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求美文,寫重慶人吃火鍋的時尚

求美文,寫重慶人吃火鍋的時尚

火鍋,重慶火鍋 文 / 柏榴村

這次黔渝之行,收獲之壹是品嘗到重慶火鍋的情、景、意、境,真可謂深之其中三昧。

第壹次吃到重慶火鍋,大約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我們壹行人從成都到重慶,由重慶公交二公司接待,遊覽了縉雲山、北溫泉,參觀了渣滓洞、白宮館以後,來到當時名響整個中國的在解放碑附近的好吃街,品嘗到具有麻辣燙風格的火鍋,久久不能忘懷。

事隔壹二十年,2009年5月22日(星期五),遵義正是放晴的好日子。上午秋麗、思鄉、大懷、沈月、春花秋月等到網友老土集多年心血而創建的遵義第壹溫泉體驗。下午3時,大懷、老謝、李乾等壹行6人乘大巴,晚6時40時至重慶南坪。這時正遇上壹陣急劇的暴雨。下車後,壹車托要用壹輛黑的搭乘我們6人,真有些不可思意,我們拒絕了。此時正是下班高峰時間,我們壹行人拖著大包小包,被雨淋得像落湯雞似的。大懷想高價請停靠在壹邊的的士搭乘我們,正談時,我們看到壹輛開往解放碑的公交車來了,便荒不擇路似地擠上了這輛公交車。擠擠搡搡地到了解放碑。拖著大包小包,繞了很大的彎子才找到網友牛牛兄弟為我們安排好的渝中區西來寺8號西圖賓館(西南圖書大廈)。

安排停頓下來後,首先是解決肚子問題。有人告訴我們,賓館對面的齊齊火鍋很有名。裏面裝飾得富麗堂皇,但卻不是管肚子飽的地方。於是,我們順著民生路往上走,找到了壹家門面低於街道,須下很陡的臺階才到店堂的火鍋店。這家火鍋店招牌正面寫著巴味火鍋,串串香,葷素兩角。兩側分別寫著經濟實惠、菜鮮味美。壹進店堂,裏面十來張桌子,全部坐滿了。我們正準備退出時,店主說,有壹桌客人正好吃完了,準備退席,這樣我們6人才有壹方座席,從容品嘗重慶火鍋。店堂內坐的幾乎全部是重慶當地人,氣氛十分熱烈。熱氣騰騰的火鍋,再加上啤酒助興,人們說話的嗓門自然就高了些許,但這並不妨礙他人。因為,在另壹些桌子上,朋友們三三兩兩也是壹邊燙著葷素菜肴,自由自在地吃著;壹邊高談闊論、神侃亂聊。在這店堂裏,葷素菜均放在壹個像書櫃的食櫃中的長方形的白色大搪瓷盤中,由著自己揀,自己拿。到頭來,店主按妳面前的竹簽計數算賬。那份自在,那份隨意,似乎使我們每個人有容進重慶人之列的感覺。加上那歡聲笑語,更有如到家的感覺。

第二天中午,是大老莫請分兩批抵達重慶的同學***聚中餐。加上貴賓雨寒***11 人,兩口火鍋,在洪崖洞吊腳群樓之間的浪漫情火鍋店用餐。觀洪崖滴翠,逛山城老街、賞巴渝文化,燙山城火鍋、看兩江匯流,品天下美食,這的確是壹處十分高雅、十分完美、十分浪漫的地方。溫馨的店堂裏,裝飾時尚且不顯得張揚。壹排排桌椅整潔明亮,給人舒適感。小巧的不銹鋼食架上放著各種合口的菜肴,放在身旁供妳隨時取用。服務生的動作麻利、殷勤。在這裏燙火鍋,其意義不僅在吃上,正所謂:開燙有興,哲理啟人。通過燙火鍋,大家品味到重慶山城的文化,品嘗到麻辣湯中所孕含著的和諧與溫馨,情趣和意境。在這裏,妳就生活的主人。

下午近5時,網友落空帶著妻子及兒子、兒媳開著兩輛小車,來到賓館接我們到南山吃火鍋。這時李乾、老謝因搭乘的是當晚的飛機,沒有與我們壹起前往。車經過長江大橋繞到南岸。壹只手夾著壹雙筷子的大型雕塑標明這裏是重慶的美食街。雲集著如陶然居、外婆橋等多家重慶知名餐飲企業。再繞上南山,在壹標有快活林老火鍋處,車停下來,稍作調整,落空等人留下來,等著從內江乘大巴、轉的士趕來的落英和小英子。兩乘小車10人,來到南山黃桷埡鎮金竹村怡寧火鍋休閑山莊吃火鍋。

據相關史科記載,黃桷埡、老廠原為重慶通往貴州馬幫大道上的驛站,過往驛站的馬幫馱隊、商賈川流不息。由於多系匆匆忙忙的過路客,大多為趕時間忙於生計,在驛站就餐上,力求簡便、快速、節約,但又怕因飲食不潔帶來路途上的不便和麻煩。精明的店家抓住客人的心理,運用骨頭湯、佐以花椒、辣椒、鹽等原料熬制湯鍋燴菜、燴雜碎,素中見葷,現煮現吃,並以當地作坊釀制的糧食酒助興,十分經濟實惠。這種既高溫消毒殺菌又除濕、開胃、出汗,使人毛囊通達暢快的用餐形式立即贏得了過往客商的青睞,從而生意興隆,成為馬幫驛站上的壹道特色美食,形式重慶陸路火鍋的風格。

怡寧火鍋休閑山莊是名符其實的山莊。山旁的公路上和簡易的停車場裏擺滿了各種不同型號的小轎車、面包車。滿山遍野的果樹林,成階梯形地種有梨樹、枇杷樹等果樹。在這果樹間,涼亭裏、花叢間,擺放著燙火鍋用的石桌和凳子,壹層層,壹層層地從山腰壹直往山上擺。食客掩在果樹林、花叢中燙火鍋。鼎沸的人聲打破了山林的寂靜,滿山遍野的燈火與星月交相輝映。服務員穿行在山坡的石階小路上,為食客端茶送水,托菜送酒,緊張而繁忙。在這裏燙火鍋,猛吃海喝,腸撐腹鼓,給壹種莫名的興奮感。那菜似乎是剛從農田摘來,那肉魚透著壹個“鮮”字。這使我不得不驚嘆,重慶人吃火鍋,真吃出了品味,吃出了野趣。在這裏,妳就是大自然的主人。

吃完火鍋後,主人落空網友又帶我們到“壹棵樹”觀景臺看重慶夜景,到“五壹”剛通車的長江大橋去參觀,那份盛情使人久久難忘。

兩天裏,三處火鍋,體現的是俗、雅、野三種情趣。三種情趣,各有千秋。誰也不會輸給誰,各有長處,各有文章。俗有俗的從容,雅有雅的姿態,野有野的追求,盡領重慶火鍋文化之****。麻、辣、燙,可咀嚼人間百味;俗、雅、野,卻折射社會需求。正如壹首《火鍋賦》中所說,“遠朋近友,笑臉臉迎。無論三五小酌,婚筵壽樽。喬遷升學,入伍添丁。既宜情侶私語,不妨侃爺高聲”,那生活的情趣都溶於這麻辣燙的火鍋之中。

這就是我領悟到的火鍋——重慶火鍋。

重慶火鍋麻辣燙

類型:散文 作者:李庭芳 2007-2-14 發表於 紅袖添香

還在9次特快列車上,就聽人說起重慶火鍋麻、辣、燙的特點,使我這個酷愛各地風味小吃的“美食家”聽著直流口水。我想,到重慶以後,壹定要好好體驗壹下麻、辣、燙的滋味。

到了重慶,幾天的會議非常緊張,可是,我心裏仍壹直惦記著“麻、辣、燙”。直到會議最後壹天的下午,才有空兒約幾位朋友上街。

為了吃火鍋,我們來到壹家深巷裏的餐館,店堂幹凈整潔,環境幽雅,重慶火鍋的桌子是特制的,中間有個圓洞,裏邊放著壹個大號煤油爐(有的用液化氣竈),上邊支著鍋,鍋裏用鐵板分成“九宮格”。圓洞周圍的桌面上,放滿了吃火鍋可涮的各種菜肴,有毛肚、鴨腸、魷魚片、鮮魚段、黃鱔段、肉片、豬腰、雞爪以及各種蔬菜等。我們剛剛坐定,服務小姐便將煤油爐的火擰大,片刻,鍋裏醬黃色的汁湯開始沸騰起來。據主人介紹,鍋裏的鹵汁是由牛油、香油、花椒、幹辣椒、生姜、豆瓣醬等原料熬制的,每人面前放著壹只小碗兒,裏邊是由香油、味精、蒜泥等配制的小料。

鍋裏的湯汁翻滾著,蒸騰的熱氣中飄散著誘人的香味兒。我咂著嘴抑住直往外流的口水,手裏舉著筷子急於動手,但又不知怎麽個吃法。主人見狀莞爾壹笑,然後抄起筷子,夾起壹片毛肚在翻滾的湯汁裏涮了片刻,又蘸了蘸碗裏的小料吃了起來。我夾起壹個雞爪,學著主人的樣子,在湯裏涮了壹下就要吃,被主人攔住了,說:“不同的食品,需要不同的時間。毛肚時間長了不好吃,雞爪時間短了咬不動。”於是,我又轉而涮毛肚。當我吃第壹口時,首先感到的是燙,其次是辣,隨之是麻,在咀嚼過程中感覺到的卻是香。我剛嚼了幾下,肚裏似有只小手抓了進去,癢癢的怪舒服。接著,我就掄起了筷子,壹口接壹口地涮開了。什麽鴨腸、土豆片、藕片、粉條、空心菜……凡是桌上有的,我都要嘗嘗,儼然壹個十足的饕餮之徒!不壹會,渾身的汗就下來了,鼻涕、眼淚壹齊流,手帕也擦濕了。此時,我擡頭看了看同桌的幾位朋友,情形也與我相似,他們已用完兩沓餐巾紙了。這時,我才充分認識到餐巾紙的用處。據主人說:在這裏吃火鍋,要不用5沓餐巾紙,就算沒吃過癮!

在重慶期間聽人說,這種火鍋始於叫花子。封建社會時期每當寒風吹來,叫花子就在破廟裏支鍋點火,將討回的各種剩菜剩飯壹起放在鍋裏邊熱邊吃,既驅寒又果腹。隨著時代的發展,火鍋進入百姓家庭,形成了麻、辣、燙的風格。不過,此時的它仍屬“下裏巴人”,登不了大雅之堂。改革開放以後,重慶火鍋有了驚人的發展,各大賓館、酒家都有了火鍋。所涮菜肴越來越高檔。如今,城內已辟有壹條火鍋街,名曰“好吃街”,外商也在此開辦了火鍋城,每年12月份還要舉辦“火鍋節”。火鍋品種亦不斷出新,有適應外地人口味的清湯火鍋,有既麻辣又不麻辣的鴛鴦火鍋,還有藥膳火鍋等。

每當華燈初上時,重慶街頭到處可見各種風味的火鍋小吃攤,它們徹夜爐火不滅,香氣飄遍整個山城……

美哉,麻、辣、燙火鍋!

豆漿無限暢飲的火鍋店

周五的晚上總讓人很輕松。因為可以放兩天假好好地放松壹下。天漸漸地冷了。我們部門的幾個女孩子決定去吃火鍋。這次去的地方我聽說過,在上海也開了好幾年了。只是火鍋店實在太多,所以壹直也沒空去。這次既然有這個機會,那麽就壹起去吃壹次不壹樣的火鍋吧。

這個店就是蘇武牧羊,壹看店名就知道,這個店打得是羊肉火鍋。其實不然,進去壹看菜單,這裏其實推崇的養身火鍋。起這個名字也是因為蘇武當年雖然在很惡劣的條件下茹毛飲血,卻也活到八十多歲,於是很多人就覺得是因為和他壹直喝羊湯吃羊肉有壹定的關系。

因此這家店除了羊肉,所有的鍋底都放了中草藥等鋪墊,而且我看了下,純辣的鍋底好象很少。都是白湯鍋占多數,雖然有鴛鴦鍋底,但最終我們還是選了個菌菇鍋底。

選擇要涮的菜品是讓人很頭痛的事。因為分量是很難控制的,於是由我壹個同事小W先點。她劃了蘿蔔豆苗和豬腦,我壹看,吃了這麽多火鍋,從來沒點過這三個菜來涮,腦袋裏問號壹連串。蘿蔔豆苗我還是吃過的,這豬腦是從來沒吃過。於是問:“這個豬腦好吃哇?什麽味道啊?”小W說:“好吃的,有點象豆腐但比豆腐好吃。”小O也在壹邊說:“對的,很好吃的。我家壹直清蒸吃的,只是這幾年菜場裏很少見到了。估計都直接提供飯店了。”聽她們這麽壹說,我也放心了。

我點的都是很中規中矩的菜品:牛百葉、凍豆腐、生菜、燕餃、粉絲、魚豆腐、魚竹輪。我同事又點了小乳牛肉、肥羊肉還有這裏的特色羊肉,以及發菜、裙邊菜、金針菇等等。等到鍋底上來時,滿滿壹鍋子各種菌菇,我們急忙把金針菇給退掉了

這裏的醬料是自己去拿的。我們去拿了川琦醬,壹種辣的,壹種不辣的,花生醬是壹定要的,壹種純花生醬,壹種放了腐乳的花生醬,還有沙茶醬。我喜歡川琦麻辣醬,壹點辣卻很鹹鮮。

看見每桌上都有壹大桶的豆漿,我覺得很奇怪。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裏的豆漿是暢飲的,難怪呢。可我從來沒有用豆漿就著火鍋喝過。感覺豆漿都是就著油條的呀。怎麽現在也跑來占領新市場了呢。既然是免費的,自然要叫壹桶喝喝看。很快,每個人都喝上了豆漿,感覺沖得蠻淡的,喝著還挺舒服。

開始我們這個鍋底火很小,等了很久都不見有動靜。這裏的服務態度倒不錯。給我們換了罐新的液化氣,這鍋湯開始沸騰了。就在等湯開鍋的時候,我們還點了烤羊肉串和烤雞翅膀。這個羊肉串那是相當不錯,很嫩的,味道也不是特別鹹。這個雞翅膀就很嚇人了,大得要命,是個雞全翅。大得讓人懷疑是不是鵝的翅膀,由於翅膀太大,味道進不去,很淡,要蘸著醬料吃。

湯開了後,我們把各種菜品都倒在裏面,沸騰的湯壹下就安靜了下來,剩下我們幾個人啃著雞翅膀齊齊刷刷地盯著鍋裏。待到湯再次沸騰時,撈燕餃的撈燕餃,涮羊肉的涮羊肉,十分地熱鬧,大家妳壹言我壹語,氣氛壹下就熱了起來。“豆苗,豆苗”小W叫著自己點的豆苗。我也湊熱鬧夾了壹筷子,無聊地讓豆苗在沸騰的火鍋裏從壹邊往另外壹邊來回遊了三回,就看見它們壹根根得柔軟了,哈哈,原來這麽容易熟啊,還不褪色,碧綠碧綠的。咬在嘴巴裏清香得很。

這時候我想到角落裏的那壹盤豬腦。於是我說:“可以涮豬腦嗎?”小W說:“豬腦妳們沒涮過,少涮點有些人吃不慣了。”恩,有道理,我小心地夾了壹塊趕緊放進勺子裏,其實是很難夾起來的,所以要趕緊放到勺子裏。估計是半個腦子,小L坐在我邊上說:“妳涮好了給我嘗壹點。”我點點頭,開始涮。小W和小O各自都拿了整個腦子,很豪邁地把盛了豬腦的勺子往鍋裏壹放。壹鍋子沸騰的水中間,兩個半的豬腦正在由粉紅色變成白色。邊涮還要邊把豬腦撥開,不然裏面可能會不熟。在壹邊的小Z看著說:“這個還真不能多看,看多了覺得很肉麻的。”給她這麽壹說,我也覺得有點。

豬腦總算熟了,小Z在小W的勺子裏夾了壹小點,放進嘴裏立即就吃不消地吐了出來,說:“有股奇怪的味道。”小L也從我涮的勺子裏夾了壹點點,看見她艱難得咽下去,我開始尋思著要不要吃。看看小O和小W都在吃得津津有味。我決定試壹試,於是夾了壹下塊,那味道是比較腥氣的,可是口感卻很好,就象大棒槌骨裏的脊髓壹般,比豆腐細軟得多。只是那味道吃多了確實讓人受不了。開頭幾口我還吃得蠻開心,之後就覺得口腔裏充滿了腥氣,有點覺得惡心了。最終我吃完了半個腦子。我想,如果下次再點豬腦,可能我連半個也吃不下。口感好卻很腥氣,還真是很矛盾耶。

這時,我發現豆漿還真是不錯,它沒有酸奶那麽濃稠粘口,又沒有汽水那麽脹胃,而且還暖和和的。它就象把梳子,順著食道往我的胃裏,把那些不同口味的丸子啦,肉啊,菜啊梳理幹凈。還真的很舒服呢。

吃到最後,我發現自己還真吃了不少,估計都是因為豆漿的梳理功能。而且這家店的熱空調打得很低,所以吃火鍋絕對不會大汗淋漓,更不會覺得悶熱。所以在這裏吃火鍋能不能長壽我不清楚,但是絕對是可以讓人吃得很舒服和暢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