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方法
面條制作,首先將面粉用水和成不軟不硬的面團,再使用搟面杖搟成薄片,然後用刀切成條狀,其粗細寬窄根據食用者的需要。
所謂蒜面條,顧名思義,就是把搟好的面條與時令青菜葉在沸水鍋裏煮熟,撈進涼開水裏饤壹下,再盛在碗裏,澆上蒜汁調料,就可以調和著食用了。嚴格意義上說,蒜面條與撈面條是有區別的,因為撈面條可以配制各人喜歡的鹵汁與炒菜,俗稱"臊子",而蒜面條只澆上蒜汁壹類的調料。
註意事項
蒜面條好不好吃,關鍵在於調料,所以蒜面條的蒜汁制作是很有講究的。先把適量的食鹽在蒜臼裏搉成很細很細的粉末,再放進去生姜搗得很碎,把炒熟的芝麻搉碎,搗進去壹段大蔥白兒,接著搉碎什香、藿香,如果沒有另備的辣椒油,還需要根據需要搉進去適量辣椒。最後搉大蒜瓣,蒜瓣不能搉很爛,要有像蚰子牙那樣的顆粒最好。這些東西全部搉好,就可以倒進去適量的小磨香油,用羹匙順時針反復攪得混為壹體,最後倒進去香醋,依舊順時針反復攪動,直到攪成為糊狀才好。吃面條的時候,把已經制作好的蒜汁澆在面條上,再加壹點辣椒油,邊吃邊拌,那香味不敢說能沖得妳跌個屁股墩兒,也讓妳聞之把不住流涎。
有人可能會說,以為是什麽好玩意呢,妳嘮嘮叨叨說的不是非常普通的家常飯嗎?是的,就眼下的生活水準來說,蒜面條確實是再普通不過的家常飯了。但是,在過去物資不很充裕生活相對困難的年代裏,要是能酣暢淋漓地吃壹碗蒜面條,那也是人們企望中的事兒啊!我的故鄉有人老幾輩子流傳下來的壹首童謠,是這麽唱的:"篩籮籮,打筐筐。誰來了?妳幹娘。做啥飯?搟蒜面,不吃不吃三大碗!"足以說明,只有客人來了,才能有機會吃上蒜面條。客人來了,家裏主婦洗手做蒜面條,鍋上竈下忙碌壹陣,然後用陶制的粗瓷白大碗盛裝做熟的面條,面條壘得高出碗邊,上面留有壹個圓錐形的尖尖,這樣才顯得主人待客熱情誠懇不"奸"。客人端起來蒜面條碗放在嘴邊,面條高得齆住鼻子擋住眼,"呼嚕呼嚕"吃得場光地凈,再來半碗原湯化原食的煮面條白湯喝下去,那個愜意是無以言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