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是全國唯壹以群島設市的地級行政區劃,下轄2區2縣。舟山市政府設在臨城新區;定海區政府設在定海城區;普陀區政府設在本島東端著名漁港沈家門鎮;岱山縣政府設在岱山島高亭鎮;嵊泗縣政府設在泗礁島菜園鎮。
舟山群島開發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和出土文物考證,屬河姆渡第二文化層年代,距今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島上開荒辟野,捕捉海物,生息繁衍,開始從事漁鹽生產。
春秋時,舟山屬越,稱“甬東”(甬江之東),又喻稱“海中洲”。唐開元二十六年(738)置縣,以境內有翁山而命名為“翁山縣”。至大歷六年(771),因袁晁率起義軍占翁山而被撤廢縣治。北宋熙寧六年(1073)再次設縣,更名“昌國縣”。元初升縣為州。明洪武二年(1369),改州為縣;洪武二十年廢昌國縣。至清初,先後兩度遷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再次設縣,更名“定海縣”,道光時升為“定海直隸廳”。辛亥革命後,恢復定海縣建制。民國三十八年(1949)分設定海、翁州兩縣。
1950年5月17日舟山群島解放,成立定海縣人民政府,屬寧波專區管轄。1953年3月經政務院批準,定海縣轄區分為定海、普陀、岱山3縣,從江蘇省劃入嵊泗縣,成立舟山專區。1954年又將原屬寧波專區的象山縣劃入。1958年象山縣劃歸臺州專區。1959年撤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縣,合並成立舟山縣。1960年11月,嵊泗人民公社劃歸上海市。1962年5月撤銷舟山縣,重新設立舟山專區,下轄定海、普陀、岱山、大衢、嵊泗5縣。1964年撤銷大衢縣,其轄區分別劃歸岱山、嵊泗2縣。1967年3月起舟山專區改稱舟山地區。1987年1月,經國務院批準,撤銷舟山地區和定海、普陀2縣,成立舟山市,轄2區(定海區、普陀區)2縣(岱山縣、嵊泗縣),實行以市領導區、縣新體制。
舟山擁有漁業、港口、旅遊三大優勢。舟山是中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素有“中國漁都”之美稱。舟山港灣眾多,航道縱橫,水深浪平,是中國屈指可數的天然深水良港。舟山保存完好的海島自然景色,蘊藏著豐富的旅遊資源,現已開辟的二個國家級和二個省級旅遊風景區,2009年遊客量1752萬人次。耕地總面積1.9萬公頃,其中水田1.19萬公頃,旱地0.71萬公頃。林地總面積5.59萬公頃。
舟山素有“東海魚倉”和“祖國漁都”之美稱。由於附近海域自然環境優越,餌料豐富,給不同習性的魚蝦洄遊、棲息、繁殖和生長創造了良好條件。***有海洋生物1163種,按類別分:有浮遊植物91種、浮遊動物103種、底棲動物480種、底棲植物131種、遊泳動物358種。捕撈的主要品種有帶魚、鰳魚、馬鮫魚、海鰻、鮐魚、馬面魚、石斑魚、梭子蟹和蝦類等40余種。
海洋礦產資源可分為三大類:壹是濱海砂礦;二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氣;三是海底多金屬結核和多金屬軟泥。東海首先發現並進入商業化開發的是平湖油氣田,距岱山島東南方向302公裏,總面積約240平方公裏。已探明儲量為:天然氣108億立方米,凝析油177萬噸,輕質原油1078萬噸。產業特色鮮明。這些年來,我們圍繞“海”字做文章,不斷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全市初步形成了以臨港工業、港口物流、海洋旅遊、現代海洋漁業等為支柱的開放型經濟體系。2008年全市海洋經濟總產出1048億元,海洋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達66.4%,是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城市,三次產業比例為10.046.243.8,經濟結構實現了由單壹的傳統漁業經濟向綜合的現代海洋經濟轉變。臨港工業初具特色。已形成了以船舶修造、臨港石化、水產品精深加工等為支柱的海島型工業體系。工業總產值達到832.6億元,造船能力已突破500萬載重噸,產值達到319.2億元,已成為全國重要的修造船基地。港口開發步伐加快。已由地方小港口發展為區域性水水中轉大港,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達到1.59億噸,海運業運力達到293萬噸,躋身全國沿海十大港口之列。旅遊產業推陳出新。舟山國際沙雕節、海鮮美食節、觀音文化節等影響不斷擴大,海島海洋旅遊知名度不斷提高,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旅遊目的地。2008年旅遊接待人數達到1516萬人次。海洋漁業加快轉型。從傳統的以捕為主逐步向捕、養、加、銷壹體的現代漁業轉變,水產加工業年產值在150億元左右,已成為我國最大的海水產品生產、加工、銷售基地。
2008年,全市生產總值490.25億元,比上年增長14.5%,增幅連續五年居全省首位,按戶籍人口計算人均GDP 達7298美元。實現財政總收入66.6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43.15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26.9%和23.1%,增幅均居全省前列。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9.43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實現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57元,漁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1367元,分別增長12.1%和16.9%,增幅居全省首位,漁農村居民收入增幅連續多年高於城鎮居民。社會發展水平列全省第四位。
今後幾年,我市將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省委“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和市委“兩創壹促”總要求,堅持“以港興市、工業強市、服務富市”,圍繞建設“海洋經濟強市、海洋文化名城、海島花園城市、海島和諧社會”目標,著力在科學發展、創新發展、率先發展上下功夫,推動全市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加快建設國際性、現代化、群島型港口宜居城市,努力把舟山打造成為“海上浙江”的壹顆璀璨明珠!
認為還行,希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