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什麽用饅頭紀念諸葛亮

為什麽用饅頭紀念諸葛亮

據記載我們吃的饅頭就是諸葛亮發明的。

諸葛亮在七擒孟獲,平定了南蠻後,返程途中路過瀘水河,當時風急浪高,壹時無法前進,問過孟獲後得知是瀘水中的猖神作怪,要用人頭和黑牛白羊祭祀才能平息。

此地的蠻族每遇此事都是這樣處置的。諸葛亮認為用人頭太過血腥,於是讓部下宰殺牛羊,然後用面捏成人頭的形狀,裏面塞進去牛羊肉,稱為“蠻頭”。

用來祭祀瀘水中的猖神,最後平安通過。後來諸葛亮制作的這種面食慢慢在民間推廣開來,“蠻頭”壹詞也慢慢變成了“饅頭”。

相關信息:

1、吃湯圓是為了紀念—東方朔

相傳漢武帝時,他的臣子中有壹個特別聰明又心地善良的人叫東方朔。壹次他撞見壹個叫元宵的宮女想要自盡,了解後得知,因為常年深居宮中,無法和家人團聚,才想要自盡。於是東方朔就想了壹個辦法,讓漢武帝以為正月十五那天長安會有災難,只有家家戶戶吃湯圓,供奉火神,大街小巷掛燈籠,放煙火才能破解。

於是漢武帝,命宮女元宵提燈開道,東方朔手捧湯圓敬奉火神。終於在東方朔的巧妙安排下,元宵壹家在正月十五這天團聚了。事後東方朔又將做湯圓和掛燈消除災難的功勞給了元宵,漢武帝壹高興將湯圓改為了“元宵”,以後年年正月十五張燈結彩吃元宵。

2、吃年糕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吃年糕紀念伍子胥可能南方人知道得多壹些,北方人則少壹些。相傳,伍子胥臨死前叮囑自己的部下,如果國家有難,百姓斷糧,就到城墻下挖地三尺,便可得到糧食。

伍子胥自刎之後,越王勾踐圍困吳國都城,城中急缺糧食,百姓無米下炊,於是想起來了伍子胥的話,在城墻下挖地三尺果然挖到了年糕,度過了難關。從此以後,每逢過年,家家戶戶就做年糕紀念伍子胥。

3、吃餃子是為了紀念—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人,被稱為醫聖,他所著的《傷寒雜病論》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相傳,張仲景在長沙做太守時,有壹年冬天盛行瘟疫,百姓大受其害,張仲景看到好多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病死者無數。

心疼百姓,於是他將羊肉和壹些祛寒的藥材放在壹起煮熟,撈出剁碎,然後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為其取名“祛寒嬌耳湯”,分發給百姓,壹直從冬至吃到除夕。百姓吃下以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慢慢地就治好了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