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行留給我太多感受,筆功有限, 擷取幾張記憶中的片段與大家分享。 作文網 home.sanwen8.cn
濟南的人文
濟南是第壹站。它鑲嵌在黃河之濱、泰山之陰,是通往泰安的必經之路。作文
我對這個城市最初的印象源於老舍寫的《濟南的冬天》: “濟南的秋天是詩意的,上帝把夏天的藝術賜 給了瑞士,把春天賜給了西湖,把秋天和冬天全賜給了濟南”!老舍很偏心,把秋天和冬天都給了濟南,濟南在老舍眼裏是比人間天堂還美的地方!作文
濟南泉水的清靈養育了清冽、溫情的濟南女性,也孕育了“素約小腰身”撫手弄瑤琴“彈與征鴻”的清照。李清照,為生活在具有濃郁文化氣息的濟南人添加了許多驕傲。我在趵突泉公園內看到了的清照故居--漱玉祠,這裏陳列著她的許多書籍和遺物,祠前的漱玉泉清流翻湧,澄澈見底,深切懷念這位著名的宋代女詞人。
濟南人把當地的旅遊概括為“壹山壹水壹聖人”。山指泰山、水指趵突泉,聖人指孔子,而我所知道的濟南最有名就是趵突泉。
慕名坐車找到趵突泉,看來運氣不錯,不需此行。我去的時候正逢雨水下過,高大的松樹和溫柔的楊柳交錯在假山叢中,粉墻黛瓦的亭院隱沒在蒼翠的竹柏林後。時有溪流從橋底繞過,清可見底,大小不壹叫不出名字的泉眼寂寞而又不知疲倦的冒著泡泡。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出京時帶的是北京玉泉水,到濟南品嘗了趵突泉水後 ,便立即改帶趵突泉水,並封趵突泉為"天下第壹泉"。
泉分三股湧出平地,泉水澄澈清洌,泉的四周有大塊砌石,環以扶欄,可憑欄俯視池內三泉噴湧的奇景。正如老舍所說的:“永遠那麽純潔,永遠那麽活潑,永遠那麽鮮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縮”。?
在淡月亭處,壹副松、竹、石、亭、瀑布的組合將江南景秀濃縮而就並發揮到了極致,天下第壹泉真非浪得虛名。趵突泉公園的南大門,布置得富麗堂皇、雍容華貴,大門上的橫匾“趵突泉”藍底金字,是清朝乾隆皇帝的禦筆,有人譽為中國園林“第壹門”,壹點也不為過。?
遊完趵突泉,因為要爬泰山,恐怕體力不夠,放棄了遊覽千佛山,接著我要去大明湖。?
濟南人是非常熱情而純樸的,當我向壹名大叔打聽去大明湖的路時,大叔壹口山東話,讓人感覺純樸,他不但向我指路,還給我介紹了湖內的主要景色,大叔完全可以做個導遊了,濟南悠久的歷史文化底蘊,也熏陶著土生土長的濟南人。?
早就聽說濟南是“四面荷花三面柳,壹城山色半城湖”。大明湖道路沿提而建,河內清沏的泉水緩緩流動,將淺底的水草梳理得如江南女子的秀發絲絲順順。堤邊幾步壹柳,在清風的扶摸下,隨風扭擺,,柔枝輕搖,柳絲低垂顧盼生美,目光及處,綠意盎然。在湖邊可看到,遠處的荷花也隨波蕩漾,送來陣陣荷香,小小的泉眼爭相冒泡,粼粼的波光輕逐相戲,想起柳詠的詩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美景使我久久不願離去。如果說濟南是壹塊翡翠的話,那麽大明湖就是嵌在翡翠上的壹顆明珠。?
濟南的小吃,很想好好寫寫。無論去哪個城市,當地的名吃是先引起我興趣的之壹。可能時間的關系,我沒有找到特色,只是聽說山東人以面食為主,大街小巷餐館最多的就是餃子館,據《濟南府誌》載:"歲時元旦,家人稱壽,食水餃,及五。"濟南有俗語"迎客餃子送客面",所以水餃成了餐館的名吃。吃了壹盤水餃,覺得味道還不錯。
濟南之行花費了6個小時,收獲還是很豐富的, 這是個文化底蘊深厚,歷史悠久,名人薈萃,泉水聞名的古城。
五嶽之首的泰山
泰山,沒有黃山的秀麗,沒有華山的險峻,也沒有廬山的清秀。但是,它有著壹種磅礴的霸氣。壹種“吞西華,壓南衡,駕中嵩,軼北恒”的王者之氣。?
來爬泰山的朋友,也是要麽是帶著征服者的霸氣,要麽是帶著無比的虔誠。
壹:夕陽下的泰山
都說泰山的日出非常壯美,我不但有幸看到了日出,還看到了落日之美.?
海上看過落日,在草原上看過落日,在飛機上看過落日,也在郊外的野地裏看過落日,然而泰山的落日,竟然奇美無比。?
到達泰山的時候正是日落之際,紅霞相伴,落日的這種瑰麗的美其實是它把所有的余暉都留給了大地。人常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落日是多少有點讓人感到遺憾的事,其實我說落日是壹種優雅,壹如婉轉的作別,從容的放手,又似鎮定的自斂,身已轉而韻未散,留壹天絢美的紅霞,自己悄悄的隱去。泰山落日如此的絢麗多姿,讓我倒不覺有絲毫的遺憾。?
日出日落都是壹種風景,都是人間奇觀。泰山的日落跟泰山的日出壹樣壯美,日出的輝煌正是因為有了日落的遺憾,沒有日落的那種遺憾是不可能有日出的輝煌的。日落日出,只是自然界壹個小小的輪回。太陽不可能永遠輝煌,夕陽西下,完全是為了孕育新的輝煌,只是我們常常關註日出而忽視了日落。太陽不屬於想擁有的人,也不屬於只想成功的人,而是屬於燃燒自己映照生靈的人,屬於擁有愛心和付出的人。日出象征著生命的萌動,日落告慰著辛勤勞作的生靈,告示著新的萌動和開始。?
知道日落美的人才擁有日出的早晨和美麗。?
二:壹瓶水壹個背包獨夜行-泰山
在來之前,朋友就告訴我,壹定要夜登泰山。?
有幾原因:不怕太陽曬;黑黑的,根本看不到泰山有多麽陡、多麽險。不用在山頂凍很長時間就可以看到日出。?
拿著地圖打車直接上紅門。在出租車上,好心的司機提醒我:晚上天黑路滑,山裏天氣變化莫測,壹定要帶上手電筒,雨衣,小姑娘壹個人要註意安全呀。壹個人在外,聽到這些話出自壹個陌生人的口中,真的令我感動萬分,當地人濃濃的人情味兒讓人感覺這裏的美好。?
買好所需的東西,沿著山溝,石階路直通山頂。深呼吸壹口,踏上第壹級石階,開始了攀登之路,沒想到夜爬泰山的人還真不少,但是別人都是結伴而行,像我這樣獨行的還真不多。?
壹個人行夜路,還是有點害怕的,幸好看到後面三三兩兩的人群,還有時隱時現的電光,心裏算是踏實了壹點。夜色中的泰山如此的詳和,不再有白日裏的人流、熙熙嚷嚷的聲音,樹葉沙沙的聲音,倦鳥也早已歸林了,偶爾能聽見壹兩聲鳥叫。道路坡度較低,這種爬坡的感覺很棒、很向上。石砌的地面,高低不平,夜晚的路讓腳步有些遲疑,除了竹桿、拐杖叩地的聲響、行人的低聲細語,倒也是靜得很。空中有月,月光照亮前行的路,灑在臺階上亮亮的。夜色中能看到山上的蒼松翠柏,耳邊陣陣松濤聲,用耳朵捕捉山中夜的氣息。看著風吹,聽著草動,感心動耳的除了風吹枝葉的颯颯聲,便是山中泉水的聲音,雲步橋就在腳下,泉水便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命。
我雖然身單力薄,但行走得很快。自己感覺走了很久,以為快到泰山了,這時候感覺體力有點不支,於是坐下來喝水歇息。順便問旁邊壹個遊人: “是不是快到山頂了?”旁邊很多人都笑了!這壹笑,竟然讓我不知所措,旁邊有人說:才過了鬥母宮!原來我僅僅走了四分之壹的路程。我以蠡測海、低估了泰山的雄偉高大,以自己淺薄的見識來度量泰山了。 ?
三: 壹種微笑
過了中天門的時候,我感覺到自己的腿很酸很酸,肚子也開始餓了。看到路邊有煎餅卷大蔥,還是正宗泰山名小吃。味道果然不錯,也許是我當時餓極了,覺得美味無比。
休息片刻,繼續前進。壹步壹個臺階,走著走著,看到有人吆喝可以坐擡桿上山。路邊有些農民模樣的人,他們旁邊放著竹竿,希望可以拉到生意,擡壹些上不動山的人,賺點錢。我看到幾乎沒人坐擡桿,大概大家都覺得好不容易爬到這裏了,還是自己爬上去比較有意義吧,即使有嘴裏嚷著爬不動的人,但還是在大家的鼓勵下,堅持往上爬,還有壹些上了年紀的老人,他們的腳步是從容穩健的,這更激發了我爬山的信心,最可愛的還有壹些小朋友,虎頭虎腦,小小年紀誌氣大,爬山壹點也不比大人遜色,想起壹句話:後生可畏!希望還在這些孩子身上!還有壹些素不相識的學生在夜路上大聲的唱著歌,歌聲給夜行中人們帶來了壹絲鼓舞,讓勞頓的身心得到了壹絲的休憩。這個時候大家都是很疲憊的,但是看到最多的是微笑,是壹種相視而笑。不論男還是女,老還是少,只要彼此的目光有了碰撞,有了交流,就壹定會對對方笑壹下,這是壹種心照不宣的笑。沒有任何的矯情與虛偽,是發自內心的壹種純美情感的流露。有壹些感悟有壹些心情,在爬山過程中獲得和收獲。看來,來到大自然大家要***同尋找的不僅僅是壹種身的回歸,更是心的回歸,情感的回歸。
四: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雄偉的十八盤
到十八盤的時候,我已經成了強駑之末,幾乎已經走不動了。十八盤有1600余級臺階。這裏真的是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方,很陡峭,很曲折。快十八,慢十八,不快不慢又十八,步步是臺階,而且很峭,盡直上,如登上天宮的雲梯。
往上行走,崖石越發陡峭,行囊也漸漸沈重。天有些暗,只不過三四點鐘光景,臺階兩側的崖石被壹種險惡氣氛籠罩,而崖石上空,是蒼翠挺拔的松,壹路行程,倒也無驚無險。?
我邊走邊想:古時候的騷客文人,他們那麽的孱弱,沒有今天這樣整齊的石梯,他們是怎樣登上泰山的呢?真得很難,也許要許多天,那些千古流傳的詩句,不正是他們許許多多的感受嗎?同情和羨慕之感油然而生。在秦皇島角山就爬過壹段古長城,破破爛爛,原汁原味的秦磚漢瓦,感受要比看雄偉的山海關要深的多。再想想這壹個壹個的石磚,是挑山工壹步壹步從山下背上來的,立刻感覺人類的偉大呀!!?
聽到上面有人喊:過了十八盤就是南天門!哈,這壹喊,讓我重新有了力量。
五: “壹步登天” 南天門
到達南天門正好四點半。南天門海拔1500米,俯看群山,氣象萬千,豪情滿胸。難怪杜甫會有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的慨嘆。?
南天門如天安門那樣的造型,架在兩個山峰連接處,像是在天上,是天宮的門。登上南天門,感覺已升“南天”,無不心曠神怡。我已經渾身濕透,擡頭仰望天空,卻真正體會到了"磴道盤空,朝天有路矣"的意境。
剛才還是大汗淋漓,停下片刻頓覺涼風習習,寒氣襲人,瑟瑟發抖。這時我想起唐朝大詩人李白《遊泰山》詩中"天門壹長嘯,萬裏清風來"的詩句。幸好有備而來,穿上帶來的厚衣服,但還是有點冷.看到很多人已經穿起租來的軍大衣禦寒.在南天門喝了壹碗小米粥後,立刻感覺身體暖和很多了.?
休息片刻,看看已經五點了,聽旁邊的遊人說:五點半有日出,我的心就緊張了壹下,真怕看不到怎麽辦?
天街? “天街小雨潤如酥,青黛薄霧盡入目”盡管沒有下雨,但是清晨的霧氣也是雲海茫茫,輕霧繚繞. 壹個人在天街裏逛,希望能找到與仙人對話的靈機。我終於知道為什麽取名叫“天街”,在這裏妳的確感覺自己像在天上壹樣。仙人沒能遇上,卻看到了壹群群讓人感動的遊人。?
我隨著幾個遊人經過天街,孔子廟,到玉皇頂的路,是平平向上的, 腳下相當的輕松,眼前目不暇接的壯觀景色。
六: 五嶽獨尊,昂首天外-玉皇頂
“五嶽獨尊,昂首天外”忽然我就看到這塊巨石了,哈哈,我終於到泰山頂了,興奮的我差點驚呼起來。壹到玉皇頂,突然就有種拔地而起的感覺。感覺就是那句話:山多高,人多高。遠處的山,像是雲海中的小島。近處的山,雲霧在山腰上纏繞。山澗深不可測。這些的組合,宏大,氣勢磅礴,我都不敢大聲的呼喊,心裏不是高興,是激動,是平靜,是那種最高境界的興奮。?
唐代大詩人杜甫《望嶽》詩:“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會當淩絕頂,壹覽眾山小”,現在可以用心去體會這首詩真正的含義。?
我坐在壹塊是石頭上,開始發短信給我的朋友,親人,很激動的告訴他們:我終於在泰山頂了.呵呵,那壹刻,居然感覺自己很偉大。
大概泰山上信號不好或者他們正在沈睡中,居然沒有壹個給我回短信,沒人與我在此時壹起分享我的喜悅,真是壹件憾事!
登上山頂的人,都有壹種征服泰山的豪邁。人困頓疲憊,山依舊如它,人已不是上山前的自己,究景是人征服了山,還是山征服了人?想來,其實,人征服得只是自己。原來陶醉於自然,遠離城市的喧囂,是這樣的簡單,這樣的直接。
七: 旭日東升,江山如畫-日出之美
看來大家的心情都是壹樣的,等我到達日觀峰的時候,上面已經擠滿了看日出的人群, 正如古人李祖興詩雲:“蒼茫海氣連雲動,石上遊人別有情。”
上中學時,學習過當代散文家楊朔先生的《泰山極頂》這篇美文,上泰山看日出壹直是我的壹個夢想。?
我找到壹個比較好的位置-靜靜等待噴薄的日出. 靜靜地望著蒼茫茫的東天。
看看手機上的時間,離五點半還有最多5分鐘的時間.這5分鐘卻覺得如此漫長. 每壹個人的表情那麽專註,那麽虔誠,誰都不願錯過壹點點細節,總覺得這樣執著地等待也是壹種美的享受。?
聽旁邊的遊人說:他這是第三次上泰山看日出,前兩次都沒看到,不是每次能能看到的。我不禁又開始緊張,連連問身旁的遊人:今天可以看到嗎?想必他們都同我壹樣的心理,但回答都是堅定不疑的:“壹定可以看到,我們今天都可以看到! ” 熹微的晨光中,大家都是壹副期待的面孔。?
坐在這天地混沌的景象裏,我在默默祈禱,只想靜靜地體味這心情所帶來的回響,和與山融匯的妙趣。
這時,天邊出現了壹綹灰白色的亮帶,漸漸地變成了暗紅色、淡紅色、橘紅色……眼前,那壯麗的雲海之中點綴著的壹些“島嶼”壯觀極了,無疑地那是兀立的座座山峰。大團大團的雲朵飛快地從我們眼前流逝過去。天際出現了壹道紅線,又漸漸地擴展開去,忽而丹、忽而黃、忽而品紅、忽而絳紫,各種色彩不停地組合著、變幻著、流動著、蕩漾著,襯以似藍似白、斑斕點點的天穹,極盡渲染之能事。
“看太陽露出來了!”有人激動的叫出來!晨曦中突然泛出壹小輪鮮嫩的日弦,泛著金光,那日竟在晨曦中躍躍的壹現壹現,似羞羞的,躲躲閃閃,不壹會兒,天幕被拉開壹小縷,那太陽突然迸發出耀眼的亮光,撕裂,也許會是壹種陣痛,這種陣痛後將會是光明燦爛的萬道霞光,以及日出東方的高歌歡笑。那流血的天邊,正在黑暗的雲彩中漸漸亮起來,把厚厚的阻礙切開,涅?為新生的希望。這,就是這第壹縷曙光帶來的情緒。這時,我才真正知道了什麽叫瑰麗榮華,什麽叫絢麗多姿。接著,紅霞之下忽然露出壹個弧形,剎那間變成半圓形,用力,用力,壹探再探,緊接著急速提升,終於壹顆純焰的圓顱躍出了地平線,淩駕雲端,普照天宇。瞬息間,岱頂沐浴在金色的朝陽下,似撒滿金銀,亮閃閃壹片輝煌,泰山壹處又壹處的山坡受陽光的照映,峰巒層疊,輪廓分明,愈發雄健,氣勢恢宏。此時的泰山,在千年歲月的背後,更顯得朝氣和活力。?
因為激動,我感到自己神情肅穆,拿著相機對準日出使勁按動數碼相機的快門,記錄著這日出間細微的變化,留存為紀念。?
明朝文學家於慎行對泰山日出的壹段描述:
“頃之,平地湧出赤盤,狀如蓮花蕩漾波面而龠煒不可名狀,以為日耶!已,又壹赤盤大倍於先所見,側立其上若兩長繩左右汲挽,食頃乃定,羽人告曰:升矣。”
清代孔貞喧在《泰山紀勝》裏這樣寫道:“才壹轉睫,倏露半體,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紅,韜光不躍,輪騰而上……”可見,泰山日出是如何的瑰麗迷人了。
東方光芒四射,天被金黃盡染,山樹披起光彩,大地在眼前陡然清晰。壹會兒,日頭便跳過了那雲,世界壹下子變得清晰、光明、溫暖起來。能看到遠處起伏的山,近處的山可以真切地看清楚山體。?
沈浸在興奮之中,我久久不願離去。回過神來看身邊人,遊人們都意猶未盡的,在這裏贊嘆拍攝著這造化的奇觀,與這美景***歡唱。倘若沒有太陽,雄雞如何唱白天下?大地如何芳草碧連天?這,就是日出的恩德及偉大之所在吧。?
旭日東升,江山如畫。這種壯觀奇美,在記憶裏刻下了重重的壹筆。
八: 在神面前-許願
看完日出,我準備下山。
路過碧霞祠的時候,進去燒香許願。壹路上大大小的廟宇香煙繚繞,訟經聲樂不絕於耳,什麽東嶽大帝、觀音菩薩、藥王、財神,壹路走來多有拜神者,這為泰山增添了不少神秘色彩。這裏面供奉著碧霞元君,俗稱“泰山老母”, 按道家之說,男人得道稱“真人”,女子則稱“元君”,泰山老母上通乾象,降靈下土,坤道成女,故稱“天仙玉女”,又因神女碧衣紅裙,所以全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去泰山之前,聽說在泰山老奶奶這裏許願很靈。我為父母為自己許了兩個願,不管它是否靈驗,這只是壹個心願的寄托。
在這千米的山巔之上,天地之間,願望應該更容易實現吧,更何況許願者懷揣著這樣虔誠的信仰,費盡千辛萬苦攀登至此,上天應該也會感動吧!
九: 白天看到的泰山景色
因為夜行泰山,很多景色沒有看清楚,現在下山路上,可以好好看看了。
壹夜未睡覺的我,此刻壹點倦意都沒有,滿眼的景色吸引著我的視線,我只有用相機把它們裝進我的記憶裏。?
極目遠望,滿眼都是生命的綠色,山,起伏連綿,樹,蒼翠挺拔。上空有鳥兒拍翅的聲音,靜的山上,因有了生靈的存在,頓覺鮮活。鳥兒的鳴叫聲從四面八方傳來,卻音同相似。壹只鳥兒被握在壹個孩子手裏,壹坯泥土,頓時有了生命。
面前斷崖間的松觸人心弦,陡然多了壹份對生命的感動。妳如何解釋生命?土地上樹的新綠是必然的事,崖上的松呢,只因了那粒種子要活著,要生根發芽,更要精彩,才有笑世劈石的力量,這種力量,便是希望,心有希望,壹切都有可能。
壹草壹世界,壹木壹乾坤。
過了南天門,衣帶飄飄,擡頭壹看,到了升仙坊,壹個傳說中升仙的地方。從升仙坊回頭壹望,對面遠處山頭上壹小亭獨立在白茫茫的霧海之上,疑是世外仙境。
此時太陽高照,壹片艷陽天。
到十八盤的時候,才看到遠處的山,像是雲海中的小島。近處的山,雲霧在山腰上纏繞。山澗深不可測。這些的組合,宏大,氣勢磅礴. 或許妳能在畫家的山水畫中見到,卻無法想象當真實的情景在妳眼前的時候,妳會體味的有多深。
過十八盤,到中天門,這壹路餓了就在路面泡壹碗面吃,渴了,飲壹捧泉水。累了,就席地而坐,心中無物,暢遊於山水之間,這壹路林木蒼郁,綠蔭籠罩,清幽宜人。
過回馬嶺,壺天閣,從壹個盤道岔口去了經石峪,著名作家汪曾祺在壹篇文章裏這樣寫道:"泰山即使沒有別的東西,沒有碧霞祠,沒有南天門,只有壹個經石峪,也還是值得來看看的"。相傳,西遊記師徒四人曾經把取來的金剛經壹頁壹頁拆開,放在石坪上晾曬,結果等經文曬幹收取時,發現經文早已入石三分了。從此,人們便把這裏取名“經石峪”,把唐僧師徒曬經的石坪稱為“曝經石”。 撫摸那千年的古痕。花崗巖河床上,金剛經就刻在上面。那字筆筆有力,雄渾灑脫。有人說經石峪的年代是北齊,也有人說是唐。因為所有經文“世字下無橫”大約以此斷為避李世民之諱。這小小的猜疑,也能為經石峪增添壹份神秘吧。這裏,能觸摸到歷史的痕跡,感受到世間的滄桑。? 我壹路行走,很多景物匆匆而過,壹路石刻眾多,但留下印象的不多。在過鬥母宮到了萬仙樓的時候,壹塊“蟲二”的石刻引起了我的興趣,“蟲二”是什麽意思?旁邊壹位當地泰山人說,“風月”二字去掉外邊就是“蟲二”,意思就是風月無邊,呵呵,真是壹個有趣的文字謎。 聽朋友說,泰山的石頭都帶有仙氣,於是我壹路邊走邊尋找那圓滑的石頭。終於看到了山泉,在山泉旁找到了壹塊我滿意的石頭,擦幹,仔細用毛巾包好,裝進背包。呵呵,留壹個紀念吧。那山泉在壹根細細的蛇皮管中流淌,有山有必有水, 山水相依。山給人偉岸之感,水能激發人的思維。壹靜壹動,相映成趣。靜得睿智仁慈博大,萬物皆收。動得鮮活,生命流動不歇,千折百轉,閱盡世間萬物,奏得是歡快的樂章。?
泰山不愧是壹座文化名山,歷代文化名人都曾登臨泰山,留下了壹路的詩文、墨寶,壹路走來壹路品,感受著中國文化的底蘊。
在下午壹點,我終於來到山腳,走了將近7個小時的山路,***計行程9公裏估計從明天開始,小腿肚子要酸困壹周。
十: 天子廟又叫岱廟
進入泰安市區,順著街道壹路走下去,過岱宗坊,半個多小時到了岱廟北門厚載門。
關於岱廟,我竟然不知道怎麽寫,這個地方氣勢不凡,相傳是歷代帝王祭祀泰山神的地方,所以又有天子廟之稱。到了這裏我感覺自己歷史學的很差,很多東西聽了導遊的解說才明白。岱廟始建於漢,幾經修繕擴建,如今已是宮闕重疊、亭臺樓閣、古木參天、碑碣成群。
岱廟裏樹木繁多。樹木多是有年歲的古木,幾乎每個上面都寫著它們的年齡,只可惜我沒有壹壹記住。在凝視那些古老高大的漢柏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白為什麽古人總是形容人的品格像柏樹,果然是剛直不阿,高潔挺拔,而且似乎也明白了漢魏風骨的另壹層意義。唐槐的古樸茂盛則更多的給人壹種歷史滄桑感,不知道它挺立在此經歷了多少朝代多少變遷。外面有壹段城墻,應該是後來修建的吧,不過看上去很有回到古時的感覺,我太累了沒有走上去。走上去也成不了古人,呵呵。
在東禦座院北看到這樣壹副楹聯,引得自己佇立許久,楹聯寫到:豈為天下奉壹人,唯以壹人治天下。細細玩味頗多深意。是啊,這是壹種多麽樸素、偉大而又富於智慧的價值觀。
十壹:泰山三美
早就聽說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水。
在壹家餐館,我特意問了服務員這裏的特色菜,服務員給我端出了壹盤白菜豆腐,我覺得詫異:這便是三美嗎?服務員說,這是用泰山水烹泰山白菜與泰山豆腐的“三美豆腐”。 細細品嘗,這菜湯汁乳白,豆腐軟滑,白菜鮮嫩,必是用高湯做底,像這樣純素而鮮的,大概就象是敢素面朝天的,必是天生麗質的真美人壹樣,我方知世上真有淡遠這種滋味。當然這壹盤豆腐被我吃的很幹凈。?
遊曲阜拜聖人“壹山壹水壹聖人”-最後這聖人是必看的,誰讓他是老孔呢??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老夫子真有遠見,知道兩千余年後,有朋友會來他家參觀,老早就出此迎賓之語,我也算是他的遠方朋友了吧,呵呵。
曲阜這個地方很有文化氣息,都是個古老而小巧的古城,四周可見的全是古代風格的小型建築和城墻,還有馬車,完全看不見壹座現代化的建築。城市不大,繞來繞去就那麽幾條街道,其中,孔廟和孔府很近,都是在城的裏面,而孔林則在離城不遠的地方。
我在孔府看到的都是進進出出的大小房間,曲徑通幽,高低錯落,據說這些房間當年都是孔家人居住過的地方。沿用中國傳統的前堂後寢制度,前堂部分有官衙、東學、西學,供處理公務、會客之用,是對外活動的場所,後寢部分有內宅、花廳、壹貫堂、是家族生活的場所。建築功能分區明確、排列井然有序。建築群設計遵循禮教與宗法原則,把壹系列使用功能不同的建築物有主次、有次序地進行排列。對於外行的我,覺得這孔子,“天下第壹人家,天下第壹貴族”,真是名不虛傳!
記憶深刻的是在壹內宅門,見屏風上畫了壹只類似麒麟的怪物,周圍繞著暗八仙舉頭欲吞太陽,據說此獸叫“貪”,吞得金銀財寶還不滿足,還想吃太陽,結果掉到海裏淹死了。孔府內此畫是告誡家人,出門為官不得貪贓枉法。
出了孔府,仿佛走出了孔家壹段輝煌的歷史。
走出不到五分鐘的路程,就到了孔廟。
孔廟是中國現存規模僅次於故宮的古建築群,堪稱中國古代大型祠廟建築的典範。它的建築設計是非常巧妙的,院內 遍植成行的松柏,濃蔭蔽日,創造出使人清心滌念的環境,而高聳挺拔的蒼檜古柏間辟出壹條幽深的甬道,既使人感到孔廟歷史的悠久,又烘托了孔於思想的深奧。那些高揭的額匾,極力贊頌孔子的功績,庭院建築雄偉,喻示出孔於思想的博大高深,也喻示了孔子的豐功偉績。
孔廟給我印象深刻的石大成殿前的杏壇,相傳是孔子向72賢、3000弟子傳授“六藝”講學的地方。站在杏壇之前,仿佛就看到孔子衣袂飄飄,拈須而立,是那樣地威嚴,72賢端坐在那裏,是那樣聚精會神地聽講。從此儒家文化和思想便壹直揮之不去。
還有壹個地方比較有記憶。前往“大成殿”的路上有壹處有趣的建築景觀“勾心鬥角”其實就是農村房屋扳的爪,不過它的扳爪對扳爪,在這巧妙的結合而已,也是古代工匠利用交錯相疊的辦法巧妙的解決了空間利用問題。有這孔府、孔廟的存在,曲阜被稱為東方聖城就不足為怪了。
有字數限制,所以剩下的妳到散文網自己看
這是散文網的,地址:/search/9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