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習水屬於貴州哪個地區?貴州各個地、市、州的飲食口味有哪些不同?

習水屬於貴州哪個地區?貴州各個地、市、州的飲食口味有哪些不同?

整體來說習水處於黔北,是遵義地區的壹個縣。也是貴州、四川、重慶的壹個交界點。

貴州大多吃辣、酸等極端口味。

有腸旺面。

主要產地貴陽。其面條用雞蛋和面粉搟成,煮好面條後放入燉熟的豬腸片和老嫩適當的豬血旺,再加脆哨、紅油、蔥花、豆芽、豆腐等精細復雜的佐料,沖以骨頭湯和雞湯。湯鮮腸爛,臊脆不綿,油紅不辣,滿口飄香。

絲娃娃

用米面粉做成的薄氏狀小圓餅烙熟,將蘿蔔絲、折耳根、綠豆芽、海帶絲、炸黃豆、胡椒等多種佐料,包在面皮裹成小卷食用,別名素春卷。口感綿香四溢,極富特色。

花江狗肉

產於關嶺縣花江鎮。以溫補菌效馳名中外,冬食增溫夏食降熱。殺狗不剝皮,用砂鍋小火燉煨,湯壹次放足,內加花椒、生姜、黃果、桔子皮等。把燉好的狗肉片或塊,在調好的生姜、蔥花、胡椒粉、味精等佐料的辣椒水裏蘸吃,辣、麻、香,其味無窮。

遵義豆花面

豆花是用黃豆磨成漿,制成水豆腐,用豆漿煮熟,細嫩綿紮。用上等面粉摻雞蛋和面,放少許堿水和芡粉搟成寬、長形面條,煮熟後加入豆花,將肉臊、紅油、豬油、麻油、姜蔥、魚香菜、雞肉丁等放入小碟中,食用時把面條豆花挑在碟中蘸吃。

興義刷把頭

選取優質竹筍輕煮切碎,濾幹後用豬油烹調,和以切碎的瘦豬肉,用雞蛋面皮包之,捏成刷把頭狀,蒸熟後將調好的姜、蔥、辣椒、醬油、雞湯汁灌入餡內,食之鮮美醇香,極富營養。

戀愛豆腐果

是烤豆腐果的雅號。它之所以有這樣壹個雅號,是因為它的流行與抗日戰爭時期的壹個浪漫故事有關。1939年,我國北部、東部、中部的大片國土已淪喪日本侵略軍鐵蹄之下,為進壹步擴大侵略,日軍還對西南大後方進行空襲。

當時,貴陽也是他們襲擊的重要目標。貴陽自被空襲後,警報頻繁,有時壹天幾次。市郊東山、彭家橋壹帶是人們躲避空襲的藏身之地。彭家橋附近有壹對年近半百的張華豐夫婦,在菜地裏搭了數間茅屋,作為制造“烤豆腐果”場地,在這裏做好的烤豆腐果拿到別處設攤和沿街叫賣。空襲開始後,這幾間茅屋成了避空襲的場所,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張華豐夫婦因為空襲也不上街做買賣,他們發現躲警報的人往往腹中饑餓,又無法回家就餐,就將這幾間作坊辟成店鋪,向躲警報的人出售烤豆腐果。由於烤豆腐果速度快,吃起來簡單,價格便宜,又能充饑,很快就打開了銷路。

壹般人吃豆腐果往往是解饞或充饑,吃完了便走。唯有壹些熱戀中的青年男女,卻買壹盤豆腐果,蘸著辣椒水,細嚼慢咽,談天說地,壹坐就是半天。還有壹些青年,也經常在此相聚,逐漸談起戀愛來。他們似乎忘記了空中的威脅,把張家店鋪當成談情說愛的場所,顯得更加的浪漫,壹時成了街談巷議的佳話。久而久之,人們常說吃烤豆腐果為吃戀愛豆腐果,張氏夫婦幹脆把烤豆腐果改名為“戀愛豆腐果”。這壹浪漫很快影響到全貴陽的青年人,他們紛紛前來品嘗。

抗戰結束後,吃戀愛豆腐果的人仍有增無減,他們雖然沒有過去那樣浪漫。但卻飽嘗了美味的小吃。以至於在今天的貴陽,戀愛豆腐果仍是當地名小吃,不僅深受當地人喜愛,而且還得到過往的外地人的青睞。

雷家豆腐圓子

“雷家豆腐圓子”是貴陽市的著名小吃。它的制作是先將上等黃豆磨成漿,摻上少許菜油腳子做成豆腐,再放入特制的由花椒、八角、茴香、桂皮、草果、山柰配成的五香粉,然後揉捏豆腐圓子入鍋油炸而成。其特點是圓子外殼褐黃酥脆,內瓤質嫩欲滴,香氣襲人。吃時還要蘸由胡辣椒、醬油、蔥花、香油等兌成的汁料。吃法簡單,攜帶方便。

在貴陽地區流行這樣壹首兒歌:“壹顆豆子圓又圓,推成豆腐賣成錢。人人說我生意小,小小生意賺大錢。”雷家豆腐圓子正是這首兒歌的實例。雷家做豆腐生意歷史悠久,到了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政府大辦“皇會”,全城禁屠幾天,不準殺豬、宰雞、不許食葷。這樣原來大批食葷的吃客只好轉向吃豆腐,豆腐生意興旺起來。雷家豆腐店的老板覺得僅賣豆腐,花樣太單壹,利潤又少,是不是可以加工高級豆制品呢,最好是制出能讓食客既能在店鋪裏吃又攜帶方便的豆腐小吃。在這個想法上,雷家將豆腐捏成丸子,加上佐料,入鍋油炸,吃起來風味獨特,開市之後,供不應求。幾年之後,清政府又辦“皇會”,雷家豆腐圓子銷路更好,不論炸出多少都賣完。

以後,雷家豆腐圓子屢經改進,終於成為著名的地方風味小吃,有詩為證:贏得芳香四方溢,白玉入油殼似金。煮豆燃萁千年事,隔桌呼酒憶古今。金豆入磨轉蟹黃,坡仙知味流涎長。俯見雛雉牽衣兒,指說雷家丸子香。

威寧蕎酥

威寧地區民間小吃名點,初產於明洪武年間,是以苦蕎面粉為主料加豬油等多種配料制成的糕點,香酥松散,味道鮮甜,口感清爽。品種有洗沙、白糖、水晶、火腿等。

鎮寧波波糖

產於鎮寧的波波糖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以芝麻、糯米面等精心制作的風味名點,特別香酥脆甜,富含脂肪、蛋白質、葡萄糖等營養成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