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薄餅] (在大埔縣百侯鎮的是最原汁原味的,距離縣城湖寮鎮不遠,開車大概15分鐘)
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相傳它是清朝雍正年間,百侯人楊贊緒,任陜西按察使時帶回家鄉的四種點式(薄餅、綠豆粄、豆子羹、蕨粉粄)之壹。薄餅有“錦囊藏寶”之稱。其制作方法:壹是用面粉作餅皮。把面粉加進適量的水和少許鹽水,用力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放入加熱後的平面鍋上,推平壓薄,烤熟時餅薄如紙。二是制作餡料。壹般以肉、豆腐幹、蒜白、香菇、蝦仁、魷魚絲等為原料,再加上適當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包入餅皮紮好,再加上胡椒粉或辣醬等佐料,即可食用,其味鮮美、香甜可口。
[鴨松羹] (縣城可吃到)
制作原料為純凈潔白的澱粉、紅糖、豬油、生姜及陳皮碎末。其制法先把生粉炒熟,再將紅糖加適量的水煮稠,用粗紗布過濾,除凈雜質,放回鍋裏,撒上生姜及陳皮碎末,加上適量的油。待煮沸時,壹邊把炒熟的生粉用細篩均勻地篩選進稠糖上,壹邊緩慢地註入油料,並不停地攪拌,直至羹呈黑褐色,光亮潤澤,香氣噴發時便成。其味香甜松脆。
[憶子粄] (縣城可吃)
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其制作要領是:壹是用糯米粉作粉皮,揉搓至軟韌粘結,分成小團,撒上適量的生粉,壓成粄皮;二是制作餡料,壹般以靚肉片、魷魚絲、豆腐幹、蒜白、香菇、蝦米等為原料,加上適量的食油和醬油,燜至熟透,然後把餡料包進粄皮裏,紮成四方立體形,用幹凈的葉子包好,塗上食油,放蒸籠裏,用猛火蒸熟,再加上佐料,即可食用,其味別具壹格。
[珍珠粄] (縣城可吃)
原名老鼠粄,著名作家杜埃認為此名不雅,故改名為“珍珠粄”。它的主要原料是粘米。做法是用冷水浸幾小時後,撈起滴幹後磨成粉,然後用開水拌和,反復揉搓至適度後擰成團,即以特制的“千孔粄擦”架在鍋上,將粄團壓在粄擦上用力來回磨擦,便可擦出每條1-2寸的粄條掉在鍋中,待粄熟浮面時撈起,置冷水中浸泡,冷卻後再撈起晾幹即可備用。食用前,煮或炒均可,配上肉丁、蔥花、胡椒粉等佐料,美味有加。大埔縣內以西河壹帶珍珠粄最為有名。
[綠豆粄] (縣城可吃)
其主要原料為綠豆、糯米、紅糖 ,再加上適量的桔餅、棗肉、龍眼肉、瓜片等為佐料。其制作方法大至與憶子粄相同;以糯米粉作粄皮,以豆沙及佐料作餡,包進粄皮裏,用幹凈的蕉葉紮成長方形搽上食油包好,放在蒸籠裏猛火蒸熟則成。吃時清甜香鮮,色香味俱全,故有“沙裏淘金”之稱。據實驗測定,內含豐富的維生素、果糖、鞣質等營養成份。
[人丁粄]
(縣城可吃)
主要以粘米與糯米混合粉,加上過濾後的紅糖水或開水攪拌,灑上少許食用紅色素,揉搓至軟韌粘結後,捏成小團,用手掌滾成圓柱條,長約15公分左右,放在蒸籠中猛火蒸透即可。大埔農村老百姓在年節或迎神會期間,大都做此人丁粄作為供品,其諧意家庭幸福,人丁興旺。
[算盤子] (縣城可吃)
主要原料為芋頭、澱粉,比例為2:1,配料有靚肉碎、魷魚絲、香菇、蝦仁等。制作方法:將芋頭削皮、洗凈、切片、灑些鹽、蒸透、熱摻入薯粉,加開水拌勻揉韌,搓成條狀後,切成顆粒,搓成圓形,再用拇指與食指按,成兩面凹的扁圓形,有如算盤上的珠子。後放進沸水鍋裏煮熟,撈起滴幹水份,再放進鍋裏與配料炒勻,倒入用豬骨熬好的上湯,灑上蔥花或元荽,就可上桌。其味香滑,鮮美可口。
[筍粄、豆粄] (縣城可吃)
其制作包括粄皮和內餡兩部分。粄皮以薯粉為原料,用開水拌和揉搓,配以適量煮熟的芋或甘薯,制成薄度小圓形粄塊;內餡則以半肥瘦豬肉及竹筍(冬筍為好)為主,分別切碎,再配上蝦米、魷魚絲、香菇、胡椒粉、鹽等。然後用粄皮裹住肉餡,捏穩封口成半月形,放進開水鍋中煮至粄塊浮起即熟,便可加上佐料食用。至於豆粄,粄皮的制作與筍粄相同,不同的是內餡則以赤豆或白豆為主,鹹甜皆可,煮成後用熱油浸潤,更能顯示粄食的香滑可口,且不致相粘。
[豆腐幹] (縣城可吃)
大埔的豆腐幹有近二百多年的歷史,其名播嶺南,遠銷海內外,早在壹九五九年就被評為廣東省名牌優質食品。其制法是以上等黃豆為主要原料;香料以肉桂、花椒、八角、豆寇、丁香、甘草、公丁、桂皮、砂仁、大小茴香等十多種藥材磨成粉末;用山黃梔或檸檬沖制在開水鍋裏,染成淡黃色。特點質堅韌,有彈性,甘、鹹、香、鮮四味俱全,可以下酒,佐菜。配以高溫滅菌、真空精美包裝,成為送禮佳品。
此外還有 藥根雞(大埔湖寮雙坑農家料理,用藥根和雞煲出的壹等靚湯)客家釀豆腐(配料,肉,豆幹,蝦仁等等輔料攪碎混壹起,把壹小塊豆腐中間挖壹個小坑,再把輔料填入,可清蒸,可炒)大埔娘(黃)酒(百侯)牛肉幹菜幹等等。。。
景點: 雙髻山省級森林公園
豐溪省級森林公園
大埔客家民俗文化村
[組圖]中山大學首任校長鄒魯祖居——敬愛堂
[組圖]民國廣東省主席羅卓英故居——江東小築
[組圖]民國熱河省主席範漢傑故居——“火船屋”傑廬
[組圖]民國湖南省主席吳奇偉故居——棣萼樓
[組圖]民國安東省代主席趙公武故居——武頌廬
[組圖]西巖山茶鄉度假區
[組圖]西 湖 公 園
[組圖]中***南方工作委員會舊址
[組圖]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祖居——中翰第
[圖文]“父子進士”石牌坊
[圖文]“壹腹三翰院”——百侯通議大夫第
[圖文]方石樓——湖寮泰安樓
[組圖]土圓樓——大東花萼樓
[圖文]靈 巖 寺
[圖文]靈 覺 寺
[圖文]文 武 閣
[圖文]盤 湖 庵
[圖文]廣 福 宮
[組圖]萬福寺
[組圖]奇石勝景麒麟山
北線:
西湖公園、泰安樓 ——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茶陽“父子進士”石牌坊——“石上盤龍”——豐溪森林度假區
南線
西湖公園、泰安樓——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李光耀祖居——高陂陶瓷文化旅遊區
西線
西湖公園、泰安樓———三河壩戰役紀念園——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萬福寺
東線
西湖公園、泰安樓——廣福宮——百侯中西合璧屋——“壹腹三翰院”—— 西巖山茶園——南方工委——大東花萼樓
梅州-大埔
D1、梅州雁南飛茶田度假區(或雁鳴湖度假區)——萬福寺——三河中山紀念堂、中山公園——明代古城——韓江源——三河壩戰役紀念園——縣城西湖公園、泰安樓——宿大埔縣城
D2、大埔縣城——西河客家民俗文化村——茶陽“父子進士”石牌坊——豐溪森林度假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