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州,江西省省轄市,簡稱?虔?,別稱?虔城?,也稱?贛南?,位於江西省南部,是江西省的南大門,是江西省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地級市。素有千裏贛江第壹城、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紅色故都、世界橙鄉等美譽,擁有享譽國際的旅遊品牌:紅色故都、江南宋城、客家搖籃、生態贛州。贛州四季分明、氣候溫和,是壹個宜居宜旅遊的生態美城。這麽多的好處當然少不了美食的存在,下面就來看看贛州10大美食小吃,本地人視為美味,外地食客稱贊,人氣爆棚。
1、贛南魚餅
魚餅是贛州久負盛名的傳統風味菜。贛州的魚餅,俗稱魚脯,是用新鮮草魚肉經過精錘細掏後,加入各種佐料制成的壹粒粒小圓球。用它來開湯,味道鮮美,香脆可口,是家居備菜.壹般逢年過節,贛州家家戶戶都很喜歡上的壹種菜肴。魚餅色澤金黃,既有魚肉炸後的香味,又有大量的湯汁包在魚餅之中,鮮嫩味美,久食不膩。贛州魚餅以金錢魚餅和響鈴魚餅最為有名。
2、崇義南酸棗糕
地處江西省南部的贛州市崇義縣號稱:?中國南酸棗糕之鄉?,雲南?酸角之鄉?。其精致的齊雲山南酸棗糕也為江西特產之壹。以野生植物-酸棗為原料,經果物保鮮,脫皮去核,加入蔗糖,銅鍋濃縮,自然風幹,精制成酸棗糕。酸棗糕,色澤透明,美似琥珀,酸甜可口,營養豐富。經江西省食品檢驗站測定,含有原糖和多種維生素,是理想的營養保健食品。
3、贛州麻通
贛州麻通又稱麻棗,是江西贛州傳統的特色小吃。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主要原料為上等糯米、白糖、芝麻、茶油、飴糖。其制作過程有磨粉、制坯、幹燥、油炸、熬糖、沾麻、檢驗、包裝等幾道工序。質量好的麻通,油炸時有發頭,全體肥大,皮薄如紙,內空似瓜瓤,腹中為白絲。吃起來,"落口溶"無渣,香酥可口,是人們歡度春節之佳品,同時也可饋贈親友。
4、南康酒糟魚
酒糟魚是江西南康的傳統特色名菜之壹,屬於客家菜。做酒糟魚,多選半斤左右的鯽魚,腌制,晾到半幹時,放進釀好的米酒壇子裏封起來。十余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壹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棗木紅,其色澤即有壹種沈醉之美。
5、會昌豆幹
會昌豆幹選用優質大豆和天然香料,經傳統工藝與現代科技結合精制而成。它富含人體所必需的腦磷脂、胺基酸和各種維生素,食用方便、保質保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吃後口齒留香,回味無窮。是江西地方名產,有數百年歷史,歷史上曾被列為貢品。
6、花生巴
花生巴或豆巴,以米漿加花生或豆子油炸而成。因其形狀像滿月,又叫月亮巴。花生巴也是江西贛州客家人的傳統食品,月亮花生巴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佐以五香調味品、燦米粉、鮮花生仁、經加工成型後,在油鍋中煎炸而成。薄如絲綢,酥、松、脆為壹體,香氣郁雅風味獨特,具有香脆可口、松酥宜人的特點是老少皆宜的傳統休閑食品。
7、包米果
包米果又稱客家包米果,是江西贛南地區最有特色的傳統小吃之壹,屬於客家菜。在上猶、南康、大余、信豐、龍南、贛縣、於都等客家人聚集地區更是久負盛名。在廣東客家地區潮州、梅州、韶關等地被稱作"捆粿",相傳從元朝開始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包米果以四季時蔬為佐料,春之青菜,夏秋之瓜果,冬之蘿蔔,配以韭蔥蒜肉泥,其味清爽可口。尤其是上猶包米果因"皮薄潤滑、料多爽口"而美名遠揚,成了許多外地遊客到上猶的必吃小吃。
8、贛南小炒魚
贛南小炒魚屬贛菜系贛南客家菜壹支,為江西贛州的壹道特色菜,其主料為草魚。贛南小炒魚具有色澤金黃、味鮮嫩滑、略帶醋香的特點。贛南小炒魚是明代淩廚子首創的地方風味菜。王守仁在贛州任巡撫時曾聘用淩廚子做菜,淩得知王愛吃魚,為顯示自己的烹飪技藝,經常變換魚的做法和口味,深得王的賞識。有壹次淩炒魚放醋,別具風味,王吃後十分高興,就把淩叫來,問這道菜叫什麽名字。淩靈機壹動,心想這是小酒(贛州習慣稱醋為小酒)炒魚,於是就隨口應道:"小炒魚",這菜也就因此得名。
9、信豐蘿蔔餃
信豐蘿蔔餃是壹種獨特的傳統小吃,制作原料主要有白蘿蔔、薯粉、豬肉、鮮魚等,餃皮透明滑潤,餡肉香辣味鮮,以調好的麻油、醬油、辣椒蘸食味道更香。信豐白蘿蔔呈橢圓形,皮肉均為雪白,肉質細嫩,甜脆爽口,不易空心。用來炒辣椒、炒肉片、炒魚或與肉燉湯,別具風味。而經日復腌漬曬加工的香幹蘿蔔,色黃,柔軟,肉脆細嫩,鹹淡適度,濃香撲鼻,風味獨特,耐儲存,便攜帶,是日常用菜和上等佐料。
10、安遠三鮮粉安遠三鮮粉以安遠著稱,安遠三鮮粉是贛南著名特色小吃,粉既粉,客語曰,"粉幹",唐宋以來就這麽叫著,吃著,在2010年安遠三鮮粉被評為江西最具特色,有名小吃,其歷史悠久體現客家,越來越受歡迎。三鮮粉,湯鮮味美、營養豐富、老少皆宜,是由品種繁多的米粉衍生出來的壹種口味,深受廣大消費者(尤其南方消費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