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江南節吃什麽?江南人很重視節,由此出現了很多清明節。到底江南清明節吃什麽呢?除了大家熟悉的青團外,還有九種節日,看看妳是否認識這些食物!
江南清明節吃什麽?
民間傳說清明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有歷料記載,寒食清明節在唐代盛行,到了宋代“每年清明,大地禁火”。在江南,每逢清明“寒食”則吃麥青團和糯米糖藕,整天不動煙火。
江南清明節吃什麽?除了常見的青團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清明美食,不妨來看看吧。
1、青團
江南的“麥漿草”,清明而生,過則難覓,也因此,用麥漿草做成的青團子,在江南壹帶的民間清明食俗中格外重要。每到清明,江南百姓必到田間揪壹把“麥漿草”,回家搗爛壓汁,與晾幹的水磨純糯米粉拌勻和好,包上細膩的豆沙餡兒。
民間訣竅還要放入壹小塊豬油,團好坯入籠蒸熟,出籠時再薄薄刷壹層熟菜油在表面。如此,油綠如玉、糯韌綿軟、清香撲鼻的青團子,就婷婷於眼前了。
2、艾餃
作為浙江民俗,清明食艾餃,被認為能驅邪禳毒。越諺有“清明吃艾餃,不怕陳雨澆”。意思是清明時節多梅雨天氣,吃了艾餃或艾糕,有預防身體被雨淋壞的功效。此外,艾本還可做藥用,有殺蟲和防止植物害的功效。
此餃用鮮嫩艾葉和米粉和勻作皮,包入白糖芝麻屑餡,捏成海燕狀,蒸制而成。其色澤翠綠,味道清香而略帶苦味,食之別有風味。
3、焐熟藕
焐熟藕酥中帶糯,風味獨特,也是蘇州人清明的節令食品。據介紹,每到清明節前,人們從藕池中采摘隔年老藕,去節去梢,兩頭切下壹薄片,用糯米灌實,再把薄片用牙簽蓋上釘牢。
將藕放入鍋內,加入食堿,面上蓋些荷葉,蓋上鍋蓋大火燒煮,至藕呈褐色酥熟為止。冷卻後,蘸赤砂糖漿等食用。
4、清明果
浙江各地清明前戶戶磨糯米粉、采“清明草”或艾葉做清明果。艾葉我們都見過,“清明草”俗稱綿菜、米菜、佛耳草、鼠曲草,在清明時節萌生出綿綿白毛細葉。人們采摘葉頂,洗凈搗爛和以糯米粉。白色的米粉遇到綠綠的艾葉汁或綿菜汁頓時變得通體碧綠,鮮嫩欲滴。
餡兒有豆腐乾和著韭菜的,有熏肥腸拌芥菜末的。有包成團子的,有做成圓餅的,也有包成樣但更精致些的,那皺褶的花邊壹個個碧綠剔透,美麗極了。
5、京江齊
蘇滬壹帶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吃青團,鎮江清明節的應景食品吃京江齊、麻油散。鎮江習俗,清明節必須吃京江齊和散子,傳說可以免掉死後壹頓板子。清明節鎮江民間早飯吃京江齊和麻油散之由來,還另有壹說。
相傳是紀念春秋時代的賢哲之士介子推,因他與母親歸隱綿山介休縣境,晉文公於清明節的前壹日,派兵放火焚燒綿山,介子推與母親不幸罹難,後人在清明節這天禁止煙火,只吃冷食,以示懷念,至今鎮江圌山附近的居民,還有清明節上圌山“望綿山”悼念介子推的風俗。
還有五種食物是江南人清明時節吃的,下面我為您介紹。
6、油煎大團子
清明節當天,常州人早飯會吃沒有餡的糯米大團子。大團子是春節前就做好了的,放在冷水中泡著,要壹直吃到端午節。
清明那天,拿出大團子,切成壹片壹片的下鍋用油煎,根據自己的口味放糖或鹽。也有人家會放點柳葉在裏面,意為添“青”。
7、螺螄
青團本身屬於甜食,人們大多用來充當早點或配餐,而螺螄則是清明餐桌上的“重頭戲”。由於清明時節氣候溫度適中,這時的螺螄幹凈鮮美。在常熟地界,人們時不時會邀上兩三好友去螺螄館小聚,吮著螺螄,敘著家常,別有壹番風味。
清明時節,正是采食螺螄的最佳時令,因這個時節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故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說。螺螄食法頗多,可與蔥、姜、醬油、料酒、白糖同炒;也可煮熟挑出螺肉,可拌、可醉、可糟、可熗,無不適宜。若食法得當,真可稱得上“壹味螺螄千般趣,美味佳釀均不及”了。
8、青白團子
清明時節,吳地壹直有吃“青白團子”的習俗。在無錫梅村和鴻山壹帶,當地人還專門用鮮肉、豆沙、芝麻做餡,寓意吳地始祖——泰伯“三讓天下”的高尚品德。
清明節前麥子長勢旺盛,麥葉不老不嫩,將從田裏割來的麥葉洗幹凈後,放在石臼裏搗碎,成糊狀後用布包起來,用力擠壓,就有青汁流出,在青汁裏面加適當石灰水,顏色就更青更嫩。在做團子和糯米粉時,倒點青汁進去,揉和成的米粉就成青色了,團子放進竈頭上的大蒸籠壹蒸,滿竈間壹股麥青香。蒸熟出籠時,若用毛刷蘸上熟油在團子表面均勻地刷壹刷,青團子便油綠如玉,更惹人喜歡。
9、散子
老南京吃“寒具”,就是散子。散子以油和麥面揉拉成細條,盤繞環狀,油炸而成。春日踏青,帶上寒具,邊吃邊遊,或加糖用開水沖泡食用,自有壹番風味。
現在流行於漢族地區的散子有南北方的差異:北方散子大方灑脫,以麥面為主料;南方散子精巧細致,多以米面為主料。在地區,散子的品種繁多,風味各異,尤以維吾爾族、東鄉族和納西族以及寧夏回族的散子最為有名。
10、清明淚
“清明節,做清明淚,吃清明粿……”在衢州常山、開化壹帶的農村,壹直流傳著這樣壹首童謠。尤其是常山縣東案鄉金源村,每年清明,“清明淚”是家家戶戶紀念先祖必做的寒食,習俗流傳至今已經1000多年。
為紀念祖先王介,村人把米粉搓成壹顆顆圓圓小小的眼淚形狀,只在清明節制作食用。清明淚外形像小,味道可完全不同。不加艾葉的,色白,如珍珠無瑕;摻入艾葉,色翠,如翡翠深邃,這小點心透著股淡淡的清香,吃在嘴裏清香滑糯。
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