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遙遠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少昊,五帝時代的金石天。少昊金田的後代、水政長官邰謙在顓頊時被封於汾川。春秋時期,臺前後裔建立了申、夷、齊、黃四國,後被晉國所滅。其中,黃國公的後裔以國為姓。
3.遙遠的祖先可以追溯到魯中,吳回(朱榮)的兒子,古代負責火災的官員。周朝時期,呂中的後裔被封在黃土地上,建立了黃國。黃國後來被楚國所滅,其後裔分散在全國各地。他們以國名為姓,稱黃。
4.黃龍士,古代伏羲的正式下屬。黃龍司,又名黃龍、黃石、黃中關、龍市等。,是伏羲定下的官名,是壹個中官。黃龍分支的後代,其中壹些人以祖先的官員為姓氏,被稱為黃龍,後來被稱為單姓黃和龍。
古時是內蒙古東部、燕山南麓黃姓發祥地之壹。後來,人們隨顓頊遷往中原。公元前648年,潢川為楚所滅後,少數黃姓人逃往河南中部,而大批黃姓人則遷往楚國腹地,在湖北等地定居。
戰國至秦漢時期,黃姓廣泛流傳到湖北,逐漸形成江陵、江夏兩個黃氏縣,並以此為基礎發展到長江以南,“浮於江南,以海濱為固”。黃的足跡西至陜西、四川,東至東海,南至湖南、江西。東晉末年,中原地區的林、黃、陳、鄭四大姓氏率先進入福建。?
隋唐時期,黃氏主要宗族發生了分裂,並有了向南發展的新動作。壹支由江夏向東南遷徙,越過江西進入浙江,在金華地區形成黃金花家族;另壹支先從江夏遷到河南固始,再南下經安徽、江西,到達福建邵武,形成邵武黃氏家族。
黃從湖北遷到廣西後,與當地土著居民結合,形成了壯族、布依族、侗族中的黃先民。其中壹些人進入越南,成為當地的姓氏。黃於明末進入臺灣省。
由於黃的主力部隊在秦漢時期已經離開了北方,他在中國北方的幾次戰爭中受到的傷害較小。黃姓在中國南方特別是宋元明時期穩定而迅速地發展,並在江西、浙江、福建和廣東四省興盛起來,最終形成了今天典型的南方姓氏。
宋朝時期,姓黃的大約有1.2萬人,占全國人口的1.6%,排名第九。擁有黃姓人口最多的省份是江西,約占全國黃姓總人口的27.5%。
全國分布主要集中在江西和福建,約占黃總人口的53.5%。其次是分布在浙江、四川、廣東和河南,這四個省份的黃姓集中了24.5%。全國形成了以江西、浙江、福建、廣東、四川、河南為中心的黃姓四大集群。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黃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