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鎮有壹種風味獨特的傳統風味食品——大通茶幹。它形方如牌、體薄如紙,色艷味濃,鮮美耐嚼,飲茶待客饋親贈友皆宜。
大通茶幹,明朝就開始生產,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由於大通鎮系通往佛教聖地九華山的必經之路,全國各地以及韓國、印度等國朝聖拜佛的香客,因解吃素食之需,都要購買壹些大通茶幹。傳說乾隆皇帝下江南時,品嘗過大通茶幹,從此,大通茶幹的身價更是扶搖直上了。
大通茶幹,是根據徽菜特色研制出來的,系采用銅陵縣汀洲盛產的大豆為主要原料,經過淘洗、磨漿、煮漿、點鹵、裹壓等30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每塊茶幹的白坯都要用白布包好,上壓板壓緊,經8—10小時後出板,然後再放進由冬菇、八角、甘草、冰糖以及蝦籽醬油等原料配制的鹵汁裏浸泡,再煮上8—10小時後撈出,瀝幹水份再拌上麻油而成。大通茶幹品種有火腿、蒲包、十香、雙味等10多個品種。
當年,大通鎮上有10多家水作坊都生產茶幹,但品種最多,質量最好的要數“吉昌醬園”。吉昌醬園生產的茶幹在“壓裹”這道工序時,在幹坯的上下面各放置壹塊如銅錢般大小的銅印模,茶幹壓制出板後,壹面呈現出“大通茶幹”、壹面呈現出“吉昌醬園”的字樣。很多茶幹作坊(當時稱水作坊)也各有各的限制,如“隆昌”、“興圓”、“生園”等,因受當時生產條件的限制,不論是磨黃豆,做豆腐,做茶幹等都系手工操作,壹般的作坊每天只能生產出2000塊左右(因為還要做豆腐、買豆漿),因貨真價實,購買者甚眾,不能滿足人們需求,但為了防止投機鉆營,當時家家戶戶都相互約定:壹塊銅板可購兩塊茶幹、每人限購50塊,超過部分按壹塊銅塊壹塊茶幹計價,和現在的批發的越多價格越便宜的優惠政策完全相反。
“野雀舌”茶葉
五松山茶聲位於銅官山東側,四面環山,綠樹成蔭,景色宜人,環境優美,冬暖夏涼,非常適宜茶樹生長。“銅陵野雀舌”茶葉聞名省內,享淮全國。“野雀舌”茶葉,系我市傳統佳品。據史料記載,明末清初我市就盛產“雀舌:茶。傳說中,乾隆皇帝品嘗後,譽為“江南佳品,野雀舌”。1995年4月,野雀舌參加全省第四屆名優茶評審會,進行復評,選送參加10 月份由家業部主辦的第二屆農業博鑒會,並榮獲金獎。經此工藝制作出來的“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澤翠綠,滋味嫩爽,湯色淺綠明亮。此茶葉有清心明目、降壓、消炎、解毒、幫助消化等功能。常飲此茶,沁泣肺腑,回味無窮。
生姜
生姜是銅陵“八寶”之壹。以其“塊大皮薄,汁多渣少,肉細脆嫩、香味濃烈”等特色而聞名。銅陵生姜的營養豐富。據化驗,含蛋白質1.4%,糖為8%,脂肪為0.7%。此外,還含人體必需的鈣、鐵、胡蘿蔔素、硫胺素、抗黃素、尼克酸、抗壞白酸和無機鹽等營養成份。在醫藥上,姜有除濕、去寒、發汗、增溫等功效。用銅陵姜加工成的糖姜、醋姜、幹姜等壹直是暢銷品。尤其是糖冰姜,為銅陵外貿產品之壹。
汀洲大豆
“汀洲大豆”是銅陵地方的優良品種。原名“平頭黃”,有大平頭黃和小平頭黃兩個品系。以蛋白質含量分別為47.87%和47.31%,比壹般的大豆要高19.7%和18.3%,脂肪含量為18.46%和17.5%,比壹般大豆品種含量略低。
銅陵焦化廠的狗肉,冬天才適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