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為何古代鬧蝗災,會有無數人餓死,難道古人不知道蝗蟲可以吃嗎?

為何古代鬧蝗災,會有無數人餓死,難道古人不知道蝗蟲可以吃嗎?

蝗災?這個詞,在經歷了坎坷的上半年之後,想必再度喚醒了國人的回憶。作為壹個農業大國,數千年來我們是世界上最受蝗災之害的國家,古時候也有不少百姓因蝗蟲過境而饑餓死去,甚至會出現人類相食的景象。

但現今看著劈天蓋地的非洲飛蝗,再看看網上瘋傳的所謂?我國美食文化什麽都能吃?來到中國壹定會被吃掉?等等的戲謔言辭,想必有不少人不禁疑惑,為何古人不可以食用蝗蟲來度過缺糧的危機呢?難道是因為蝗蟲有毒或是有寄生蟲的緣故?

▲非洲蝗災恐怖景象

其實根據現代營養學分析,蝗蟲不僅沒有毒,是野生動物中蛋白質含量比例最高的物種,其中蛋白質含比占自身50%以上,而脂肪比例卻不超過自身5%,用現代健身眼光來審視,簡直是最好的減肥塑形的食物。據營養專家所說,同質量的蝗蟲經過烹飪後,會比同質量的牛排的蛋白質高出三四倍之多。

那麽,既然蝗蟲有如此之高的食用價值,為何古人卻寧願餓肚子也不吃呢?

中華飲食文化博大精深,實際上不管是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同胞,在我國民間老早便有關於蝗蟲的各種烹飪食用方法,而且花樣繁多,千奇百怪。在如雲南這種少數民族眾多的省份,便有?雲南十八怪,三個螞蚱壹盤菜?的說法;再如哈尼族同胞也有獨特的吃法,這道關於蝗蟲的菜名為螞蚱鹹菜。

▲墨江腌螞蚱

或許有些漢族人不太能理解少數民族的飲食,甚至覺得蝗蟲有些難以下咽,但那是因為在新中國建立後,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好,蝗災越來越少的緣故。其實現今有些都市還盛傳不少蝗蟲的吃法,比如我國直轄市天津,這裏不僅有?油炸螞蚱?的做法,甚至還有獨特的?烙餅卷螞蚱?的菜式。

那麽,既然我們很早便有能力將蝗蟲做得有滋有味,可為何蝗災爆發的時候,人們卻仍舊寧願發生食人或者餓死的慘劇,都不用蝗蟲填飽肚子呢?實際上,大致有如下四個原因。

原因之壹是迷信。在古代,但凡遇到什麽天災人禍,無力的古人們便將其歸咎於老天爺對我們的神罰,而蝗災的突發性以及突然消亡都讓人們感到不解,所以也將其歸於老天的懲罰。

最典型的故事便是唐朝初年,盛傳蝗災,當時搞得整個國家民不聊生,不少百姓把這場禍事歸咎於唐太宗李世民無德,而大臣們雖然不說,但是也有惶恐之意,搞得李世民不得不去找幾只活的蝗蟲來直接吃下去,緩解眾人內心的不安。但縱然如此,大家還是仍對蝗災充滿害怕,仍舊不敢食用它來解決饑餓。

其實不用這件事說明,單純是?蝗?字的寫法?蟲、皇?都代表了百姓們對蝗災的畏懼,畢竟在傳統文化裏,?皇?字有著至高無上的意義。所以憑借這種迷信畏懼心理,縱然百姓們平時能吃蝗蟲,但當它代表上天來懲罰時,誰有敢吃這種?神使?呢?

原因之二,正是因為在古人心中對蝗災充滿畏懼之心,所以百姓們往往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會先吃掉自己的囤糧和腌制的食物來度日。然而蝗災來得快,去得也快,等他們將食物吃完後,縱然餓得發狂,可這時候蝗蟲已經吃掉他們的糧食,逃之夭夭了,所以他們只能遭遇饑餓的災難。

原因之三,是蝗蟲種類的問題。古代百姓大都以小農經濟為生,這種經濟制度極為脆弱,家中有余糧的畢竟是少數,而沒有余糧的大眾們老早在饑餓下,不管三七二十壹,開始打蝗蟲的主意,在史書上其實也有人蝗災之時想用蝗蟲做食物的例子。

▲蝗災恐怖景象

然而,實際上蝗災之中的蝗蟲種類其實和平時人們所食用的蝗蟲不同,平時人們所食用的蝗蟲被俗稱為?蚱蜢?,它們雖然也對糧食莊稼有壹定危害,但它們的體征和習性註定它們難以形成蝗災。而蝗災之中的蝗蟲乃是飛蝗,個頭普遍比蚱蜢大,而且喜好群居,行動整齊劃壹,壹致對外,且飛行時速高達每小時15公裏。所以面對這種劈天蓋地、黑雲壓城的蝗災,大多數人就算想要捕食也抓不了幾只,它們便全都飛跑了。

原因之四,縱然有人善於捕食蝗蟲,還能夠捕捉不少,可是在古代沒有保鮮技術的情況下,蝗蟲的肉質極易腐壞,很難保存很久。或許有人認為可以通過腌制手段將其保存,可是古代食鹽乃是民生之本,也算是奢侈物件,試問普通百姓哪裏來這麽多錢去腌制蝗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