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沃德快樂美食

沃德快樂美食

美味的饅頭

人們常說包子很好吃,但我從來沒有嘗過,不知道它們是什麽味道。今天下午,我父母帶我去包子店大開眼界,大飽口福。那天我終於得到了我想要的。饅頭生著白須,皮薄,裏面似乎有壹袋果汁。它們小巧玲瓏,形狀像壹座寶塔,半透明而結實,晶瑩剔透而呈黃色,寶塔頂部的陣陣香味隨風四溢,形狀類似饅頭。難怪它們被稱為饅頭。壹般壹個籠子裏有十個包子,每個包子都像壹個小雪球,但上面有壹個坑坑窪窪的地方。香氣上來之前我就被它陶醉了。我恨不得壹口吞下整個饅頭。壹籠饅頭端了上來,我坐在椅子上。饅頭散發出淡淡的香味。我壹聞到這種香味,就忍不住大口大口地吃起來。他剛拿起壹個“胖墩”塞進嘴裏,就開始反擊。此刻我的肚子餓得咕咕叫,恨不得張大嘴壹口吞下四個小籠包。於是我小心翼翼地用筷子夾起饅頭,因為我咬了壹小口,汁水就像壹大群人壹樣跑進了我的嘴裏。我把它蘸了壹點醋放進嘴裏。肉餡松軟。我壹嚼,它的肉突然變得松松垮垮的,很好吃。我媽說:“吃饃饃,要先舔點醋,輕輕咬壹個洞,把裏面鮮美的湯汁吸上來,再吃皮和肉。”饃饃的美味精髓就在湯裏。我按照我媽媽的方法吃飯。湯鮮、稀、嫩。真的很好吃。果然不知道是不是壹段時間不吃包子,壹吃就忘不了。我狼吞虎咽。它的肉質非常飽滿,壹口下去又鮮又厚又鹹讓妳想吃它。所以我纏著媽媽再買壹個客人。當我的阿姨笑著把它帶來的時候,我怎麽能讓它走呢?我壹口接壹口地吃完,滿口留香,口齒留香,忍不住贊嘆:“美!真的很好吃。”壹眨眼又擦完了,摸了摸鼓鼓的肚子,加了壹嘴,剩下的都沒完成。最近怎麽樣?妳興奮嗎?還不如去西去東,在家鄉吃包子呢!

油炸發酵豆腐

這是江南冬天特有的地方小吃。

當我年輕的時候,我放學後跑到街上。當然,這是在我口袋裏有錢的時候。穿過巷子,過了橋,就能聞到油炸臭豆腐的香味。油炸臭豆腐的經理是壹個瘦瘦的老人,眉毛和胡子都白了。他總是挑重擔。包袱實際上是壹個木制的盒子。在箱子前面,有臭豆腐、醬油、辣椒醬和壹摞小盤子,還有壹個罐頭瓶子和幾雙筷子。後箱裏有壹個小煤爐和壹口鍋。

這位老人總是站在街道的拐角處,專心致誌地煎臭豆腐。我從未聽過他的吆喝聲,但總有許多食客在他的小包袱前尋找香味並站成壹圈。他的臭豆腐很有特色。乍壹看,它看起來是黑色的,與其他臭豆腐沒有什麽不同,但壹旦將其放入鍋中然後從鍋中取出,它就會變得金黃可口,塗上壹層醬油或辣椒醬(他的辣椒醬是自制的,鮮紅,辛辣而舒適),黃色,紅色和美麗。小心翼翼地咬壹口(因為很燙),外黃內白,外酥內嫩,麻辣刺激。這時,妳不是在吃東西,而是在卷舌吞咽。

老人們總是壹次只炸幾塊,為了幾塊而炸幾塊,所以所有等待他們的人都吃了,其他人壹起註意。吃油炸臭豆腐的大多數是婦女和兒童。江南女子不吃辣真的很奇怪,但是到了這種負擔下,她們都變成了“辣妞”。他們必須塗上壹層厚厚的辣椒醬,而女性在這個時候不在乎溫柔。他們壹直吃到嘴唇發紅,眼淚混合在壹起,又熱又出汗。老人只是不停地說:太辣了粘不住,別吃太多。畢竟,他沒有阻止它。因此,老年人每天消耗壹瓶辣椒醬。

那時候我爸壹個月給我五毛錢,至少壹半的錢貢獻給了臭豆腐。壹塊臭豆腐壹分錢壹分貨,吃完壹塊,壹天就能安靜下來。有時我不打算超支,所以我會克制自己不去那裏跑步,以免眼睛裏長出魚鉤。然而,那時只要我不小心滑到老人的負擔上,老人總是會洞察壹切,就像他發現我口袋裏沒有半分錢壹樣,他會笑著炒最脆最嫩的壹塊給我吃。很抱歉免費吃飯。下個月爸爸給我寄錢的時候,我會馬上還給他,老人會收下的,但我必須給我多炒壹塊臭豆腐。

離開那個江南小鎮已經20多年了,我從來沒有吃過這麽好吃的油炸臭豆腐(雖然我在江南其他城市吃過油炸臭豆腐,但味道似乎總是差了壹點)。它總是出現在我的夢裏,和那個連名字都不知道的白胡子白眉瘦老頭壹起。

豬骨粥

我只吃過壹次肉骨粥。

那是江南冬天的壹個星期天早上,節儉的阿姨突然提出帶我去吃肉骨粥。我受寵若驚,壹路跟著她,生怕她突然變卦。

沿著青石板路走,穿過熙熙攘攘的菜場,拐進壹條小巷。遠遠的,我看到壹個飄著白霧的小店,我聽到鐵勺敲鍋沿的聲音。我阿姨帶我進了商店,裏面已經滿了。每個人都在啜飲這肉骨粥,好像它真的很美味。

老板娘領我們進了裏間廚房,抱歉地說:“我們就在這裏吃吧。”老板娘是壹個40歲的女人,頭發長及耳朵,用壹個黑色發夾小心翼翼地別在耳朵後面。我害怕我阿姨臨陣脫逃,所以我很快提出了自己的主張,並說:“是的,是的。”結果,我阿姨弄了兩只臟眼睛。“好的,壹碗肉骨粥。”老板娘壹手抓住大鐵勺,壹手揭開大鍋蓋。突然,壹股熱浪席卷了肉粥的味道。她用壹把大鐵勺攪動著鍋,遞給我壹大碗粥。這碗粥是灰色的,米飯還沒有煮到原形,粥面上還點綴著幾小塊肉和骨頭。我仔細嘗了嘗,嗯,又香又粘。妳真的不需要“吃”,只需要喝。我只是站在大火爐旁,捧著壹個大碗,呼啦呼啦喝下了人生第壹次的肉骨粥。最後,我像小狗壹樣嚼碎了那些骨頭。那碗粥花了我阿姨5美分。

後來阿姨告訴我,煮肉和骨頭很麻煩。首先,肉骨頭(與壹些肉相連的骨頭)應該煮幾個小時,然後新米飯應該清洗並在烹飪前放入。妳不能煮可樂,關鍵是要掌握好火候,並減緩火勢。最後加入鹽和味精。所以壹般家庭不做肉骨粥,不喝費時費力。她還警告我不要在街上吃更多的肉骨粥,因為有些老板為了省錢會把客人吃的骨頭放回鍋裏。我不知道她說的是真是假。反正從那以後我再也沒吃過肉骨粥,不是怕不衛生,而是口袋裏的錢不夠分發。

不過,我經常去那家肉骨粥店,主要是看看他們是怎麽處理成品骨頭的。但老板娘似乎明白了我的用意,總是笑著和我打招呼:“小姑娘,過來吃碗。”然後,我跑了。

素面湯

陽春面名字好聽,外觀高貴。事實上,它是江南人民最喜歡吃的面食,最便宜,因此最爽口。在《上海的早晨》中,資本家徐壹德為了逃避公私合營和假裝貧窮,要求服務員送午餐,也就是陽春面。可見,陽春面屬於勞動群眾的專利。至於妳為什麽選擇陽春白雪這個名字,這可能是反義詞,但我可以肯定的是,取這個名字的人絕不是下裏壩人。

二十多年前,我叔叔家好像很喜歡吃陽春面。每個星期天,我叔叔壹定會帶領全家人去鎮上的面館吃陽春面。我的兩個堂兄弟情緒很高,但我不太喜歡他們。陽春面上除了壹些蔥花什麽都沒有。它是光禿禿的,無味的。我吃完第壹口就不想吃第二口了。每次我吃不完壹碗陽春面的時候,我總是含沙射影地提醒我叔叔最好吃餛飩,至少有肉。但是舅舅堅決拒絕了,說餛飩太貴了,不吃。同樣壹毛錢,陽春面是飽的,餛飩只能是餡的。叔叔的牙齒好大。我不喜歡吃飯,但每個星期天我都要陪叔叔壹家吃飯,因為這是他們的節日,他們已經等這壹天等了六天了。鎮上那家面館的每個人都認識我叔叔。每次我來,我都不用告訴他,我很快就會端上陽春面。然後,我叔叔壹家開始努力工作,發出快樂的聲音。每當這個時候,我看著我面前陽光燦爛的臉,愁眉苦臉。

魯在《美食記》中特別提到陽春面,說第壹鍋陽春面最鮮最好吃,很多人都趕著去喝湯。我認為我的叔叔們不吃這種面條。但不管怎麽說,我對陽春面毫無興趣,早在二十年前我的食欲就下降了。

清淡的蛋糕

光餅是福州的壹種小吃。據說他是為了紀念戚繼光而來的。總之,他和這個民族英雄有壹定的關系。

小的時候,我總喜歡站在高高的桶爐前看師傅做清淡的糕點。到處都有做光餅的師傅。案板和爐子都是道具。光餅師傅高高卷起袖子,用堿水和鹽水將面團搗碎,然後分成壹劑,用手左右拍打,壹個小圓餅就出來了。然後他用竹簽在中間戳了壹個小洞,貼在桶爐內壁上。等等,很快,香味從爐中飄出。估計時間快到了,光餅師傅用小鏟子鏟得整整齊齊,褐色的光餅跳了出來。

這種輕蛋糕又硬又黃,很難咬。沒有壹口好牙和頑強的鬥誌,它對付不了它,但壹旦到了嘴裏,它就越來越香,總想拿走第二口。輕蛋糕耐嚼,可儲存。離開他們十個半月是沒有問題的。他們堅韌不拔,具有強烈的民族精神。或許這就是他們和戚繼光之間的關系。清淡的糕點很便宜,壹便士。那時候我經常光顧光餅爐,買壹兩塊,壹路嚼著去上學。

冬天,光蛋糕師傅更快樂,讓爐子保持溫暖,但夏天,他很苦,赤膊或出汗,汗水滴在爐子上。我不敢買,因為裏面壹定有面點師辛勤的汗水。

前段時間提到福建“老家”的光餅,他們都說好吃,對牙齒好。經常咀嚼肯定比“白箭”和“綠箭”更好。但是不知道現在有沒有。我好幾年沒吃了。希望在福州的街角還能看到這種輕型蛋糕爐。

芋頭果

芋頭果是福州的早餐之壹,也叫三角餅。據說檳榔芋煮熟去皮後磨成糊狀,然後與米粉混合揉搓而成。然後,將其切成三角形,放入油鍋中炸至兩面呈棕色,然後從鍋中取出。吃的時候用壹張紙把芋頭果的下端包起來(因為很油),從壹個角落咬壹口,外焦裏嫩(內部顏色是灰色的),還有壹股香濃的芋頭味。嗯,味道很好。

炸芋頭的小攤也隨處可見。每天早上,妳都可以看到街頭巷尾擺起的小攤,充滿了煙味和香味。買芋頭的人都捧著碗或提著小竹籃,等著芋頭出鍋。經常炒壹鍋買壹鍋。但他們中的壹些人買不到其余的。如果它們被擱置壹兩個小時也沒關系。它們嘗起來仍然很美味。與油條不同的是,它們落地後很快就變成了有嚼勁的老油條。因此,賣芋頭水果的攤主們非常自滿。有時候都早上90點了,他們還沒收攤,慢慢守著幾塊沒賣出去的芋頭果。他們知道,總有饑餓的人會找到香火並走開。

福州市民通常用壹碗鍋貼和壹個芋頭果解決早餐問題,好吃又實用。吃完東西後,他們帶著滿滿的肚子去上班。這場革命太有活力了。

鍋邊湖

有壹次和辦公室的同事聊天,我說福州的鍋邊糊很好吃。他們異口同聲地問:什麽是鍋貼?這些平日裏吃遍天下無敵手的家夥,有他們不知道的東西。我自豪地開始向他們介紹福州小吃——鍋貼。

鍋邊糊在福州乃至福建很多地方都有,其他地方我沒見過。不生產的原因可能是其他地方沒有叫“蝦油”的調味品,鍋邊糊沒有蝦油就不會變成鍋邊糊。

鍋貼的制作非常復雜。首先,大米要洗凈浸泡幾個小時,然後磨成糊狀備用。取壹口大鍋,煮壹鍋湯,在湯裏加入蝦、筍幹、蘑菇、洋蔥、大蒜和芹菜,最後加入幾勺精華蝦油,這道濃湯就做好了。這還沒完,萬裏長征第壹步。把湯倒掉,放在另壹個容器裏。水開至七成熱時,在鍋的側面均勻地塗抹花生油,然後在鍋的周圍倒壹碗米糊並蓋上蓋子。三分鐘後,當鍋邊的米漿卷起時,用鍋鏟將其鏟入清水中,然後加入清水,重復上述行為。當最後壹次倒入完成第四次時,加入濃湯,並酌情加入蝦油等輔助調味料。煮好後,放入另壹個鍋中,用小火保持溫度即可出售。

總之,這是壹個循環的過程,沒有耐心是做不到的。所以壹般家庭不做鍋邊糊,想吃就去街上買。福州大街小巷的餐館和攤位都是買的,而且很便宜。鍋邊的醬料有壹種特殊的味道和濃郁的海鮮風味。每壹塊米糊都是卷的,白色的,像壹管蔥,很爽口。它配有黃蝦、幹蘑菇、黑蘑菇和大蔥和大蒜。顏色鮮艷,令人食欲大增。

聽了這話,同事們的喉嚨都動了。然後討論,當妳可以去福建出差時,妳必須嘗試這鍋糊。我補充說,在福建,鍋貼被用作早餐和餐後小吃,它不被視為正餐。也許是因為它沒有裝滿。想想當地那些又單壹又甜的小吃,大家都說:福建人民真幸福。

是的,福建人民真的很幸福。

餛飩

我想可能沒有什麽小吃像餛飩這樣受歡迎和多樣化了。餛飩在福建被稱為扁肉;在四川,它被稱為餛飩湯;它在廣西、雲南被稱為餛飩;只有在江南才叫餛飩。

內容相似,但形式有些不同。福建的餛飩講究新鮮,加蝦油是壹大特色。小時候總是被喜歡吃餛飩的媽媽掏錢買餛飩。我買的時候買的是經驗。我知道街上的餛飩太濃了,所以我吃完後要用開水灌。街尾的餛飩味道不錯,但皮不是肉;最好的壹家是幾個街區外的“野生”商店。它之所以被稱為野生的,是因為它打開時不會打開,好像壹切都取決於主人的興趣。這家的餛飩最正宗。每壹個餛飩都是白色透明的,中間若隱若現地夾著壹點紅色的肉餡,還有幾顆蔥花,宛如秋水中的壹池白蓮。福建的餛飩普遍節儉。將壹根小木棍放在肉末上,然後在餛飩皮上翻動,壹個餛飩就完成了。通常,壹盤肉末可以處理壹天內要出售的餛飩。吃餛飩的通常是女孩。他們可以慢慢地傾斜他們的蘭花指,小心翼翼地用小勺子舀起餛飩,送到小櫻桃嘴裏,不計得失。因此,與其他小吃相比,福建餛飩更具女人味。

另壹方面,四川餛飩與眾不同,充滿陽剛之氣。首先是沒有湯,其次是太辣了,忘不了。那壹年,我去成都調研,特意拜訪了“抄手”。誰知道端上來幾個又幹又實的餃子形餛飩,上面還淋了壹層紅辣椒油。憑著我對辣條的了解,我艱難地吞下了這碗“抄手”。結果,我不記得它除了辣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味道。

在江南地區,餛飩是最常見的小吃。這裏有兩種餛飩:大餛飩和小餛飩。大餛飩裏有很多餡料,包括鮮肉和蔬菜,但它不像北方的餃子那麽厚。江南人總是拒絕像北方人那樣做餃子,他們總是想保持餛飩的傳統,即使它變大了,肖家碧玉的本色也不會改變。江南大餛飩是壹種放大的小餛飩,它看起來像尼姑的帽子,湯很多,所以大多數人吃完壹碗後會有飽腹感。

正宗的江南小餛飩最具江南文化韻味。皮很細膩,貼上去能看到碗裏的花紋。它真的瘦得像蟬壹樣。肉應該是瘦肉,處理要精細,沒有殘渣。餛飩燒好後,表皮晶瑩透亮,舒展開來,“白裏透紅,與眾不同”,像壹只美麗的白蝴蝶。這時,註意力就不會在吃東西上了。但是現在這樣的小餛飩已經不多了,做飯吃飯的人似乎已經失去了這種細膩的心情。相反,滿大街都是各種受歡迎的餛飩。簡單包壹下,包好了連皮都不要卷,買現成的。

在北方讀書時,我想念餛飩(來自福建江南),咬牙切齒。北方的學生不同意,說:那有什麽好吃的?清湯寡水不如我們北方的餃子。

是的,現實壹點,吃北方餃子;如果妳想苗條,吃江南餛飩。

羊肉串

奇怪的是我從來不吃羊肉,但我總是接受羊肉串。

我第壹次吃羊肉串是在北京。那天,我從北京圖書館出來,轉到白石橋附近,那裏有壹家餐館和小吃攤。先是買了仿食品窩窩頭,吃的是酸水。抱怨完慈禧太後的胃口怎麽這麽好對付後,我站在烤串攤前。我不想吃它,但我真的被香味吸引了。

我同學也是南方人,不吃羊肉,但我很佩服他敢想敢做的精神。他先買了三串,然後說:“我先吃。”他小心翼翼地咬了壹口,翻了個白眼,然後加快了頻率。我盯著他上翹的嘴問:“嘿,別擔心吃不吃,好吃嗎?”他壹口氣吃了三串,然後摸了摸肚子,滿意地說:“不吃飯真傻。”迅速掏錢,每只手抓壹把。這壹串咬壹口,那壹串咬壹口,真的太好吃了,肥而不膩,滿滿的焦香味,還有壹種獨特的,說不出的怪味(後來聽新疆的同學說是孜然的味道)。我們只是邊走邊吃,邊吃邊買。反正到處都是羊肉串。即使我們吃飽了,我們也會聞起來像綿羊。我們不能再吃了。如果我們再吃,我們就會變成草原牧民。

我覺得羊肉串太好吃了,但是我在新疆的同學說:那是什麽羊肉串?真正好吃的是新疆的羊肉串,新疆是羊肉串的故鄉。第壹次這麽羨慕新疆人,真的覺得新疆是個好地方。

我們也沒機會去新疆,就把北京烤串當新疆的吧。

回到南方後,我見過羊肉串,但它們不僅外觀小,而且味道也完全不同。如果說北京的羊肉串是仿名牌,那麽南方的羊肉串就是假冒偽劣。也有例外。壹次去南京出差,在新街口發現了壹家失傳已久的羊肉串。味道和外觀都和北京的壹樣。我又壹次站在南京的大街上,不顧禮貌地嚼著東西。以後只要去南京,壹定要想盡辦法溜進新街口玩壹玩。

但我總是不甘心,沒事的時候總是鼓勵老板:“我們也去烏魯木齊開個讀者和作者協會吧?”

羊肉泡饃

有了羊肉串的底,妳似乎有勇氣去Xi安吃羊肉泡饃。

我看過英雄的兵馬俑,摸過楊貴妃的浴池,避過小商小販的追逐,吃過地裏剛摘下來的草莓,當然還爬上了大雁塔和古鐘樓。接下來,是品嘗Xi小吃的時間了。

Xi最具代表性的小吃是漢堡包和羊肉泡饃。然而,我甚至沒有看肉餅。壹大塊肥肉被塞在壹個大蛋糕裏,肥肉滴滴答答。雖然肉餅的主人說它有多好吃,但我就是吃不下。不怕胖,但從小不吃胖。肉夾饃不吃了,羊肉泡饃壹定要吃。

所以我去找了。在鼓樓逛了壹圈,我累了,在壹個小攤前坐下。坐下後,我發現對面壹位老人正在專心致誌地工作:把壹個硬饅頭掰成顆粒。他慢慢地、專註地停下來,掉下來的粉末被他的小手指卡在嘴裏。他在做什麽?是嘴不好嗎?正想著呢,只見老人把打碎的產品倒進壹個盛滿濃湯的海碗裏,那碗濃湯頓時變成了壹碗漿糊。老人津津有味地喝完了那碗漿糊,站起身來,擦了擦胡子上的殘渣,大聲飽餐了壹頓,臉上洋溢著幸福。突然我好像明白了什麽,於是我趕緊找到壹個哥們問:“那是什麽?”“羊肉泡饃。”天啊,這個稀裏糊塗的東西就是著名的羊肉泡饃?當我年輕的時候,我討厭把饅頭放在湯裏。它太軟了,夠不著,嘗起來沒有味道。饅頭再好吃,湯再好喝,都是泥。

因此,很遺憾在Xi安最大的收獲是買了壹堆民間手工藝品,但吃飯時卻是壹片空白。

看了賈平凹寫的《陜西小吃》,我花了很多筆墨描繪羊肉泡饃的美妙,但還是沒有被他撩撥得流口水。這在閱讀有關吃的書籍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朝鮮涼面

我剛到東北時,第壹次看到地道的韓國人和韓國角色,感到很驚訝。後來看多了,也就不驚訝了。然後我開始琢磨如何深入了解韓國的民族文化,例如,他們的飲食文化,更具體地說,如何吃遍學校周圍的所有韓國小吃店。

於是,我先去泡菜攤偵察了壹番,和買泡菜的韓國老奶奶成了朋友,並問道:“道拉吉是什麽意思?”這位韓國老太太真的和《驚奇》裏的老太太壹樣善良。她不僅耐心地回答了我關於幼兒園水平的問題,還推薦我購買了泡菜的代表作——桔梗。品嘗了桔梗後,我對韓國小吃很有信心。

那天是零下18,屋外已經是壹片灰白的世界。當妳從澡堂出來時,妳的頭發很快就會凍成柴火棍。我不覺得冷,只是口渴。我到處找有水的地方,後來我發現“韓國冷面”的封面在風中飄動。涼面?只是為了解渴。壹頭紮進去,已經是婚禮了,每個人都端著海碗用冷面填飽肚子,很舒服。所以我也要了壹碗。上菜的時候,我覺得好像有點不對勁。鮮紅色的面湯很安靜,面條當然潛伏在湯底,但這湯似乎剛從自來水中出來,聞起來有漂白劑的味道。懷疑變成了懷疑。我真的很渴。不管願不願意,我都要喝。結果,我的口渴緩解了,但我體內所有的余溫都被帶走了。壹路跑回宿舍,蓋上熱水瓶,倒上開水,過了好久才把肚子裏的冰坨融化。

我犯了壹個致命的錯誤。東北人和南方人彼此不同。他們可以在冰天雪地裏吃凍梨和冰棍,因為他們有壹個從小就鍛煉出來的強壯的胃。所以他們可以吃裹著大棉襖的冷面,而我只能穿短袖。

然而,我仍然沒有勇氣再品嘗韓國冷面。甚至壹想到這四個字,我的胃就開始發冷。

我不怪朝鮮冷面,而是怪我自己。

道口燒雞

說來慚愧,我在國外留學好幾年了,大部分註意力都花在吃飯上。原因如下:首先,學校食堂枯燥的飯菜常常使他們感到饑餓;第二,是自然造成的。“民以食為天”,我自己也不例外。

所以,在我到達長春後不久,我發現“道口燒雞”很有特色,我忙著親自去參觀。果然,櫥窗裏的燒雞又肥又嫩,黃燦燦的,熱乎乎的,香氣迷人,買它的人排起了長隊,這進壹步證實了燒雞名不虛傳。在接下來的三年裏,只要錢包裏還剩點錢,我就會沖到烤雞店,如果買不起整只雞,我就會買半只。買雞雜(雞肝、雞蛋等。,便宜又好吃,是窮學生的最愛)如果妳買不起半個。提著壹小袋烤雞散步的喜悅溢於言表,只有活在那壹刻是多麽美妙。這時,如果妳攻擊閱讀障礙,無論“磚頭”有多厚,妳都可以毫無困難地將其“啃”下來。這就是“穿越燒雞”的力量。有時候,人的胃口比大腦重要得多。換句話說,甚至物質有時也能粗暴地戰勝精神。

宿舍裏的女同胞每次過生日,都會無壹例外地給大家買壹只“道口燒雞”。雞肉上桌後,通常在塑料袋打開之前,每個人都已經拿起家夥並躍躍欲試。美味、熱騰騰的烤雞鮮嫩無渣,連骨頭都很脆,壹塊雞肉還沒來得及停留在舌頭上就滑入了胃中。這個時候,經常有兄弟姐妹發現香味,不請自來。當他們說“生日快樂”時,他們會坐下來大嚼特嚼。那時,兄弟姐妹被要求做事,或者相反,他們懇求我們做事,所有這些都是不妥協的:在十字路口吃壹只烤雞。

在長春的三年可以說是在“道口燒雞”的香味中度過的。雖然我們不能經常吃它,但每天從學校不遠處的烤雞店傳來的香味使我們的閱讀生活變得有趣。)

在我即將畢業的時候,有人告訴我有壹家餡餅店專門做肉餅,太好吃了,別提了。可惜,沒有機會了。否則,將有另壹種美味的食物供我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