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朝花夕拾-暖食小記(1)

朝花夕拾-暖食小記(1)

奶奶做的涼粉,是和別人有所不同的,自兒時記憶起,這碗涼粉最能代表奶奶的味道。

面粉用水浸泡,反復攪拌,會把面粉中的粗纖維聚合到壹起,用手反復搓洗,這個步驟叫“洗面筋”。洗完的面筋呈黃色,很有韌勁,還有很多孔洞,可以很好的吸收湯汁和調料的味道,是很多人愛吃的搭配食材,經常被加工成涼拌面筋、烤面筋等。

面筋畢竟只是做涼粉過程中的附產物,面粉真正的精華是洗完面筋後剩下亮白色的面漿水,這是精澱粉溶解後的產物。奶奶把這些白漿水倒入壹口大鍋,反復熬煮。兒時的我最愛幫奶奶燒火,總是把爐火點的很旺。奶奶每次熬煮涼粉時,都不敢讓我看火,因為旺火會讓鍋底部的面漿水焦化,這樣作出的涼粉會有壹股食物燒焦的味道,和涼粉本該有的爽滑醇厚的味道簡直是天壤之別。

這樣用小火把壹鍋漿水反復熬煮幾個小時,期間還要不停攪動,防止高溫讓鍋底的面漿焦化。漸漸的,漿水逐漸變成壹鍋漿糊,越來越粘稠,奶奶憑眼睛和攪動的力道,就能判斷出涼粉該什麽時候出鍋。

出鍋前,奶奶會把壹只筷子插入鍋中,把帶著漿糊的筷子快速插入打來的井水中,筷子上的面糊就會很快凝結成壹個涼粉套,取下來讓我邊玩邊吃,很有意思。我壹度以為這樣的流程,是每鍋涼粉出鍋前必有的儀式,長大後幫奶奶做涼粉時還壹直保持這個步驟。

出鍋的漿糊是滾燙的,奶奶會把它們倒入壹個個瓷盆中,並把帶上來的井水倒入盆中,靜置起來。井水沁透冰涼,,漿糊逐漸就凝固成壹盆壹盆白色半透明的涼粉。經過壹夜的冷卻,奶奶的涼粉就做好了。

奶奶的涼粉與妳們外面吃到的涼粉是完全不壹樣的。首先,它並不是透亮的,卻也不那麽暗沈。市面上賣的透亮Q彈的涼粉,大都是加了添加劑;顏色暗沈的涼粉,必是店家偷懶沒有將面筋洗凈多了些粗糙。

奶奶的涼粉,就像壹塊通透的白色玉石的顏色,看著潤潤的,用手輕輕壹彈,整塊涼粉就跳動起來,仿佛面粉裏面的精靈在跳舞。切涼粉的工具壹般也不使用刀,是用壹塊拉著很多線繩的木方格,輕輕壓下去,壹整塊涼粉就被切成細長的壹條條,擺在盤中,煞是好看。

切好的涼粉,撒上蒜末、蔥花、陳醋和油潑辣子,光是看著就口舌生津。小時候我吃不得酸辣,壹般都是什麽也不拌,但就算這樣,也是很好的美味,能吃壹整盤。

從小到大,奶奶每年都會給我做涼粉吃,這壹吃,就是三十多年。我以為,我能壹直吃到這份平常的美食,雖然好吃,但滿大街也都有不是麽。

但是,奶奶就在2016年的時候離開了我們,自那以後,我就在也沒有吃過涼粉了。不是買不到,而是妳吃過以後,才發現,它們都真的不是那個味道。

奶奶會為了這份涼粉反復揉洗面筋只留下最細膩的漿水,在爐臺邊壹坐幾小時隨時手工攪拌漿水,這些細節,不僅僅只是情感的投入,也真的會影響到涼粉的品質和味道。

奶奶看似尋常的涼粉,有了愛和心在裏邊,就真的不壹樣了。只是,這樣的味道,我卻永遠也吃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