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紅樓夢》賈府裏為何有經常吃“鹿肉”的習慣?

《紅樓夢》賈府裏為何有經常吃“鹿肉”的習慣?

鹿,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飲食文化不可分割的壹部分。周天子的八珍,有擣珍和熬這兩味,就是用牛、羊、鹿、麋、獐等動物的裏脊肉反復捶打,去除筋膜,腌熟或煮熟而食。

漢高祖劉邦非常喜歡炙食,以燒烤下酒,最常吃的菜中就包括壹味炙鹿肝。

唐朝皇帝和新科進士飲宴時,少不了壹道“升平炙”,鹿舌做的。陳子昂不僅寫過“念天地之悠悠”,還寫過《鹿尾賦》。唐朝時有宴飲新科進士的燒尾宴,韋巨源留下的《燒尾宴食單》中,有壹道“升平炙”,就是烤鹿肉。寫“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的陳子昂還寫過《鹿尾賦》,鹿尾肥美,被視為美食。

宋朝時,蘇東坡也很喜歡吃鹿肉,他流放海南時,剛開始無法接受當地人的飲食習慣,後來也慢慢接受了,和當地人打成壹片,關系融洽,海南多鹿,善打獵的黎民壹大早就把鹿肉放在他家門前。他還在文章中,就公家和野人吃鹿肉的方法不同,打過比方。

當時的汴梁城周邊的農戶,掙錢補貼家用的主要方式,就是打野味進城去賣,以至於壹度鶉鳥只能賣到兩文錢壹只,形同白送,野味中當然也包括鹿。

說這麽多,是要說明用食不食鹿肉來判斷是漢人還是滿人,根本行不通。

賈府為什麽食鹿?因為圍繞鹿,有壹套代表身份的分配系統。中國自古有田獵之風,周天子有囿,就是獵場,漢朝有上林苑,也是如此。以後的歷朝歷代,都有圍獵的習慣,壹是表明自己習於六藝,二是表明自己不疏戰陣,三是將打到的獵物分賜眾人,是恩賞,調節君臣關系的壹種手段。

滿人入關,接受別的漢文化可能還不太容易,接受這套田獵的習慣可是如魚得水。打獵時打到鹿,就算拔頭籌了,比打到雉和兔好,鹿敏捷而體壯,還不似虎、豹、狼那般危險,拿來裝叉子最好不過,而且分賜也好分啊,皇上出去圍獵,就打到兩只雉,怎麽分?所以即便沒打到鹿,分賜的時候,還是分鹿的。清朝時,對鹿的需求量增大了,所以要有鹿苑。

賈家是包衣,跟皇室關系很近,有吃鹿的習慣壹點都不奇怪,以示皇恩浩蕩,得到皇家賞賜,自己臉上有光嗎,何況賈家自己有山莊和獵戶,每年得到的上貢中就有鹿。吃鹿比吃別的有意義,因為鹿在這套象征體系裏有特殊含義。不過即便不是包衣,在漢家王朝,吃鹿肉也不奇怪,不要想著把自己的飲食文化送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