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目標:
1、了解不同的風味小吃,並能用多種材料進行制作。
2、願意與同伴協商角色,並運用不同的動作、語言、表情去表現角色,體驗***同遊戲的樂趣。
3、養成能在遊戲中使用禮貌用語的良好習慣。
活動準備:
1、幼兒了解各地風味美食、小吃。
2、制作好的幾種小吃。
3、制作各種小吃所需要的材料、工具等。
4、環境布置:妞妞點心店。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激發幼兒遊戲興趣。
請幼兒向客人老師介紹“妞妞點心店”。
2、引導幼兒討論分工,為美食壹條街的開業做準備。
(1)師:今天我們班的點心店要開張了:有小籠包,餃子,餛飩,面條,還有豆腐串、土豆串、小魚串、香腸等各種美食。妳們想制作哪種美食呢?
(2)幼兒自由分組,選擇自己喜歡的小吃進行制作。
(3)教師巡視、指導幼兒的分組及制作情況。
3、角色遊戲:妞妞點心店。
(1)整理制作材料,擺放各種小吃。
(2)幼兒協商分配遊戲角色。
(3)幼兒進行角色遊戲:妞妞點心店。(鼓勵幼兒在遊戲中使用禮貌用語。)
4、結束遊戲。
(1)組織幼兒評價遊戲情況,討論下次遊戲內容。
(2)帶領幼兒整理遊戲場地,收拾材料和工具。
篇二:中班角色遊戲小吃店教案我們幼兒園地處繁華的旗汛口路口的優勢,班上的孩子時常到幼兒園周邊參觀各種各樣的建築、店鋪等,在途中孩子們看到了幼兒園周邊許多福州風味的小吃店“依土撈化”“連江鍋邊”“湯圓”“魚丸”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愛吃的食物。
壹、遊戲的由來:
我們幼兒園地處繁華的旗汛口路口的優勢,班上的孩子時常到幼兒園周邊參觀各種各樣的建築、店鋪等,在途中孩子們看到了幼兒園周邊許多福州風味的小吃店“依土撈化”“連江鍋邊”“湯圓”“魚丸”等,這些都是孩子們愛吃的食物。在壹次角色遊戲中,A小朋友加工廠裏搓了魚丸,做了油條,開心地叫賣了起來……為了滿足孩子們的願望和興趣需要,我們開展了“風味小吃店”的角色遊戲。
二、遊戲預設總目標
: 1、喜歡參加“小吃店”、“娃娃家”、“以的遊戲,能積極參與遊戲中並能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2、會根據意願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和角色,並明確自己扮演角色的分工和職責。
3、能較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廚師、服務員、收銀員等人員的工作情況。
4、娃娃家中的角色會與小吃店的角色進行遊戲交往。
5、根據教師創設的環境,能將各種小吃及遊戲道具分類整理、擺放。
6、在遊戲評價中能用較為連貫、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對遊戲感受。
三、遊戲過程 :
(壹) 第壹次遊戲:
1、活動目標:
(1)喜歡參加“小吃店”的遊戲,能積極參與遊戲中,並能表現出愉快的情緒。
(2)知道小吃店中人員的分工和職責。
2、活動準備:
(1) 經驗準備:
A、請爸爸媽媽帶孩子品嘗福州風味小吃店,初步了解小吃的種類、名稱等。
B、教師與幼兒壹起參觀“老福州”風味小吃店,幫助幼兒了解小吃店的人員安排、分工職責等。
(2)材料準備:小吃店――店牌、竈具、鍋、碗、收銀機、各種小吃(肉燕、線面、魚丸、什果等)。
(3)技能準備:在活動前初步學會如何煮各種小吃。
(4)環境準備:
A、運用欄桿、小桌等擺設布置小吃店
B、根據不同的店面設計不同的門牌。
3、指導要點:
(1)引導幼兒欣賞“參觀老福州”的照片,幫助幼兒回憶小吃店的布置和人員的分工和安排。
提問:
A、這麽多的小吃店,妳們想開哪些? B、小吃店是怎麽布置的?
C、廚師、招待員分別是怎麽工作的.? D、小吃店裏有哪些人?
(2)介紹遊戲的材料和玩法
A、遊戲材料:竈具、碗、勺子、各種小吃(如肉燕、魚丸、什果等)C、遊戲玩法:
a、廚師在廚房中根據招待員的票據煮出相應的小吃。
b、廚師應將煮好的小吃放在備用臺上。
c、顧客應先到收銀臺選擇自己要吃的小吃,再買票據交給招待員。
d、顧客要將票據交給招待員後,坐在餐桌上等小吃。
e、招待員要將顧客的票據交給廚師,並將小吃送到顧客的餐桌上。
(3)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A、教師以“小吃店”經理的身份介入遊戲,協助幼兒布置“小吃店”場景。
B、引導幼兒能根據廚師的工作步驟和顧客的就餐程序進行遊戲。
C、提醒招待員要及時收拾餐具,並保持餐桌的整潔。
(4)遊戲評價
A、引導幼兒說說今天妳在“小吃店”的遊戲中扮演什麽角色,妳是怎麽工作的?
B、妳最喜歡哪個小吃店的工作人員,為什麽?
觀察與推進:
在開展遊戲前我們曾讓孩子去參觀了“老福州”小吃店,孩子們對小吃店的人員安排和分工以及基本的工作內容都有壹定地了解,因此在開展遊戲時孩子們根據自己的參觀經驗,與教師壹起回憶了小吃店的人員有哪些、他們分別是怎麽工作的、就餐的程序是怎樣的?在教師介紹了遊戲的材料和玩法後孩子們興奮地開始遊戲。在遊戲中“小廚師”會根據自己顧客的要求煮出相應的小吃;“顧客”會知道先到收銀臺買票,憑票吃到自己想吃的小吃;“招待員”會幫助把“廚師”煮好的小吃端給“顧客”……但是在遊戲中幼兒對於自己扮演的角色職責還不是十分清晰,容易出現角色分工不清,如“招待員”有時會不記得將小吃端給“顧客”,而廚師有時會跑到其他小吃店中進行遊戲等,在下次的遊戲中會重點指導幼兒能更加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分工和職責,並能較逼真地表現出不同角色的工作情況。
(二)第二次遊戲:
1、活動目標:
(1)能較為逼真地反映出小吃店廚師、招待員員、收銀員、娃娃家、醫院等人員的工作情況。
(2)會根據自己扮演的角色,明確自己的分工和職責。
2、活動準備:
(1)小吃店――增加迎賓員的飄帶、小吃票據、抹布等
(2) 娃娃家、醫院、商店、的士車等遊戲道具。
3、指導要點:
(1) 引導幼兒說說小吃店中人員的分工和具體職責。
提問:
A、不同小吃店的廚師能隨意走到其他的小吃店中嗎?
B、招待員在小吃店中應該做些什麽?
C、顧客應該怎樣就餐呢?
D、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在家中可以做哪些事情?
(2) 提出遊戲的註意點
A、明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哪裏工作,做哪些事情。
B、扮演“顧客”的幼兒應該按照就餐的程序到小吃店中就餐。
(3)幼兒遊戲,教師指導
A、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所扮演的角色,並能與同伴輪流遊戲。
B、引導小吃店的員工能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在相應的位置做相應的工作。
C、鼓勵娃娃家的爸爸媽媽能照顧好自己的娃娃,並能整理好自己的家。
D、引導醫院、的士車、商店、娃娃家等遊戲的幼兒進行交流。
(4)遊戲評價
A、說說今天遊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收銀員做了哪些事情?妳喜歡哪個角色,為什麽?
B、妳想在下次的遊戲中增加哪些遊戲情節和材料?
觀察與推進:
小吃店成為了孩子們最喜歡、最積極參與的遊戲。他咱們能夠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壹定的順序進行遊戲,如廚師會先擺放竈具再將食品壹壹放置在相應的位置;招待員會先整理餐桌;收銀員能將收銀機擺放整齊再整理票據。孩子們十分投入於自己的角色中,雖然在遊戲規則上還有些不足,但是我想,孩子們能夠熱情、自主地參與遊戲這比強加於孩子們去掌握的規則更重要。在遊戲的過程中我發現孩子們都很熱衷於在自己的遊戲組中遊戲,缺乏與其他各組之間進行的交往如娃娃家的爸爸媽媽只是壹味地在家中整理、哄娃娃,而很少帶娃娃到小吃店中去吃小吃;招待員、迎賓員與廚師、顧客的語言交流也較少,在下次的遊戲中將重點引導孩子們用語言進行角色間的交往;同時在遊戲中小吃店的“廚師、招待員”提出小吃店裏的招待員都有壹個圍裙,這樣就不會把自己的衣服弄臟了。商店的“服務員”提出要有壹些袋子裝貨物,這樣客人在買東西時比較方便。因此在下次的遊戲中將根據孩子們的需求增加相應的遊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