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歸五臟的奇妙理論
壹個好的食物應該註重色、香、味。色是指食物的外觀,香是指食物的香氣,味是指品嘗時食物的不同味道。生活中有很多我們非常熟悉的食物和口味,例如酸梅,苦苦瓜,甜蜂蜜,辛辣的生姜和鹹鹽。其實這五味就是中醫所說的五味,即酸、苦、甜、辛、鹹。事實上,食物和藥物的味道不僅有這五種,還有淡和澀。中醫把淡歸類為甜,澀歸類為酸。
《惑問》曰:“夫五味入胃,皆歸其所喜襲。”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甜先入脾、辛先入肺、腎。”在中醫理論中,五味和五臟是相互依存的。作為壹種藥食同源的食物,五味具有獨特的功效。酸味食物可以增強消化功能,保護肝臟。經常吃它不僅可以幫助消化和殺死胃腸道中的細菌,還可以預防感冒、降低血壓和軟化血管。苦生心,說苦對養心有好處。自古以來就有良藥苦口的說法。中醫認為“苦生於心”“苦入於心”。苦味具有通降、清利、祛濕的功效,能祛濕利水。甜入脾是指吃甜食可以補氣血、補充熱量、緩解疲勞、和胃、解毒、解痙等,如紅糖、桂圓肉、蜂蜜和米面類食物。中醫認為,“鹹入腎”具有調節人體細胞和血液滲透、維持正常代謝的作用。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生活經歷,在嘔吐、腹瀉和出汗後應喝適量的淡鹽水以維持正常的新陳代謝。程維具有瀉下軟堅散結、滋陰養血的功能。當辛入肺時,辛有發散、行氣、活血的作用。人們經常吃洋蔥、大蒜、生姜、辣椒和胡椒,這些主要是辛辣的食物。這些食物中含有的“辣素”不僅可以保護血管,還可以調節氣血、疏通經絡。經常食用可以預防感冒和傷風。
知道了五味與五臟的關系,調味養臟,即能使食補成為壹件事半功倍的趣事。
石渺五維橋健康
五味的巧妙運用,不僅能讓妳美味佳肴,還能起到很好的調養身體、增進健康的作用。因此,五味的正確巧妙運用堪稱人生智慧。下面介紹巧用五味進行烹飪和滋補的方法。
在生活中,妳可能會發現壹些味道可以減少其他味道。其實這就是五味五行相生相克的原因。在烹飪中,如果某種味道太濃,可以通過結合五味和五行來解決。五味的順序是:酸、甜、成功、苦、辛。菜熟了就放壹點糖進去,是甘可成;苦瓜太苦了,不妨用鹽水泡壹會兒,是苦的;酸菜太酸了。如果妳把胡椒放在裏面,味道會更好。這是沈酸。至於苦,很少做。吃辣比吃苦好,但是可以吃壹些口齒清晰的苦瓜。
更重要的是,我們在健康和飲食療法中利用五味的功效特性來調節身體。比如吃多了辛辣上火的東西,此時要消炎止瀉,可以吃壹些苦味的食物,比如苦瓜、苦丁茶;吃得太鹹太辣,引起腹痛和口腔疼痛,只是喝水沒有幫助。此時嚼兩勺糖或口服兩勺蜂蜜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還有口腔潰瘍。事實上,在潰瘍表面滴壹滴蜂蜜壹開始可能會有點灼燒感,但壹分鐘左右疼痛就會減輕甚至消失。這是甜味的緊迫性和緩解疼痛的效果。如果身體水腫,可以服用溫和的冬瓜皮和西瓜皮,以促進利尿和消腫。如果感冒、頭痛、無汗,可以服用姜、蔥等辛辣食物發汗解表。如果凍瘡爆發,用紅辣椒的酒精提取物外敷,這是使用刺激性草藥促進血液循環。如果妳有腹瀉或慢性腸炎,妳可以服用馬齒莧、山楂和烏梅等酸味產品來止瀉。以上是五味在養生和食補中的妙用。
應註意五個禁忌。
《飲食門寶聖路堯》中指出:“好的東西不可偏食,偏食則傷身致病;惡味不能全棄,全棄則汙氣不均。”可見什麽都不能過度,五味同堂。妳不能偏食,否則會導致臟腑功能失調,對妳的健康有害,但妳不會收到滋補效果。
如果妳偏愛酸味,可能會導致肝氣過強,脾胃虛弱,並會出現食欲不振,胃部飽脹和肋骨隱痛等癥狀。如果妳偏愛酸味,還會損害妳的記憶力,容易引起疲勞。如果長期食用,還會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功能,引起記憶力減退和思維能力下降。如果妳沈迷於苦味,它會使妳的皮膚幹燥,頭發脫落,並會損害脾胃之氣,引起消化不良。中醫也有“苦寒傷胃”的說法;過多的糖會刺激胰島素分泌,容易誘發糖尿病。睡前和飯前吃甜食會導致牙病、食欲不振和肥胖。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愛吃甜食的人容易生痰,阻塞心臟,引發疾病,因此也被稱為“愛吃甜食和悲傷”。如果妳偏愛辛辣口味,妳會生氣。辛辣食物有很強的發散作用。吃辛辣食物使人消耗氣體並傷害體液,這會導致胃腸積熱,口渴,腹部飽脹和疼痛,便秘並最終導致痔瘡。有些人經常吃麻辣火鍋後出現口腔潰瘍,也是這個原因;如果沈迷於味覺,可能會導致血液粘度增加,血液流動緩慢,血管沈積物增加,從而導致血管壁增厚,血管壁彈性降低,容易引起高血壓。因此,營養學家建議,在現代人的飲食中,尤其是在中年女性的飲食安排中,我們應該盡量避免攝入過多的鹽。用五味來滋補是人生的智慧,但不正確地使用五味也有害健康,所以正確使用五味是明智的,就像文章中提到的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