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故事
廖女士故事的主角。
她不是壹個運氣好的女人,苦難接二連三地襲來,可她從來都沒有想過放棄;對於她來說,家人永遠比金錢更重要,夫妻雙方的父母都是父母,孝敬對方的父母就是孝敬自己的父母,只有相互體諒,才能構建壹個和諧,幸福,美滿的家庭。
九壹年,廖女士從師範學校畢業以後,就回到老家教書,成了壹名小學語文老師,過了幾年她和家鄉電站的壹個普通職員結婚,兩個人組建了家庭,婚姻過得非常恩愛幸福。
可是好景不長,丈夫在壹次外出工作中意外的去世,公公婆婆有壹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兩個女兒都嫁去外地,照顧公婆的責任就落到她的身上。
周圍的人都勸她傻,丈夫都不在了,還管什麽公公婆婆呀;可是她並不是這樣想的,壹邊帶著自己的女兒,壹邊牽掛著公婆;廖女士考慮到公婆年紀大了,在鄉下生活不方便,於是就節衣縮食,東拼西湊,再加上丈夫留下的壹些積蓄,攢錢在城裏買房子。
買完房子之後,她主動對婆婆說:“媽,妳年紀大了,過來跟我壹起住吧,鑰匙給妳,想吃啥我給妳做。”於是就把兩位老人接到壹起,全心全意的照顧兩位老人,婆婆逢人就誇兒媳婦是天底下最孝順的好媳婦。
後來有壹年夏天婆婆不幸摔傷,髖骨折斷,很久都下不了床;公公身體又不好,廖女士壹邊上班壹邊壹個人承包了家裏買菜做飯,端茶送水,餵飯餵藥的任務,婆婆逢人就誇:“我家裏有這樣的好媳婦,是前世修來的福氣呀。”
壹家人生活了十幾年,後來公公去世了,婆婆患了胰腺癌,在醫院做手術;廖女士為了給婆婆看病操碎了心,每天風裏來雨裏去,照顧住院的婆婆,給婆婆餵飯餵菜,給她梳頭擦身體;壹年四季給婆婆買的衣服和生活用品,婆婆因為治療大小便失禁,脾氣常常變大,經常拔掉針頭,對醫院的護士們罵罵咧咧。
廖女士壹邊安撫婆婆,壹邊向醫院的醫護人員們道歉,給婆婆清理大小便,洗衣服換衣服,旁邊的病友忍不住贊嘆說:“妳這個兒媳婦比女兒還好啊。”
醫院裏誰勸婆婆打針吃藥婆婆就不聽,但只要兒媳婦壹來,婆婆就安靜下來,乖乖地喝藥,拉著兒媳婦的手不放開;兒媳婦每次在醫院裏忙完了,差不多壹點才能回家,匆匆地睡幾個小時又得起來上班,雖然很勞累,但是她覺得很值得。
後來壹個不錯的男人看中了廖女士賢惠,善良的品質,在親戚朋友的勸說下,兩個人結了婚,結婚以後男方對廖女士特別好,兩個人壹起照顧老人,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大夥都說她熬出頭,苦盡甘來了。
情感點評
壹個善良的人,她的人生雖然經歷挫折,經歷磨難,經歷某些黑暗的時刻,但是她始終保持本心,用積極和陽光的壹面去對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她的堅強和勇敢幫助她戰勝生活的苦難,雖然過著辛苦,勞累,節衣縮食的日子,但是她的內心是滿足的,人生是圓滿,也是無怨無悔的。
她的付出雖然沒有得到物質上的回報,可是卻得到了內心的收獲,得到大家的愛和陪伴;得到了最珍貴的感情,對於她來說,這就是最簡單,也是最珍貴的壹種幸福。
壹個善良的人,寧願虧待自己也不虧待親人,把自己有限的積蓄奉獻給家人,她雖然住的是普通的老房子,身上穿的是簡單樸素的衣服,但是覺得非常的滿足,家人安好就是她最大的心願。
這樣的人是值得大家尊敬,也是值得大家學習的,在這個浮躁的社會,當面對選擇的時候,應該保持本心,不怕困難,對上孝敬老人,對下照顧孩子,才能讓幸福的家庭壹代又有壹代的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