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土生土長的寧夏人,有壹種記憶叫做“故鄉的味道”,那是家鄉家家戶戶日常家常便飯的熟悉味道,那是家鄉節日裏的濃厚鄉俗。
(生汆面)
記得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壹次媽媽走親戚家,留下爸爸在家裏給我們做飯,西北的男子壹般都是以事業心為重,很少進廚房的,而這壹次,爸爸給我們做了獨特的生汆面。小時候的我,對肉類極挑,生汆面裏邊有很多肉丸子,起初我是很抗拒的,等大家都吃完後,我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嘗了壹口這蠻有肉味的面條,最終把持不住,吃了兩小碗。獨特的記憶就此形成,後來去了好多城市,看到西北面館,都想進去瞅瞅,始終找不到這種獨有的味道,這是家鄉自己的味道。
(燕面糅糅)
在南方城市,很少能看到燕麥做出來的吃的,只有各大超市都有的燕麥片,這種以超值營養價值著稱的燕麥片,口味卻是有點粗糙、無味。而在寧夏,燕麥的從吃法卻是多種多樣,還記得二月二龍擡頭嘛?在這個特殊的節日,我們會把燕麥炒成燕麥豆豆,兜裏揣壹些出去,就可以跟小夥伴們壹起分享 美食 了;燕麥磨出來的燕麥粉,粗粉可以做成糕點,蘸點辣椒醬,是老人們的獨愛;而我,最喜歡精細燕麥粉燙出來的面團壓出來的燕麥糅糅,燕麥糅糅獨有的筋道和口味配上精炒出來的配菜和湯汁,嫩滑爽口的感覺,著實是壹種享受。
(蕎面饸饹)
饸饹面全國四處可見,特別是河南、陜西的饸饹很出名,寧夏饸饹的獨特之處在於:1、它是壓制出來了,有著獨特的柔韌性,拒絕起來筋道十足;2、饸饹面配得湯汁、菜肴,是胡麻油精品炒出來的,味道伴有胡麻油獨特的香味。在寧夏的部分家庭,饸饹面不僅是他們娶妻嫁女的重要餐點,也是除春節之外其他時間的主要待客面條。
(燒雞)
每次回家經過固原,都會給家裏帶兩只燒雞,金燦燦的燒雞,皮香肉嫩,滑溜順口,再配上其特有的蘸料,讓妳莫名其妙嘴角上揚,忍不住微笑起來。固原燒雞是壹向挑食的媽媽的最愛,也成為我心中深處的記憶。
( 清燉土雞 )
流傳已久的這道美味的清燉土雞,是寧夏家家戶戶喜宴上的必備佳肴,雞肉亮白鮮嫩,口感筋道不肥膩,雞湯清淡滑爽,配以平菇、面筋、粉條等佐料,原汁原味,鮮嫩爽口。
( 隆德暖鍋 )
作為隆德民間的壹道煲仔菜肴,每逢春節,大家團坐在壹起,吃著熱乎乎的全家福菜肴,無不享受。好鍋要有好料,壹般雞湯為最,豬肉湯也行,放足調料,中心加足炭火,好在壹熬。配上蘿蔔、豆芽、粉條、豆腐、胡蘿蔔等,暖鍋面上蓋上壹層過了油的五花肉,味從煮中來,香從火中生,味道純美,滑而不膩。
( 手抓羊肉 )
《舌尖上的中國II》這樣描述寧夏的羊肉:“黃河沖出賀蘭山,塑造了寧夏平原。幾乎所有 美食 家都認為,這裏的羊肉質地最佳,不膩不膻,豐盈鮮美。”該節目總編導陳曉卿盛贊寧夏羊肉好吃,他說:“我們在選羊肉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專家給我們提供的口味的數據,這是主觀評價的;還有壹些客觀評價的,比如說:纖維的紉度、含水量、風味物質的濃度,都是寧夏(的羊肉),就是相比較來說”,“我站在寧夏的角度來說壹個話就是,我甘肅、內蒙從東到西、新疆從南到北,羊肉我都吃過。能吃冷的、手抓的羊肉,就只有寧夏(羊肉)沒有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