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至這天,在我國北方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
諺雲:“十月壹,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
相傳,醫聖張仲景告老還鄉時看到受凍的百姓,便用羊肉和壹些驅寒藥材以及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樣子,做成壹種叫“驅寒嬌耳湯”的藥物,施舍給百姓吃,人們吃下祛寒湯後渾身發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
老百姓從冬至吃到除夕,抵禦了傷寒,治好了凍耳。
後來,每逢冬至,人們便模仿做著吃,形成了習俗。
餃子是壹款營養豐富的 美食 ,但是究竟如何用 健康 的方式去吃餃子,妳知道麽?
聽壹聽 河南省中醫院肝膽脾胃病科名譽主任李鮮教授 怎麽說
1、羊肉餃子餡
中醫認為羊肉性溫熱,冬至吃可起到溫陽作用,幫助機體驅寒,還有溫養臟腑的作用。
《金匱要略》裏面就有以羊肉為原料的當歸生姜羊肉湯,溫中補虛,祛寒止痛,利於 養生 。
上面講的張仲景“祛寒嬌耳湯”就是用了羊肉餡補溫驅寒的功效。
2、香菜餃子餡
傳統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發汗透疹,利尿通便,驅風解毒。
《本草綱目》說:“胡荽辛溫香竄,內通心脾,外達四肢。”
《羅氏會約醫鏡》謂:“辟壹切不正之氣,散風寒、發熱頭痛,消谷食停滯,順二便,去目翳,益發痘疹。”
中醫認為香菜性溫味甘,能健胃消食,發汗透疹,利尿通便,驅風解毒。
3、韭菜餃子餡
韭菜子性溫,有溫補肝腎,壯陽固精,暖腰膝的功效。主治腎虛陽痿;裏寒腹痛;噎膈反胃;胸痹疼痛;衄血;吐血;尿血;痢疾;痔瘡;癰瘡腫毒;漆瘡;跌打損傷。
4、小茴香餃子餡
小茴香的種子是調味品,而它的莖葉部分也具有香氣,常被用來做包子、餃子等食品的餡料。
中藥小茴香,性溫,味辛,歸肝、腎、脾、胃經。功能溫肝腎,暖胃氣、散塞結,散寒止痛,理氣和胃。用於寒疝腹痛,睪丸偏墜,婦女痛經,少腹冷痛,脘腹脹痛,食少吐瀉等癥。
1、醋: 醋具有良好的 養生 功效,可幫助降脂、降血壓,吃餃子蘸醋也可起到調味、解膩的作用,不過患有胃潰瘍或胃酸過多的人則不適合吃醋,以免使胃酸增多,刺激胃腸粘膜,加重潰瘍。
2、醬油: 另外,有的朋友吃餃子時習慣蘸醬油吃,這則是不大 健康 的,配醬油會讓人攝入額外的鹽,不利於心腦血管 健康 。
3、辣椒油: 而辣椒雖然能刺激發熱,但屬於辛辣刺激之物,並不適合寒冷幹燥的冬季,也不適合陰虛體質的人食用。
4、生蒜: 就生蒜瓣吃餃子雖然過癮,但也屬於辛辣之品,對於有胃病的朋友們來說,還是少吃為妙。
餃子湯屬於溶解了澱粉的熱湯,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從而幫助消化。不過,飯後喝湯難免會導致過量飲食,因此可改為飯前喝湯,壹小碗即可;若吃完餃子感覺很飽了,就不必再喝湯,以免加重胃的負擔,導致胃部飽脹、墜脹不適。
餃子相對來說並不是特別好消化的食物,所以在吃完熱乎乎餃子後不要著急躺或坐著。站立壹會或慢走壹會,都會有助於胃腸道的消化。
開開心心過冬至,健 健康 康吃餃子!祝大家冬至快樂!
李鮮,主任中醫師,教授,碩士生導師,博士學位指導老師,河南省中醫院肝膽脾胃病科 名譽主任,第六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中華中醫藥學會慢病管理分會 副主任委員,世界中醫藥聯合會消化專業委員會 常務理事,中國民族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 常務理事 , 河南省中醫中西醫結合脾胃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河南省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專業委員會 副主任委員 ,全國首批肝膽病咨詢專家,河南省保健會診專家。
李鮮教授從事臨床工作近四十年,曾先後跟隨國醫大師張磊、熊繼柏等教授學習,諳熟經典,中西醫貫通,博采眾方,擅長運用中醫整體思維辨證施治消化系統等疑難雜癥。如胃脘痛、腹痛、脅痛、頭痛、低熱、眩暈、咳嗽、心悸、失眠、虛勞、泄瀉、月經不調、更年期綜合征及亞 健康 體質調理等。發表國家級論文30余篇,出版醫學專著10部。
坐診時間:周壹上午,河南省中醫院本部(東風路)門診四樓名醫堂出特需門診,限號15位;周三上午,河南省中醫院西區醫院名醫堂出診,限號 20位;周二、周五全天,河南省中醫院本部(東風路)專家門診。
李鮮教授研究生 孟海洋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