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在日常生活中,相信每個家長都希望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其中培養孩子讀書的興趣的很重要的,下面分享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壹起來看下吧。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1

  零歲,開始培養小小美食家

 培養童書美食家需要從什麽時候開始?答案是,從零歲開始。日本圖畫書出版家松居直先生在壹次演講時,有聽眾問他:怎樣使兒童喜歡書――是靠文字呢?還是靠畫?他的回答很簡單:靠耳朵。

 聽覺是壹種本能,但傾聽卻是需要後天培養的能力。傾聽是壹種非常重要的語言能力,與單純的“聽到”不同,傾聽是有意識地進行有意義的反應。古人說:“讀書養氣”。這個“氣”便是氣質、氣量的“氣”,養有讀書之“氣”的人,必是擅長傾聽的。

 只要妳願意,從孩子壹出生就可以開始給他閱讀的體驗。最簡單易行的方法是為孩子大聲讀書。如果妳現在還沒有開始為孩子讀書,那就從現在開始吧,什麽時候都不算遲。好童書推薦:讀的內容,只要是成人自己喜歡的,讀什麽都可以,當然最好是節奏明快,韻律優美的讀物。

  讀出聲音來

 “大聲”不是聲音分貝很高的意思,而是“讀出聲音來”的意思。進行這種活動,最好變成壹種儀式,比如在大致相同的環境下,在相對固定的時間段進行。不需要太長的時間,每次不超過孩子正常的註意力區間。只要堅持下去,孩子就會成為很好的“傾聽者”。

  圖畫書,符合兒童特點的食品

 在飲食方面,我們會為孩子準備適合孩子的食品,而不是成人的食品。在閱讀上,圖畫書就是適合孩子的精神食糧。選擇好的童書是壹個學習的過程。我們這壹代和上壹代的爸爸媽媽們,多是從童書十分匱乏的環境中成長起來的,多數人除了安徒生、格林外對童書世界幾乎壹無所知。實際上,兒童的文學世界是壹片非常廣闊的美麗世界。

 對於學齡前和學齡初期的兒童來說,圖畫書是最適合他們的讀物。在國外,圖畫書是壹種相當成熟的文學樣式,在英美叫做“picturebook”,在日本叫做“繪本”。最早的圖畫書的作者是英國的波特,大概110年前,她為了安慰壹個病中的小男孩,創作了《兔子彼得的故事》。波特為圖畫書樹立了壹個典範,就是圖畫的表現力和敘事能力絲毫不遜色於文字。

 心理學家對圖畫書的閱讀提供了很多建議。比如,內容要比較容易,要適合孩子的年齡。但“容易”的標準是什麽呢?研究表明,重復的句式、重復的詞語、在同壹系列書中重復出現的人物/動物形象,會降低閱讀的難度。書中句子的長度和復雜性要不能超出孩子的`理解力,使用的詞匯要多數是孩子熟悉的詞,書的長度也要在孩子的註意力範圍之內。

 好童書推薦:經典圖畫書往往有鮮明的藝術風格。比如美國的《GoodnightMoon》,簡潔的文字中包含著詩歌壹樣的韻律,雖然是壹個簡單的 小兔子睡覺的故事,卻制造出壹種夢幻壹樣的。氛圍,不僅可以讓孩子安靜下來,進入夢鄉,對成人都有壹種催眠壹樣的魔力。

 圖畫書不僅圖畫好文字好,而且圖和文字要達到如同理想婚姻壹樣的完美結合。就像松居直所說:“圖畫書不是圖畫加上文字,而是圖畫乘以文字。”如果沒有這種完美結合,至多只能叫做有插圖的兒童書,我們市面上很多童書,大都屬於這壹類型。

  營養搭配,好品味的條件

 如果說食品有主食,也有副食,有快餐,也有精致的美食,給孩子選擇童書,也需要考慮到各種書籍的搭配比例。

 兒童圖畫書的分類有三種,壹種是“故事書”,這種書是兒童的小說;壹種是“知識書”,這種書是兒童的百科全書,比如介紹汽車的書;還有壹種是“概念書”,這種書相當於兒童的廣告,是向孩子“推銷”某種概念,比如“相反”的概念。在兒童閱讀的領域中,這三種書仿佛三種類型的“食品”,當家長為孩子選擇圖書時,需要註意營養的平衡,最好三種圖書都有所涉獵。

 可惜,如今市面上很多童書都是“土豆大餐”類型的。圖畫往往是電腦填色的,顏色看似奪目但其實很呆板。裏面人物和動物的樣子,乍看可愛,但仔細看就會發現那種“可愛”其實都很模式化,看壹本和看十本沒有什麽差別。內容有的是經典童話抽筋剝皮的改寫,只剩下啟承轉合,有的則粗制濫造,禁不起推敲。至於文字,有的閱讀起來毫無美感,有的則完全不顧讀者的年齡。這種快餐類型的書,營養貧乏,制造快,被遺忘得更快,不能成為孩子食譜中的主要成分。

 好童書推薦:比如美國童書大師希爾弗斯坦的名作《失落的壹角》,看似是壹個非常簡單的故事:壹個缺了壹角的圓形,翻山越嶺去尋找自己那失落了的壹角,但找到之後發現有很多新的遺憾,因此他又把那個角放棄了。這個故事3歲的孩子都可以懂,但對於成人來說也很令人回味。

 什麽是好書的標準?魔法媽媽羅琳的偶像――英國作家C。S。劉易斯(《納尼亞王國傳奇》)說:“只能被孩子欣賞的兒童文學,是不良的兒童文學。”好的童書不僅被孩子喜歡,同樣能引起大人的尊重和喜愛。所以不必再為揣度孩子的心思焦慮了,理直氣壯地選擇妳也能喜歡的童書,而不是順應孩子盲目喜歡的“奧特曼”。

  親子***讀,制作美食的過程

 再好的原料,不經過精心烹調也無法成為美食。好的童書同樣需要好的閱讀方法。把讀書當成壹件特別功利的事情,往往就會把讀書的快樂給磨滅了。比如說提問本來沒錯,但讓孩子像應付考試壹樣就很無趣。強迫孩子認字就更是如此。成人應該以玩的心態來和孩子壹起讀書。

 經典的圖畫書如《可愛的鼠小弟》、《比得兔的故事》、《愛心樹》等,應富於情感地讀給孩子;在孩子熟悉之後,可以分角色讀、表演劇、做手工活動等等。溫馨浪漫的書,如《提姆與莎蘭》,適合讓媽媽來讀;而誇張的、帶有陽剛氣息的書,如《我是霸王龍》,可以請爸爸來讀。在讀書之外,還可以拉著孩子聊書,或與誌趣相投、孩子年紀相當的好友壹起舉辦“小小讀書會”。

 好童書推薦:真的有很多特別好玩的書。比如美國的蘇斯博士的書,圖畫誇張、搞笑,看似顛三倒四的文字將幽默的力量發揮到極致。還有日本的“晴天下豬”系列,那種“毒辣”的風格真是笑死人不償命的。

 “玩”書的方法,無非歸結為這樣兩個方面:壹、堅持以享受的心情親子***讀;二、努力營造適合的閱讀環境。正如松居直所說,能夠感受到的是壹種“從內心的深處、從存在的根底湧上的喜悅”。這種喜悅其實才是親子***讀最美好的地方。閱讀並不是修行。成功的親子***讀的秘訣,是與孩子壹起享受閱讀的快樂,通過愛的傳導,讓孩子熱愛書籍,讓快樂閱讀的習慣陪伴孩子終身。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美食家

  給孩子讀童話的幾個基本要點:

  (壹)故事就是故事:

 不少人在文學閱讀中習慣於“對號入座”,在給孩子讀故事的時候,這種傾向更為明顯。比如常聽大人勸喻孩子,故事中的某人如何如何,請孩子也如何如何吧。這是壹種解讀故事的方式,但作為文學閱讀來說,總這麽做未必是好的,甚至可以說是有點糟糕的。幾乎每個人都知道《灰姑娘》的故事,但把自己變成“等待王子拯救的灰姑娘”的女性應該是極少數吧。今天,雖然故事主人公的性格和人生取向我們未必贊同,但《灰姑娘》的故事依然美麗。因為“故事就是故事”,讀故事的高手懂得如何從故事中“跳出來”,也會懂得如何引導孩子跳出來。

 學會保持距離,才能更好地欣賞故事。故事中有善與美,也會有惡與醜,它們都是人生中寶貴的體驗。不知醜惡,也不會懂得美善。從文學欣賞的角度看,故事中的醜與惡(假如不可避免的話)越是形象逼真,故事才會越完美。而在童話中,孩子們終會安全著陸。

 在充分考慮孩子智力與情感的接受能力的前提下,我想不必刻意去回避童話故事中看來陰暗的壹面。同時,不必將故事變成道理,也不必用故事來講道理。故事就是故事,真正優秀的故事,本身具有強大的道德力量。

  (二)語言的重要性:

 童話是文學的,而文學是通過語言來表現的。我們給孩子讀童話,也是在幫助孩子享受、學習文學語言。真正優秀的童話大師常常也是語言大師。收集整理《格林童話》的格林兄弟兩人,本身就是語言學家。為孩子創作過經典童話的中外作家,如安徒生、狄更斯、卡羅爾、王爾德、格雷厄姆、波特、林格倫、懷特、蘇斯博士、恩德、揚松、達爾、巴金、冰心、張天翼、葉聖陶、陳伯吹、孫幼軍等等,在語言上都有很深的功力,也非常懂得兒童的心理。我壹向很頑固地建議大人們,在給孩子讀童話的時候,盡可能選擇原著(包括原著的好譯本),少用各種去皮卸骨的改寫本、縮寫本。

  (三)圖畫的重要性:

 除了能直觀地培養孩子形象思維能力外,圖畫在兒童閱讀中最大的功能是愉悅,它使孩子能很容易接受,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文學的、藝術的熏陶。給孩子讀童話,盡可能選擇插圖好的讀本,最好是選擇真正的圖畫書。真正的圖畫書,不是那種文字配上說明性的插圖的書,圖畫書中的圖畫本身也是能講故事的,文字的敘述和圖畫的敘述各有優勢,不可替代,相映成趣。

  (四)擇優的重要性:

 給孩子讀包括童話在內的書籍,目的在於讓孩子獲得閱讀的習慣,保持對閱讀的熱情。壹般來說,在閱讀的問題上,應當給孩子足夠的選擇自由。但童年的時光非常短暫,孩子也並非生來的閱讀專家,所以大人還是應該盡可能為孩子選擇優秀的作品,漸漸培養孩子擇優的能力。

 由於童年的缺憾,許多大人十分缺乏童話閱讀的經驗,除了知道格林童話、安徒生童話外,對中外兒童文學世界的優秀作品幾乎壹無所知。實際上,這是壹個十分廣袤而美麗的世界,中外現當代的童話經典多得不勝枚舉,而以圖畫書的形式表現的優秀童話,在當今世界上也已經形成了非常宏大的潮流。如今的孩子們,真是十分幸福!只要我們這些大人,能夠靜心反思,虛心學習,就能從這個美麗的世界淘得無數的寶貝。

和孩子壹起成為童書的美食家2

  圖畫類童書的妙處

  廣泛積累,為寫作打好基礎

 我小時候特別喜歡聽故事,尤其是喜歡大人拿著圖畫書給我講故事。不論是什麽內容的故事,只要是有人願意給我講,我都能聽得津津有味,如果能配合壹本精美的圖畫書來看圖說故事的話,那我的興趣就更加高漲了。等我自己認識壹些字和圖畫之後,我還主動去找壹些圖畫書來看,並且壹邊看壹邊說,自己給自己講故事聽。

 等到讀了小學三年級之後,便開始有作文課了。在很多同學為寫作文大傷腦筋的時候,我的寫作才能已經得到了老師的壹致好評。其實我也沒受過什麽特別的訓練,如果您問我為什麽作文能寫這麽好,我當時還真說不清楚。直到後來長大之後才逐漸明白,我之所以能夠擁有較好的寫作天分,就是要歸功於小時候的廣泛閱讀,圖畫書看得比別人多,說得比別人多,寫起來自然就流暢了。

  在圖書中體會自然的人性

 不要從功利的角度來看待“讀圖畫書”這件事。對於孩子來說,每壹個有趣的故事都是童年的美好回憶。

 有壹個《米諾貓上街去買魚》的故事,我和女兒都非常喜歡,大意是壹位老爺爺身體不好,於是請小貓米諾去幫他買魚。小貓米諾壹路上總在尋思:“我自己把魚吃了吧,然後回去向老爺爺道個歉。”找什麽理由呢?比如魚壹直在哭,很可憐,所以把魚放了;魚突然長了翅膀,飛走了;碰到了壹只饑餓的貓,把魚送給它吃了……那又該怎麽道歉呢?是要裝可憐,還是直接乞求原諒?還是壹邊道歉壹邊表演雜技,來逗老爺爺開心呢?

 這個故事我壹直很喜歡,因為故事的內容既有趣又人性化,結局還很溫馨、幽默。孩子可以看到壹只貓沒有壓抑它的天性(愛吃魚),也沒有為自己的想法辯護(想吃魚),壹切都很自然合理,如果說小貓米諾壹路上總是在想如何忍耐著不吃魚的話,那麽這個故事就有點壓抑自我、否定自我,就有點太過於做作,而失去了原有的幽默和趣味了。

  看圖說話,發揮無窮想像力

 那些配著大幅圖片的圖畫書,甚至是通篇找不到幾個字的“無字書”,正是訓練孩子講故事、寫作文的最佳教材哦。因為色彩豐富、可愛異常的圖片比壹個幹巴巴的作文題目有趣得多,孩子寫起來也更有積極性和創造力。

 孩子學不到東西或者是不願意學,多是因為他們覺得無趣或是受到了逼迫。看圖畫書本來就應該是壹件沒有壓力的事情,就讓孩子輕松地去看吧。至於他們能學到什麽,並不是壹兩天能夠看得出來的,這時家長要做的就是——耐心等待!

  圖畫類童書的妙處

  1、學齡前兒童的閱讀應該以圖畫書為主

 給孩子選書要符合成長發育的特點。壹般是按照1~2歲、3~4歲、5~6歲,這樣來區分,經歷的過程是,圖畫、繪本、漫畫、故事書等。從以圖為主,到文字量逐漸增多的過程。

  2、不要過分關註年齡和閱讀書目的對應性

 有的家長問3歲的孩子該讀什麽書,或是問小學三年級的孩子應該讀什麽書。這是比較難回答的問題。課外閱讀不是做功課,不存在哪個年齡哪個年級該讀哪些書的問題。壹本書適不適合孩子看,最主要的。是看他願不願意看,只要孩子願意,就可以。不要人為拔高,也不要人為阻礙。

  3、要擇選正規出版社所出的作品

 通常,好的出版商出的繪本壹般都是有質量保障的。

  4、選擇獲得童書大獎的作品

 例如:美國凱迪克大獎(繪本屆的奧斯卡)英國凱特格林威獎國際安徒生獎美國紐伯瑞兒童文學獎信誼圖畫書獎獲獎作品……

  5、“家長希望孩子看的”和“孩子自己想看的”兩方面要結合起來

 孩子太小的時候需要家長選,但孩子上學後,能自己閱讀了,就要給他壹定的主動選擇權,家長不要“書書代勞”。

 有些書買回來,孩子不喜歡看,適當誘惑即可,如果孩子實在不願看,也不要強求。尤其當這本書是孩子自己選的,家長切不可因為孩子不願去讀就責怪說:這不是妳自己選的嗎,怎麽買回來又不讀了。

 這樣說會傷害孩子自尊心和閱讀興趣。這方面浪費壹些錢也是合算的,重要的是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讓他們找到喜歡的圖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