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農耕文化的發源地之壹。這裏深厚的黃土孕育出了很多美味。可口的牛肉面,滑爽的釀皮,香辣的涼粉等等,主要餐飲特色是以蘭州為代表的回族風味,蘭州有許多小吃街,可供食客選擇。盤旋路周圍為酒店、賓館集中區,遊客可選擇到農民巷小吃壹條街品嘗美食,火車站周圍的和政路小吃街也很有名,除此之外,市內還有廣場西口、鐵路新村、西關什字、小西湖、建蘭路等小吃街,壹般從早晨可持續到子夜。下面就來看看甘肅的10大小吃,本地人愛吃,外地食客稱贊,看看有沒有妳愛吃的。
1、燒鍋子
燒鍋子是壹種面食小吃,屬於甘肅永登地區農家經常食用的幹糧之壹,因它有自已的獨特風味,故備受人們歡迎。燒鍋子壹般選用旺好小麥面制作,若用秦王川砂地小麥面,則風味更佳,20多分鐘起鍋,壹個皮色黃亮,外脆裏暄的燒鍋子便做成了。這是制作最簡易、最常吃的壹種。
2、百合桃
百合桃是甘肅蘭州著名的傳統小吃。我國是桃樹的發源地,遠在3000 多年前,我國勞動人民已開始種桃。古人常把"桃"和"仙"連在壹起,從而產生了許多關於桃的美好故事和神秘傳說。百合桃是選用有名的蘭州百合,仿神話傳說中的幡桃,烹制成桃狀甜菜,為蘭州傳統名吃。
3、山藥米拌湯
山藥米拌湯是甘肅省著名的傳統小吃。用涼州小米與洋芋(涼州多稱洋芋作"山藥")做成。制作時,選涼州小米淘洗幹凈,下入砂鍋,用旺火煮至八成熟,把切成方塊的洋芋投入,並撒少許面粉,用木勺使勁攪勻,調鹽。燒些許清油,攪入蔥花,再加切碎的酸白菜即成。當地有"要吃涼州飯,山藥米拌湯"之說。
4、鎮原糖油餅
鎮原糖油餅的生產和制作可以追溯到清朝中期,已有上百年的歷史,鎮原糖油餅是以酵母面、幹面粉、食用植物油、白砂糖、蜂糖為原料,加入壹定量的小蘇打和水,經炸制而成的風味食品,其外觀呈金黃色,皮薄酥脆,味道香甜,馳名隴原各地,是省內知名的風味食品。
5、大地灣(麻)腐餅
大地灣(麻)腐餅是甘肅省著名的傳統小吃。以酥香可口,麻子味獨特享譽西北五省。要吃上比較考究的(麻)腐餅,其主佐料的搭配十分重要。主料主要是內瓤飽滿、顆粒較小的小麥子和當年收割的新麥面粉。只有這兩種主料搭配,方能做成真正意義上的大地灣(麻)腐餅。
6、搓魚面
搓魚面又稱搓魚子,是甘肅省張掖市特有的傳統面食小吃。因其成品的形狀中間粗、兩頭尖,酷似小魚而得名,搓面魚雖做法稍顯復雜,但其口感甚佳,可口宜人,吃法上可幹吃,也可炒菜吃。
7、羊肉墊卷子
羊肉墊卷子是以羊肉、面卷、調味料為主要食材制作而成的屬於甘肅河西走廊地區的地方特色小吃,發源於祁連山、焉支山壹帶,最早起源於甘肅省永昌縣的羊羔肉墊面卷。當初人們制作羊肉墊卷子時也許並沒有想到日後它竟名聲大噪,成為河西乃至甘肅有名的地方小吃。除金昌羊肉墊卷子外,山丹馬場周邊的各縣市如山丹、民樂、張掖等幾乎無壹例外地都把羊肉墊卷子作為自己獨特的地方特色小吃向外推介。
8、油炒粉
油炒粉是壹道甘肅蘭州市著名的特色傳統小吃。有賣釀皮的地方壹般都賣油炒粉,油炒粉為用鹵豬油炒制的涼粉,涼粉為夏令應時佳品,可以充饑解渴,去燥消暑。在冬春之際,油炒粉熱氣騰騰,則更合時宜。涼粉為四時皆宜的美味食品。昔日蘭州上溝朱家廟、城隍廟的油炒粉風味最美。
9、酥合子
酥合子是甘肅省平涼市崇信縣民間手工特色小吃。主要以本地產優質小麥粉、胡麻油為主要原料,佐以核桃仁、花生米、黑芝麻、白芝麻、葵花仁及青紅絲為內餡。外形色澤金黃,外酥裏嫩,香甜可口,營養價值高,具有益智、健腦、烏發等食療養生效果,是理想的休閑食品,也是走親訪友饋贈之佳品。
10、驢肉黃面驢肉黃面是敦煌的壹道名吃,號稱中華壹絕。"驢肉黃面"顧名思義,其實是兩道菜,壹盤驢肉作菜,配手工拉制的黃面作主食。敦煌民間流傳久遠的吃法便是如此。到過敦煌的人和生活在敦煌的人都會在路邊看到很多驢肉黃面館,正宗的醬驢肉黃面館敦煌人都知道,黃面細如龍須,長如金線,柔韌耐拉,調湯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黃面的工藝極其講究,選用上等小麥粉,經拉面師揉、撬、甩條等多種手工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煮熟後的面條略顯黃色,故稱其為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