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散文的閱讀,我對《人間滋味》的感悟也是行散而神聚的。中國這麽大,從南到北,地域不同,文化底蘊也不相同,同樣的食物在不同的地區可以開出不同的花。比如蘿蔔,北京的水蘿蔔汆羊肉湯,淮安的青蘿蔔,廣東的蘿蔔絲餅。這壹章的對於蘿蔔的描寫字字入味,從南到北不同的地域文化展現在眼前。
讓我體會最深的是五味這壹章。酸甜苦辣鹹,是食品五味,也是人生五味。山西人愛吃醋,廣東人愛吃甜,川菜辣且麻,浙東人吃得鹹,長沙出名的是臭豆腐。“甚矣,中國人口味之雜也,敢說堪為世界之冠。”中國的博大精深,不僅在於傳統的建築,古老的文物,也在於華夏大地上不同的風土人情,在於各地孕育出的不同的飲食文化。
食髓知味大抵如此,汪先生的體會不僅是對美食的熱愛,更是對生活的微縮呈現。而在故鄉的食物這壹章中,我們耳熟能詳的壹篇散文--端午的鴨蛋登場了。高郵鴨蛋是這篇的主角,在他細膩的描寫下,眼前浮現的是壹戳就流出紅油的鴨蛋,鮮香撲鼻。
高郵是汪先生的故鄉,所謂鄉愁思鄉,大抵是中國文人寫作中亙古不變的話題,而汪曾祺卻是在家鄉特定美食中寄托故鄉的懷念,正如他所說的 “曾經滄海難為水,他鄉鹹鴨蛋,我實在瞧不上。”
《人間滋味》讓我感受到,味道真是壹種很奇妙的東西,它不僅在於菜式的給人的味覺感受,也不僅是調味中五味的全盤托出。更是寄托了時節、情感、人。而食物是味道的集合體,通過汪曾祺先生對於食物細膩的描寫,以及他對生活本身真摯的熱愛。生活是很美好的,從日常的食物出發,感受生活本身,感受生活的樂趣。羅曼羅蘭曾經說過, “世界上只有壹種英雄主義,就是看清生活本質後,仍然熱愛生活。” 汪曾祺先生經歷了從動亂年代到和平年代,他也算是在經歷人生種種後依然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汪曾祺的散文沒有結構的苦心經營,也不追求題旨的玄奧深奇,平淡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生活的煙火氣,在書中娓娓道來。或許,簡簡單單的美食,就是生活本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