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閣是在江西省南昌市。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江西滕王閣,建於653年江西滕王閣,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300多年來,滕王閣由於各種原因,曾經20多次被損毀。但每次損毀後,人們都在原址重新修建,使得它在千年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滕王
這裏的滕王,指的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李元嬰。李元嬰生於629年。那壹年,李淵已經將皇位讓給了李世民,住在大安宮裏,安安然然地當起了江西滕王閣他的太上皇。就在這裏,年近70歲的李淵和正值青春妙齡的柳寶林生下了最小的兒子李元嬰。
因此,李元嬰沒有經歷過刀光劍影的戰爭年代,沒有經歷過兄弟殘殺的“玄武門之變”——這對於江西滕王閣他來說,反而是壹件好事呢。
李元嬰年近6歲時,父親李淵就去世了。唐太宗李世民承擔了撫養李元嬰的重任。李世民很疼愛這位年幼的弟弟,讓江西滕王閣他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639年,當李元嬰滿了10歲時,李世民就封他為滕王,將山東滕州賞賜給他作為封地。
滕王閣在哪個省份滕王閣在江西省。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沿江路,地處贛江東岸、贛江與撫河故道交匯處,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築、豫章古文明之象征。
滕王閣在組織空間、布置空間和擴大空間方面,創造性的解決了聲、影 、光 、色的壹系列難題,從而產生了壹種特殊的藝術意境;充分地體現了中國古典建築審美的特點,通過意境虛景與實景融為壹體,交織出壹幅絢麗多姿而又變幻莫測的風景圖畫。
2004年,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為第五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名單。2018年10月29日,包含滕王閣在內的江西省南昌市滕王閣旅遊區被全國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正式批準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滕王閣的總體外觀:
滕王閣主體建築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仿宋式建築。
內部***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達3.5米。勾頭、滴水均特制瓦當,勾頭為“滕閣秋風”四字,而滴水為“孤鶩”圖案;臺座之下,有南北相通的兩個瓢形人工湖,北湖之上建有九曲風雨橋。
滕王閣簡介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州(南昌)任都督。
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壹座樓臺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滕王閣自古它就與黃鶴樓、嶽陽樓和蓬萊閣並稱為中國四大名樓。
滕王閣為歷代封建士大夫們迎送和宴請賓客之處。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也曾設宴閣上,命諸臣、文人賦詩填詞,觀看燈火。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興廢28次。
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禦使韓雍重修,其規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建國後,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閣。
如今的滕王閣,連地下室***九層,高57.5米,占地達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壹***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
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築,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勝於歷代四閣。
同時也超過了現今的黃鶴樓和嶽陽樓,仍然居於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市,也是江西省的壹處重要的旅遊景點。
如今,作為“江南三大名樓之首”的滕王閣,較壹千三百多年前的建築更巍峨雄壯,充分表現“飛閣流丹,下臨無地”的氣勢。
內有多間仿古建築的廳堂,用作古樂、歌舞、戲曲的表演廳或展覽館等。登樓眺望,南昌景致盡收眼底。
擴展資料:
公元663年九月初九重陽節,洪州閻都督在新落成的滕王閣大宴賓客,當地知名人士都應邀出席。王勃正好路過這裏,也應邀參加。因為他才十四歲,所以被安排在不顯眼的座位上。
閻都督的女婿很會寫文章,閻都督叫他預先寫好壹篇序文,以便當眾炫耀壹番。 大家酒酣之際,閻都督站起來說:“今天洪州的文人雅士歡聚壹堂,不可無文章記下這次盛會。
各位都是當今名流,請寫賦為序,使滕王閣與妙文同垂千古!”話畢,侍侯的人將紙筆放在眾人面前。但是大家推來推去,沒有壹個人動筆。後來推到王勃面前,王勃竟將紙筆收下,低頭沈思。
過了壹會兒,王勃卷起袖口,揮毫即書。閻都督見是壹個少年動筆,不大高興,走出大廳,憑欄眺望江景,並囑咐侍從將王勃寫的句子,隨時抄給他看。
才過壹會兒,侍從抄來《滕王閣序》的開頭四句:“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四句的意思是:滕王閣所在之處過去屬南昌郡治,現在歸妳洪州府。
它的上空有翼、軫兩星,地面連接衡山、廬山兩山。 閻都督看了,認為這不過是老生常談,誰都會寫,壹笑置之。其實,這十六個字把南昌的歷史和地理的概況都交代清楚了。
縱橫交錯,起筆不凡。辭賦名家、桐城賦派開創者---潘承祥先生雲:“滕王閣,因王勃壹賦而定乾坤也。”。
內部結構:
主閣:主閣的梁枋彩畫采用宋式彩畫中的“碾玉裝”為主調,輔以“五彩遍裝”及“解綠結華裝”。室內外所有梁枋各明間用“碾玉裝”,各次間用“五彩遍裝”。
大廳:走進大廳,撲入眼簾的是壹幅漢白玉浮雕——《時來風送滕王閣》。這是根據明朝馮夢龍所著《醒世恒言》中的名篇《馬當神風送滕王閣》的故事而創作的。
主閣壹層:主閣壹層檐下有四塊橫匾,正東為“瑰偉絕特”九龍匾,內容選自韓愈的《新修滕王閣記》;正西為“下臨無地”巨匾;南北的高低廊檐下分別為“襟江”、“帶湖”二匾。
百度百科-滕王閣
滕王閣在哪個省哪個市滕王閣是在江西省南昌市。
滕王閣位於江西南昌,建於653年,距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與湖北黃鶴樓、湖南嶽陽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1300多年來,滕王閣由於各種原因,曾經20多次被損毀。但每次損毀後,人們都在原址重新修建,使得它在千年之後,依然屹立不倒。
滕王閣,位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地處贛江東岸,為南昌市地標性建築、豫章古文明之象征,始建於唐永徽四年(653年),為唐太宗李世民之弟滕王李元嬰任江南洪州都督時所修,現存建築為1985年重建景觀。
因初唐詩人王勃所作《滕王閣序》而聞名於世;與湖南嶽陽嶽陽樓、湖北武漢黃鶴樓並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是中國古代四大名樓之壹、“中國十大歷史文化名樓”之壹,世稱“西江第壹樓”。
滕王閣建築
滕王閣主體建築高57.5米,建築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下部為象征古城墻的12米高臺座,分為兩級;臺座以上的主閣取“明三暗七”格式,為三層帶回廊建築,內部***有七層,分為三個明層、三個暗層及閣樓;正脊鴟吻為仿宋特制,高3.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