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電視劇《白鹿原》平凡百姓在那段波瀾壯闊歷史中跌宕起伏的歲月

電視劇《白鹿原》平凡百姓在那段波瀾壯闊歷史中跌宕起伏的歲月

平凡百姓在那段波瀾壯闊

歷史中跌宕起伏的歲月

電視劇《白鹿原》由金牌編劇申捷操刀,著名導演劉進執導,張嘉譯擔任藝術總監並領銜何冰、秦海璐、劉佩琦等實力演員***同演繹,新生代演員雷佳音、李沁等傾力加盟。227個日夜,10次大規模轉場,僅群演就4萬余人,第壹次全景呈現還原了這部長達50萬字的經典作品,創造出電視劇拍攝史上的又壹個傳奇。

這是壹部20世紀初渭河平原50年變遷的雄奇史詩,這是壹軸中國農村斑斕多彩、觸目驚心的長幅畫卷。特殊的時代背景,濃厚的關中風情,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古老的土地,上演了壹幕幕驚心動魄的畫面。

劇中朱先生對傳統道德的堅守,白嘉軒勤勞與自私,鹿子霖望子成龍,白孝文情感波折,白靈投奔革命,黑娃被迫為匪,鹿兆鵬追求理想,鹿兆海舍生無義,演繹了兩個家庭不同子孫,曲折的人生軌跡和命運歸宿。

大革命洪流不息,日寇入侵危機四伏,三年內戰社會動蕩,白鹿原風雲變幻,古老的土地在陣痛中顫栗,但是中華民族的根脈必定在洗禮中承傳,變革要對舊體制和生產方式重新改寫,新中國將迎來明媚的陽光。

“吃飽了,喝脹了,跟皇上他爸壹樣了”,壹聲充滿秦韻調子的吶喊拉開了電視劇《白鹿原》的大幕。白鹿原上,蒼穹之下,雪花飄灑在黃土地上,莊嚴肅穆的牌樓安靜矗立,劇中的史詩氣質,溫馨的生活場景,獨特的地域風貌已吸引到眾多觀眾的熱捧。

這部電視劇根據已故作家陳忠實的榮獲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的長篇小說《白鹿原》改編,講述的就是壹群人被歷史潮流裹挾,明線是白鹿兩家的歷史變遷,隱線則是傳統文化在大時代下受到的沖擊以及自身的蛻變與堅持。故事裏白鹿是白鹿原名字的由來,但很多年沒有再見了,直到男主角白嘉軒發現了白鹿重現,從而振興起壹個大家族。白鹿的象征意義不言而喻,這是關中平原的圖騰,是傳統文化的象征。

《白鹿原》作為壹部文學作品,盡管飽受爭議卻已然經受住了讀者和時間的檢驗,永遠屹立在中國文學史上。其實,這部作品離我們這個民族,中國文化貼的很近,苦難深重,不盡是美好,但能夠讓我們清楚的認識到,原來我們這個民族是從苦難中這樣走過來的,或許愚昧,人性有善惡,但這就是最原始最真實的社會形態。

二十多年來,《白鹿原》這部史詩巨著已被改編為電影、話劇、舞劇等多種形式。但因為受到時空限制,都不盡人意。比如在電影版《白鹿原》中,盡管畫面極棒,攝影、構圖均非常具有美感,張豐毅、段奕宏等實力派演員的表演也非常出彩,但電影反客為主,將其中壹個輔助性的人物田小娥當作全片主角,故事圍繞她來敘述,倒將壹個民族的秘史拍成了壹個女性受壓迫的壹生了,卻又不敢放開去真實大膽表述吃人的禮教如何壓迫女性,非常擰巴,格局小了很多,可以說是失去了《白鹿原》的魂。

相較於電影,電視劇版將對原著中的軍閥混戰時期的詭譎的政治形勢,青年壹代壹腔熱血的叛逆精神,以及鹿兆鵬、鹿兆謙中斷的身世之謎,還有仙草、白靈等眾多消失的人物等線索進壹步展開敘述,最大程度上呈現白姓和鹿姓兩大家族,祖孫三代的博弈,從而展現壹部真實而又完整的《白鹿原》,完成陳忠實“激蕩百年國史,再鑄白鹿精魂”的希冀。

電視劇《白鹿原》顛覆了刻板的史詩正劇的風貌,沒有了說教式的元素,也沒有以往正劇的“沈悶感”,有的只是生動的時代群像,加入了古樸的民風民俗、以及趣味橫生的日常對白,展現了出眾人交織在壹起繪成的跌宕起伏的眾生畫卷,讓我們領略平凡百姓在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跌宕起伏的歲月,那些仿佛活在我們周圍的形形色色的人。

最為出彩的當屬幾位戲骨級演員奉獻的精湛演技,尤其是張嘉譯、何冰各自塑造出的“白嘉軒”和“鹿子霖”兩位白鹿兩家頂梁柱式的角色,擁有著迥異的性格,爭鬥半生卻也離不開“白不離鹿、鹿不離白”的相持相守,二人的“族鬥”戲碼也讓這部史詩級正劇更具風味。

在該劇的第壹集,連死6個老婆的白嘉軒用糧去換妻,結果女方以死相逼,垂頭喪氣回家遭父親罰跪,鹿子霖原本好意來陪陪兄弟,誰想溫馨超不過3秒,鹿子霖就開始挖苦起白嘉軒,最後被對方趕跑。壹起去衙門交皇糧時,鹿子霖鬧著替白嘉軒進去報賬,結果被剪了辮子,糧食也都丟了,這次變成兩個人在祠堂罰跪,白嘉軒忍不住嘲笑起鹿子霖來。這兩個場景,預示著拉開了兩人在劇中相愛相殺的序幕。

著名評論家李星曾說:《白鹿原》的細節拍的非常飽滿,也很嚴謹。尤其是很多生活細節,都會讓人覺得就是回到了原上。比如妳看到的關中的地貌特點,關中人的家庭關系,父子關系、婆媳關系、鄰裏關系,都還原得很好。

在劇中還有讓人垂涎的陜味美食,尤其是看著仙草熟練的搟面、切面片、下鍋,鏡頭再壹切換,揭開熱氣騰騰的鍋蓋,撈出白花花的面片,放上辣椒面等食材,滾熱的油澆上去滋啦的響聲敲擊著觀眾的味蕾,再看看白嘉軒、白父大口吃的樣子,讓人身臨其境,有在看舌尖上的中國的味道!還有鹿老爺子過壽壹場戲,又把關中人在家擺席的風俗展示給觀眾,陜西大菜葫蘆雞的亮相讓很多吃貨味蕾大開。

白鹿作為精神意象在劇中多次展現,在白嘉軒的印象裏白鹿是大義的象征,在白靈的心裏白鹿是***產主義。每個人心中的“白鹿”都不壹樣。同時,白鹿精神又是“鬥不夠、打不散”的家族精神,家族之間如白家與鹿家,黨派之間的兆鵬、白靈與兆海、嶽維山,宗族領袖之間如白嘉軒與鹿子霖,情敵之間如黑娃與孝文,主仆之間如白嘉軒與黑娃,真是打得難解,合得難分。這既是故事的縮影,更是那個時代的縮影。

致敬名著、緬懷先生、宏揚國粹、再鑄精魂。濃郁的陜北黃土風味,深沈的民族歷史內涵,令人震撼的真實感和厚重的史詩風格。看《白鹿原》,就仿佛席地坐在黃土高原上,傾聽著壹首蕩氣回腸的信天遊。這真是:“風花雪月談凡事,笑看奇聞說炎涼,悲歡離合觀世相,百態人生話滄桑。”

聲明:歡迎轉發,註明出處。文中圖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