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蘇州市近年來貿易結構如何

蘇州市近年來貿易結構如何

工業園區

壹、此區域的商業現狀。工業園區是與新加坡合作開發的,規劃得漂亮,特別是交通、綠化等基礎設施都做得很好,這也為商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目前工業園區的商業還是以社區商業(鄰裏中心)、中高端的餐飲、娛樂為主,臨街商鋪與住宅底商較少,商業比較集中,沒有百貨商場。鄰裏中心有:湖東、新城、貴都、沁苑、玲瓏、翰林、師惠,***七個,滿足了其周圍社區居民的生活需求。園區湖西的湖左岸A、B區、星都中心、湖濱新天地以中端餐飲為主(少量的大眾餐飲),李公堤則以高端的餐飲、娛樂為主。園區湖東的商業較少,人氣也還不足,只有金雞湖商業廣場南區與現代廣場有部分中高端的餐飲娛樂。

二、未來發展趨勢。 工業園區以後會有壹個CBD、二大商圈和兩個以賣場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出現,而且會出現大量的百貨購物商場。CBD是在湖東,由園區行政中心、圓融時代廣場、金雞湖商業廣場、科文中心、國際博覽中心、以及四、五星級酒店與高檔寫字樓所構築的CBD藍圖的框架已經很清晰;兩大商圈分別是環金雞湖商圈與湖西沿星海街與蘇華路商圈;兩個以賣場為主力店的購物中心出現則是現代大道靠東環路口的大潤發與沃爾瑪購物廣場。

新區

壹、此區域的商業特點。新區也是蘇州的壹個新城區,與園區相對並排在古城區的兩翼,發展的模式與園區差不多。不過整體的規劃卻不及園區科學、漂亮,商業也比較散。(除了獅山路與濱河路交叉口這個區域與綠寶廣場商業較為集中、檔次較高外,其他就毫無特色可言)獅山路與濱河路的交叉口,就是新區目前商業的中心,周圍都是高檔住宅與寫字樓,還有中、高端的餐飲。長江路的綠寶廣場是蘇州第壹個銷品茂(Shopping Mall),所以定位自然就要走高端路線,所以規劃的業態裏不但有中、高檔的百貨、餐飲、娛樂,而且還有高端酒店與寫字樓。可該項目位置有些偏,周邊聚集了大量的低端消費人群(近楓津橋,那裏是外來人員的集中地),所以有些艱難,需要經過調整後才可以實現盈利。不過綠寶廣場顯然已經意識到了,所以負壹層引進了美食廣場,帶來不少的人氣。新區的淮海南路應該是屬於沒落的“貴族”,那裏曾經很輝煌,商業很興旺。但由於物業的陳舊與停車位的嚴重缺乏已經跟不上現代商業的需求。

二、未來發展趨勢。新區以後會有三條商業帶,分別是沿獅山路、長江路(中段)與金楓路,都是大體量的Shopping Mall。

古城區

壹、此區域的商業特點。古城區目前還是承載了主要的商業功能,特別是百貨商場,全部都在此區域,占據了商業的主導地位。如南門的泰華,觀前商圈的美羅、人民商場、第壹百貨、金鷹、大洋百貨、豫園商城、長發,石路的國際商城、誠泰百貨。觀前街與石路兩大核心商圈更是人氣沖天,特別是觀前街,其租金與上海的南京路、北京的王府井相差無幾。古城區不但有名揚世界的幾大古典園林,而且還有非常有特色的十全街、鳳凰街,山塘街,還有小橋流水、古典韻味十足的平江路。

二、未來的發展趨勢。古城區雖然商業聚集,但是交通擁堵,商業的發展已經遭遇瓶頸,很難突破。而且隨著其他城區的商業發展,其商業的主導地位會被淡化。當然,象觀前街、石路這樣有著百年歷史沈澱的街區是不會沒落的。(至少20年以內,20年以後的事情,無法預測)

吳中區

壹、此區域的商業特點吳中區除了東吳北路的商業比較集中外,其他都是臨街商鋪為主,商業零散,幾乎沒有高端的商業,新開出來的東吳國際商城也是人氣稀疏。吳中區的金十六區還是有些特色的(在較偏的地段,租賃低廉的工業廠房來做中、高端的娛樂,加上強勢的市場推廣,生意壹度很火暴),算是此區域的壹個商業亮點。

二、未來的發展趨勢。以後會以越溪板塊為主,隨著越湖路沿線各中、高檔住宅的開建,那裏會形成壹個城市副中心。不過,吳中區在蘇州市民的心目中始終是個城市的邊緣地帶,所以商業的升級還有很長壹段路要走。

經濟發展再創新業績。全市完成地區生產總值3450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7.6%;地方財政壹般預算收入219.6億元,增長28.8%,剔除出口退稅等因素後增長45.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554.8億元,增長10.3%。農業獲得全面豐收。糧食總產量達到117.7萬噸,增長 4.4%。深化糧食購銷市場化改革,建設商品糧生產基地、糧食批發市場和儲備體系,糧食供應得到有效保障。全力抗禦禽流感疫情,確保了畜牧業穩步發展。水產、蔬菜、蠶桑、園藝等實現增產增收。農產品質量建設紮實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總數保持全省第壹。工業運行質量不斷提高。全市工業總產值增長36.4%,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收入、利稅總額分別增長35.5%和30.5%。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8.7%,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 蘇州被列為首批國家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沿滬寧線高新技術產業帶優勢顯現,沿江基礎產業帶正在崛起,市屬工業企業“退城進區”工作開局良好。新增中國馳名商標6 件、中國名牌產品5個。著力推動服務業跨越發展,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4.5%。加大旅遊精品戰略實施力度,旅遊總收入增長42.4%。環太湖地區成為旅遊、休閑、度假產業發展的新亮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8%,物價保持基本穩定。現代物流業快速成長,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園、蘇高新物流園等專業物流園區加快建設,蘇州港貨物吞吐量增長44.2%。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長21.1%和24%,全年保費收入增長11.4%。房地產、郵政通信、信息咨詢、中介服務、會展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大力實施民營經濟騰飛計劃,私營個體經濟上交稅收、完成投資分別占全市總量的27.3% 和28.9%,比上年提高1.6個和5.4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