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蒸菜以“滾、淡、爛”為基本風味。天門的蒸菜飲食文化,折射出天門人所獨有的性格特征。天門蒸菜講究滾燙,彰顯出了天門人熱情好客的特性。天門蒸菜無論是什麽品種或蒸法,都非常講究上桌時達到熱氣騰騰的滾燙效果,既是為了保證菜肴鮮美的色、香、味、形,也是為了營造待客時的熱烈氣氛。蒸菜大多用大碗扣裝或直接將蒸籠端上。上桌時“熱氣騰騰”香氣誘人,還有“劈裏啪啦作響”的,如炮蒸鱔魚,出籠時,加點蔥花、蒜泥、胡椒,再澆少許滾燙的熱油,上桌時盤中還在吱吱作響,這是壹道頗富營養的響聲菜肴,之所以叫“炮蒸”,也就是出菜時的聲響有放炮時的爆炸性效果。食用時,揭開扣碗或蒸籠蓋,香味撲鼻,味醇汁濃,肉質鮮美。由於滾燙的緣故,天門蒸菜從視覺、聽覺到味覺上,可不斷沖擊食客們的感觀,讓人胃口大開。
天門蒸菜的口味以清淡為主。這與天門人崇尚清純、講求雅致有關。幾千年來,天門人的口味以清淡為主,即使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經過不斷地開放開發,川菜、粵菜、湘菜不斷融入天門,天門人的飲食口味也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天門的民間筵席,仍以傳統的蒸味清淡為主,用甲魚、鱔魚、財魚、雞、鴨、海鮮為主要原料,以蒸“十大碗”的形式出現。各地主要菜肴略有變化,多寶鎮、拖市鎮、張港鎮以“蒸籠格”獨具特色,皂市以蒸“陰米圓子”、“甲魚”、“鱔魚”為特色,多祥鎮以“蒸白元”為特色,幹驛以“炮蒸鱔魚”聞名,竟陵地區以“窖溜子”(小蒸籠格)為特色,這種清淡蒸味食品讓天門人百吃不厭,代代相傳。
天門蒸菜講究爛熟。爛熟即要求菜肴的鮮嫩和原汁原味。舉凡吃過天門蒸菜的人,幾乎都為那鮮嫩的口味和原汁原味的特點所折服。爛熟並不是將食物蒸得爛熟如泥。而是講究烹調時火候的大小和用火時間的控制調節,要求菜肴的老嫩、硬軟、稀稠、燙溫等適度,恰到好處。
爛熟的另壹個要求就是要蒸出菜肴的本味。烹調時只需將原料的異味去掉,而原料本身原有的美味,乃至原形,卻要最大限度地保留,這就是體現原料的真味。天門人在烹調菜肴時真料奉獻,即使有的菜肴需要調味處理,也不是雜味並陳、百味混和、濃油重醬,而是不獵奇,大方而純正。甜就是甜,酸就是酸,壹切都是那樣的自然,給人以和諧美好、率直純真之感。
多吃蒸菜,健康環保的理性選擇
“蒸菜美食,健康人生。”本屆天門蒸菜節的主題詞,道出了天門蒸菜的獨特魅力:好吃,綠色無汙染,營養豐富,有益於健康長壽。
煎、炸、烤等烹技都改變了食物的本味,只有蒸味才是真味,菜的營養得以保證,人體的熱量10%—15%來自於油脂,天門蒸菜的油脂要比炒菜的油脂少壹半。最為關鍵的是,天門蒸菜對原料要求苛刻,任何不鮮不潔的菜蒸制出來都暴露無遺。不鮮的魚,蒸是無法掩蓋其異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