫩而清淡,有如清水芙蓉般的恬淡宜人。但是,生活的味道應該多姿多彩吧。
於是,有人發明了與原味決然相反的吃法:那就是皖南的臭鱖魚。生活中,人們把鱖魚簡寫為桂魚。臭鱖魚之所以臭,那是經過發酵的、醇厚的味道。烹飪後,雖然,吃起來魚肉是鮮嫩的,但是,臭桂魚的風味只是少數人青睞,並不能滿足多數人的胃。
更受大眾歡迎吃法是:松鼠桂魚。
松鼠桂魚好吃,主要有幾個原因:
壹道菜好吃的第壹要素是原料的品質。桂魚是肉食類魚,是淡水中的珍貴魚類。其肉質細嫩鮮美, 刺少肉厚,營養價值高。全國多數湖泊河流中都產桂魚。
唐朝詩人張誌和在其《漁歌子》有詩句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贊美的就是桂魚。可見,人們喜愛吃桂魚由來已久。
高品質的原料,對廚師來說,通常的做法是原汁原味,用他們的話說,越是高檔食材,越要簡單做。比如:清蒸。但是,也有人認為,越是高品質的食材,越能考驗廚師的技藝。那麽,只有色香味俱佳的美食,才能體現廚師的刀工技法與廚藝。
美味的松鼠桂魚,還體現在色、香、味,以及造型的統壹,其香與味考驗了廚藝,而色與型考驗廚師的刀工與審美。當炸好的松鼠桂魚上桌時,最後澆上熱氣騰騰的糖醋鹵汁,這魚就會像松鼠壹樣吱地“叫”起來。這又體現了廚師的創意。
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至蘇州松鶴樓菜館用膳,廚師用鯉魚出骨,在魚肉上刻花紋,加調味稍腌後,入熱油鍋炸成熟後,澆上熬熱的鹵汁。桂魚的形狀似松鼠,魚肉外脆裏嫩,酸甜可口,乾隆皇帝非常滿意,於是,這道美味松鼠桂魚就傳開了。
吃過多次松鼠桂魚,印象最深的是在花家怡園餐廳,文首的圖片就是。魚身的花刀處理很像壹朵金黃的菊花綻放,又似松鼠翹起的尾巴,金黃中間撒著點點綠色的青豆;魚嘴沖天張開,魚頭旁的湯汁裏撒了些松仁,好像是松鼠吃松果時,散落的松子,而松鼠正翹首仰望著松樹,似乎正在找尋下壹個松果。
多麽形象生動的造型啊!魚肉脆又嫩,味道酸甜鹹鮮又可口,感覺那味道剛剛好。
松鼠鱖魚,這道色香味俱佳的菜肴,已經從中國傳到東南亞,又傳到了世界各地,連外國人都喜歡吃中國的松鼠桂魚,更何況我們中國人呢?
壹道美味的松鼠桂魚,那精致的刀工技法,高超的廚藝,那醉人的色-香-味,都是經典!
==========
下壹篇 百變的豇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