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王藥師說本草-清明團裏的三月茵陳四月蒿

王藥師說本草-清明團裏的三月茵陳四月蒿

又是壹年春來到,春發秋實,萬物開始返綠回春。綿綿春雨中,蓄積了整整壹個冬季能量的植物,在雨水的滋潤下,充滿著勃勃生機。在江南,無論是垂下萬條絲絳的柳樹還是搖曳枝頭初綻的桃花,都已經開始宣告即將進入萬物爭春百花齊放的季節來了。

雖然,離清明還有20來天,但是南方特有的清明團之已經早已冒出了誘人的清香。江浙壹帶,大多數是用艾青(野艾)的嫩苗來制作清明團,但在壹些地區除了用艾,還有用和艾非常相似的茵陳嫩苗來制作清明團。本期,藥師帶妳認識壹下這個茵陳。

中藥壹行裏有壹句順口溜:“三月茵陳四月蒿,五月砍了當柴燒”。茵陳,春季因陳根而生,故名因陳或茵陳,至夏其苗則變為蒿,蒿經冬不死,故亦稱茵陳蒿。三月采摘的茵陳味略苦,但藥效極佳,中藥房中茵陳均是在這個季節采收,到了四月,茵陳慢慢長大就成了白蒿,這是食用的最佳時期。

早在東漢末年,華佗就已經發現,三月采摘的茵陳可以治療"瘟黃病"(傳染性黃疸型肝炎),到了四月以後,茵陳長大成蒿,有效成分銳減,藥力也大大下降,再至五月,也就無法入藥了。

茵陳,是菊科是壹種多年生半灌木狀草本植物,在中國分布也非常廣泛,主要生長在低海拔地區河岸、海岸附近的濕潤沙地、路旁及低山坡地區。植株有濃烈的香氣,用其嫩葉制作的清明團,清香的葉汁滲進米粉,再加上芥菜和筍絲鹹肉餡,的確是壹道非常可口清香的 美食 點心。初春的茵陳基生葉密集著生,常成蓮座狀,葉兩面均被棕黃色或灰黃色絹質柔毛,後期莖下部葉被毛脫落,葉片呈2至3回羽狀全裂,裂片比艾葉要細長,待長大以後,植株中部以上的葉片幾乎就是狹線型或細長型;待到夏秋季,開淡黃色的頭狀花序花。

茵陳入藥在最早的藥學著作《神農本草經》中就已記載,在中醫臨床上是壹味使用頻率非常之高的中藥,為稱為治療黃疸之要藥,基本上利膽退黃和治療肝炎的處方中都會用到茵陳。歷代醫家醫書均對該藥有過深入的研究和詳細記載,名醫張仲景在其《傷寒論》中以茵陳為主藥配伍而成的茵陳蒿湯更是中醫學上治療濕熱黃疸的經典方劑。

茵陳,性味苦、辛,微寒。功效:清濕熱,退黃疸。用於治療: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作者:江南王藥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