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又叫踏青節,祭祖節,是我國古老的壹個傳統節日,主要是以掃墓祭祖為主題,清明節祭祖,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和親情,還可以促進家族成員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在 歷史 的發展長河中,清明節又融合了北方的寒食節,傳說寒食節是為了紀念春秋戰國時代的介子推,其實這裏面還有壹個小故事: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19年,大臣介子推生死相隨,不離不棄,甚至“割股啖君”,重耳不負眾望,成為壹代明君晉國公。
但是介子推不追求名利,攜母親歸隱山中,重耳為了逼介子推出山,下令放火燒山,沒想到,介子推堅決不出山,最後和母親壹起被燒死在山中,重耳後悔不已,為了紀念介子推的忠心,下令所有人在這壹段時間,禁止生火,只能吃冷飯,這就是寒食節的由來。
現在的清明節已經和寒食節融為壹體,各地的風俗習慣也不盡相同,那麽這壹天到底要吃什麽呢?
俗話說:“ 清明吃壹寶,虎年沒煩惱 ”,壹寶到底指的是什麽呢?其實壹寶就是蒿子,也叫青蒿,全株黃綠色,氣香特異,味微苦,可食用,為什麽說清明吃蒿子,就可以虎年沒煩惱呢?
據專家研究:青蒿有抗菌和解熱的食療功效,還能促進人體的免疫功能。所以食用蒿子對人體的 健康 非常有益,青蒿也就成了藥食兩用的食材,南方的壹般喜歡吃蒿子粑粑,而北方則是以面食為主,今天就給大家分享兩道蒿子做的 美食 。
1.準備新鮮的蒿子壹小把,洗凈後控凈水分,用刀剁成小碎粒放入盆中,加入壹小勺植物油,用筷子充分的拌勻,避免蒿子出水過多,然後加入少許食鹽,少許五香粉,攪拌均勻化開裏面的調料,打入壹個雞蛋攪拌均勻,最後加入兩把玉米澱粉拌勻,攪成面糊備用。
2.鍋中倒入食用油,開大火燒熱,等油溫至五成熱時撤火,用左手的虎口擠出丸子,再用勺子挖入鍋中,全部下完以後上火繼續慢炸。
3.用勺子輕輕地推動,使丸子受熱均勻,開中小火炸3分鐘左右,把丸子炸熟炸透,炸至丸子外皮微黃酥脆時,撈出控油擺入盤中,就可以端上桌開吃了。
二,清炒蒿子
1.準備新鮮的青蒿壹把,洗凈後控幹水分,用刀切成小段備用,蒜子幾粒拍壹下剁成蒜末,放入小盆中備用。
2.炒鍋燒熱,添入少許食用油,倒入蒜末炒出香味,放入切成段的蒿子,開大火快速翻炒幾下,然後開始調味。
3.鍋中加入壹勺食鹽,半勺白糖提鮮,加入少許雞精,再上火快速地翻炒幾下,就可以關火了,然後把菜肴盛入盤中,美味即成。
清明吃壹寶,虎年無煩惱。春天的 蒿子絕對是“壹寶”,既可以做中藥,也可以做 美食 。所以嘗鮮要趁早,眼下正是吃蒿子的好時節,如果遇到就嘗壹下,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