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胡瓦紮景區
胡窪原是壹個自然村,也是何潔河、阜淮新河和澮河的交匯處。1991淮河特大洪水災害發生後,為了治理淮河中遊,國家投入巨資開挖懷洪新河,流經胡窪的20公裏範圍內形成了四河交匯之地。
河岸是垂柳和綠草。河岸兩側的上坡地上有4萬多棵速生楊樹;有3000多株垂柳和1,000株景觀樹。山坡上長滿了金銀花。每當春風吹起,萬物復蘇。山坡上的金銀花還露出了淡黃色的花蕊,芳香迷人,引起蝴蝶飛舞。
2.垓下古戰場文化旅遊區
濠城在歷史上被稱為“垓下”。公元前202年,楚漢爭奪垓下,劉邦壹舉消滅了項羽的楚國政權。垓下之戰奠定了漢朝400多年的歷史,漢字、漢語言、漢文化、漢民族由此得名。這場戰役規模空前,在中國和世界戰爭史上影響深遠。
濠城文化遺產豐富,民間廣為流傳的《十面埋伏》、《霸王別姬》等感人至深的美麗故事都出自濠城,因此濠城的歷史文化遺產非常豐富。“垓下之戰”古戰場遺址(俗稱霸王遺址)現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垓下古戰場遺址占地約25公頃。當年,楚霸王項羽作為駐防部隊的大本營——“霸王城”,用不規則的泥土建造了壹座城市。雖然經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但城址依然存在,當年的風貌依然可見。古代漢墓散布在這座城市的各處。解放後,出土了壹大批國家壹級保護文物,如“吉吉”“金龜”“銀玉衣”等。
3.谷陽城遺址
位於安徽省固鎮縣城南壹公裏,澮河南岸,京滬鐵路西200米處,屬連城鎮前臺村。2000多年前的主體是四方土城,每邊長約1,000米。城裏有四個門,都在兩邊的中間。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固陽城始建於西漢初年,唐朝鹹慶元年固陽入祁縣,其間多次更名。北魏太和時期,固陽城改為固陽鎮,俗稱固鎮,後逐漸演變為固鎮。遺址距今2000多年,主體為四方土城,每邊城墻約1.00米,面積1.00萬平方米。
城裏有四個門,都在兩邊的中間。古陽城遺址比周邊高出約3米。城墻平均高3.5米,上寬20米,基寬30米。城內文化層厚3.5米。遺址表面覆蓋著碎磚、碎陶片等。漢代,陶拍,陶豆,石基礎和其他文物也已出土。
4.冀東遺址
它呈南北走向,中間高,四周低。地勢高出周圍地表約1.5米,東西寬約80米,南北長約250米,面積約2萬平方米。遺址表面有壹些遺物,如豆柄、豆盤、鼎腳、罐口邊緣和器具耳。陶器以紅陶加砂為主,器物表面多為素色,有少量弦紋和弦紋。
遺址年代距今約6000年,相當於大汶口文化早期。它是固鎮縣發現的最早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對探索淮北地區的文明進程具有重要價值。保護範圍:遺址本身20米範圍內。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外東、南、西、北各100米。
5.南城子遺址
位於固鎮縣虎溝鎮羊尾村東南。南側毗鄰淝河,面積約25萬平方米。這個地方現在變成了農田,由幾個糧堆組成。地勢相對較高,與周邊高差約3米。地表暴露出大量的鼎腳、足和陶片,在東面較高的地方暴露出燜土遺跡。
南城子遺址距今約4500年。在遺址中發現了壹些梯形城墻和護城河以及大量房屋。還發現了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的豐富文化遺存,包括鹿頭和鹿角、龜甲、小麥和水稻種子。
百度百科-垓下古戰場文化旅遊區
參考以上內容:百度百科-胡瓦紮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