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常熟有什麽特產和旅遊景點?

常熟有什麽特產和旅遊景點?

常熟水產資源豐富,有來自長江的鰱魚、鰣魚、刀魚、白蝦,還有來自內河的鯽魚、草魚、鰱魚、鯿魚、青蝦、陽澄湖大閘蟹等。有喬木、灌木、藥材、牧草、蘑菇等五大類200多種野生植物資源。野生樹木主要有紫檀和柘樹;野生灌木主要有山楂和金櫻子;野生藥材有何首烏、蒲公英等765種。草的種類很多,包括20多種蘆葦和野燕麥。蘑菇包括松蘑等等。中國有300多種人工栽培的樹木。其中,用材林包括馬尾松、黑松、刺槐、水杉、毛竹等。,果樹包括銀杏、板栗和楊梅,特種經濟林包括柳樹、桑樹、茶葉和觀賞花木。有800多種野生動物,包括哺乳動物和鳥類。近年來,有人工飼養的北極狐和水貂。鐘勇墓位於虞山東麓,是常熟最古老的有歷史研究的古墓。距今約3000年,2008年6月1956+10月18日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鐘勇,又名虞仲,是殷末周朝領袖周的次子。為避其位,隨兄太伯(今無錫、常熟)南歸,“不斷刺青”,與民耕,成吳之句。太伯無子,由鐘勇繼位為吳君。死後葬於常熟烏木山,更名為烏木山。鐘勇墓的入口在山腳下,建於乾隆年間。上面刻著“聖人鐘勇入口”,後面是“清泉寺”,獻給鐘勇。在第二個牌樓上,橫幅上寫著“南國之友”,背面刻著“讓國家團結起來”。頂上的牌坊是“聖人余忠之墓”,背面刻有“至德廣漆”,這兩個牌坊都是在乾隆年間建造的。墓中留有三塊墓碑,中間的書有“商伊敏、虞仲周公墓”,為明代遺物。晏子墓位於常熟虞山東麓。晏子,著名的晏人,字子友,常熟人,曾到魯師從孔子。他勤奮好學,擅長文學,回到南方,啟蒙了東南。他被尊稱為“南方大師”。晏子墓最早建於西漢時期,歷經數代修建,如今規模宏大。墓門面向北門街,墓道延伸至半山腰。從下到上,有三個牌樓,都有牌匾和柱子。第三個牌樓是雍正江蘇大臣寫的“南方大師”壹書,墓中有三個石亭,以及康熙皇帝寫的橫幅“吳文凱回”。1956 10 6月18燕子墓被公布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新風閣位於常熟東靈山山頂,是虞山上的標誌性建築。始建於南宋嘉泰初,名為“王虎亭”,後更名為“吉姆亭”。明初廢除。重建於嘉靖年間,名為“大觀亭”,後被廢棄。萬歷年間重建,因位於城西而得名“新風亭”。現存的亭子是壹座重檐六面的亭子,黃色的墻壁和瓦片高聳在群山之上。它是玉山上的著名景觀,居高臨下,下面的景色盡收眼底。自古以來就是遊客登臨玉山、遠眺攬勝的好去處。光福寺興福寺破山寺又名光福寺,被譽為江南四大名剎之壹(杭州靈隱寺、鎮江金山寺、常州天寧寺、常熟光福寺),位於虞山北陵腳下。南朝時,益州居民倪德光在郴州建宅,唐憲通九年,被封為“破山公府記”。唐昌建有詩《破山後寺》:純凈的清晨,古寺附近,晨曦點點樹梢。壹條蜿蜒的小路通向壹個隱蔽的地方,佛寺被樹枝和鮮花包圍著。在這裏,鳥兒在山間的燈光下生機勃勃,人類的心靈在池塘中感受寧靜。這裏萬籟俱寂,但鐘聲在響。采邑堂采邑堂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辟為“翁同龢紀念館”,位於市區,是翁故居和翁同龢紀念館的主體建築。始建於明朝中後期,原屬當地宗族桑氏所有,堂名“森貴”,後為“叢貴”。隆慶萬歷屬於邵武知府古琴世家嚴承的府邸。清道光十三年(1833),江西學者翁心存從鐘處購得,改名為“采意堂”。他的兒子翁同龢在這裏度過了青春。方形塔《/B>。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方塔古佛吉塔,原名崇教塔,但俗名為方塔。始建於南宋建炎四年(1130)。當時有壹位僧人提出:“子儀之居,右高於左,客主之分失。適合黑龍左角做飄畫取勝。”縣長李誌山說他會壹個接壹個地建這座塔。雖然方塔建於宋代,但它仍然遵循唐代方亭式木塔的形狀。塔是壹個四面九層的頭盔形屋頂,磚木結構,逐級收集,立面輪廓呈拋物線狀。三個房間都很寬,開放的房間裏有壹個門口,壹個拱形的底部地板,其余的都是壺形的。每個平座的深度從0.9到1.1 m不等,檐口由壹根柱子支撐,每側有三個幾何欄桿,使曲線柔和流暢。從平臺到制動器頂部的總高度為67.14m。木梯可以到達頂樓。俯瞰玉山古城,可以盡收眼底。趙永賢宅(虞山學校古琴藝術館)趙永賢宅位於常熟市古城區西京岸片區南詔巷10號。它是明代趙用賢及其後裔的住所。趙永先和他的兒子趙齊眉都喜歡藏書。他們是明代隆慶和萬歷時期著名的藏書家。該書屋與錢的姜雲樓和的館齊名,是江南著名的藏書樓之壹,在中國古籍收藏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的趙永賢公館是壹座建築形式規範的官僚住宅,也是我市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四合院。從65438號到0995號,趙永先的住所被省政府列為省級文保單位。2004年,為配合舊城保護改造,屋內居民全部遷出,市文物管理部門對房屋進行了全面修繕保護,並推薦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修繕後,趙永先的住所被辟為玉山古琴藝術館,向公眾開放。尚湖位於湖北省十裏虞山,東臨常熟古城,風景秀麗。當地人稱之為尚湖灣,相傳是因殷末姜尚隱居打漁而得名。尚湖灣與虞山相映成趣,歷來是江南著名的風景勝地。黃、沈周、唐寅、康有為、於右任、柳亞子等。都有代代相傳的詩歌。目前,尚湖灣已初步形成大景區格局。全區共有樹木132種30余萬株,綠化面積1100余畝,四季花卉60余種。禾香洲牡丹園是江南最大的牡丹園,有八個色系3000多株牡丹。目前,森林植物景觀有:高山茶園、櫻花園、紅楓花園、海棠花園等。聚福塔聚福塔位於於海鎮殿山巔,沒有建造日期。相傳最早的聚福塔是壹座七級磚塔,石階直抵塔頂。在每塊塔磚的壹端,有三個“聚福塔”的正楷。聚福塔歷經滄桑。到了清末民初,塔只剩下底層,村民稱之為“塔樓”。1940年,裏仁拆除殘塔,在原址上重建磚塔,但塔身縮小,改為五層。1978,徹底坍塌,只留下壹堆廢墟。寫有“聚福塔”字樣的塔磚也丟失了。現在它已在原址重建,塔高23米。每層都鋪有琉璃瓦。塔內有壹個角鋼樓梯,可以直接到達塔頂。聚沙塔聚沙塔原名“聚沙百福塔”,位於美麗集鎮東端,臨近長湖河。梅位於長江之濱。聚沙塔作為鎮江的瑰寶,得名“聚沙塔”。據史料記載,這座塔是南宋時期紹興富人建造的(1131-1162)。它有八個側面和七層樓,高20多米。它是壹種磚木結構建築,模仿木塔和涼亭。1995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清代,塔檐和塔頂遭到破壞,塔身逐漸年久失修。市、鎮政府在1993完成了塔身的整改扶正工程,在1997完成了綜合修復工程,並於2000年基本完成了塔園工程建設。沙家浜常熟沙家浜位於陽澄湖畔。近年來,該景區變得越來越完善。水面蘆葦從最初的1.50畝增加到現在的2200畝。在湖蕩中,鉆石和荷花交替出現,蘆葦密布。古色古香的畫船載著遊客穿越蘆葦迷宮,尋找抗戰時期發生在蘆葦叢中的故事。岸邊有江南小村落、沙家浜革命傳統教育館、新四軍活動舊址等。,這是根據抗戰時期建造的,讓遊客壹窺阿慶嫂和郭建光。據景區負責人介紹,沙家浜景區北擴後,占地4000多畝,以水面為主,建設成濕地生態保護區,與鹿尾蕩景區相連,是華東地區最大的濕地生態保護和旅遊景區之壹。湖光山色,蘆葦鵝低,菊蟹更多...國慶、中秋雙節期間,沙家浜以其獨特的革命歷史傳說、田園風光和江南民俗文化,像磁鐵壹樣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