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是我國的重要省份,在夏禹時期,便被劃分為青州,周武王滅商紂之後,天下更始,姜太公封於齊,武王之地周公封於魯,都是在今山東境內,故山東也稱“齊魯”,齊魯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部分,孔孟在齊魯大地開創了儒家思想,成為了後世社會框架與價值觀的基石。山東人給人的印象應該是豪爽的,因受孔孟思想的影響,山東人顯得本性仁厚,對上級忠誠,對前輩孝敬,對朋友義氣。山東的文化地理特點就是“壹山壹水壹聖人”,這也是其真實寫照。
在四大名著之壹的《水滸傳》中就能看到山東人獨特的秉性和嫉惡如仇的性格特點,受孔孟思想的影響,山東人在“天地君親師”的教化氛圍中成長,敬天地、忠國君、孝父母、尊師長。山東質樸的美食煎餅卷大蔥就是他們粗獷豪放的個性顯現,正所謂壹方水土壹方人,在齊魯大地上形成了壹種獨特的文化氛圍。
在中國古代,齊魯大地就是天下人的典範,如果在山東境內出現了腐敗貪汙現象,這就意味著王朝已經是岌岌可危,山東出現造反的現象,也就說明是時候改朝換代了,在歷史上山東省成為了王朝的“風向標”。
山東省在歷史上是沒有出現過皇帝的,雖然是忠君的典範,但不代表山東不會發生動亂,相反,每當封建王朝瀕臨崩塌時,東山人民反而是最先起義。比如春秋末期的柳下跖奴隸大起義;王莽篡漢時期的赤眉軍起義;隋末時期的瓦崗寨起義;唐朝時期的黃巢起義;宋朝時的梁山泊起義等。
山東人雖然忠君,但不盲目尊崇,古時壹句:犯我強漢天威者,雖遠必誅!這體現了山東人的豪情壯誌與國家情懷。忠君保國是不可缺少的精神,但如果壹個王朝過度欺壓百姓,荼毒天下,山東人也會奮起反抗,推翻昏庸者的統治,所以歷史上流傳著“山東不反,中原不滅”的說法。
如果山東地區沒有發生動亂,說明中原王朝還是能夠讓人接受的,可如果連以忠誠著稱的山東都造反了,說明中原王朝已經沒有任何存在的意義,就好比在壹場戰爭中,連自己最信任的親信都背叛自己,這也說明了自己本身是存在極大問題的,並且此戰必敗。
山東在古代壹直以歷史推動者的身份存在,除了儒家思想在齊魯大地的影響,還有壹點就是“壹水”的影響,黃河的泛濫也是起義的原因之壹,但影響力最大的仍然是齊魯文化。歷史上山東地區的名士壹直以來都是非常多的,杜甫曾留下壹幅楹聯:“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如先聖左丘明、齊國姜太公、儒聖孔子、亞聖孟子、軍聖孫子、兵聖孫臏、鄒衍等,這都是齊魯文化熏陶而出的傑出代表。
齊魯文化教化人追求立德、立功、立言,這教導他們要為國家、民族作貢獻,為黎民百姓謀福利,所以在歷史上連“齊魯老師”都率先起義造反,這就足以說明中原王朝的昏庸無能,所以說“山東不反,中原不滅”,這是思想文化的影響力,影響了齊魯大地上千年的思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