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美食做法 - 閩南有哪些習俗?

閩南有哪些習俗?

閩南的風俗:

1,沙塵天

年終大掃除。為了迎接新年,人們用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和甘蔗葉綁成的長撣子來清掃房角梁上的灰塵蜘蛛網,還用“桌布”來清潔各種農具和物品。“掃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幹凈,讓我們以清爽的方式度過接下來的壹年,同時也是為了趕走疫情,掃除瘟疫,祈求來年平安。

2.蒸碗和蒸糕

過了浮塵節,在閩南很多地方,如泉州、晉江、石獅等沿海地區,為了過好春節,就要蒸“碗餅”,也叫“燒餅”。在閩南語中,年糕越“肥”越好,因為“肥”意味著致富發達。

蒸“碗餅”必須先“發酵”,因此“碗餅”意味著能夠發展和發財。而且,當米粉發酵並用大火蒸熟時,蛋糕的頂部會裂開,這意味著“微笑總是張開的”,象征著全家人的幸福和快樂。“碗糕”大多是用糖蒸的,是甜的,這意味著生活是甜蜜和吉祥的。

3.貼春聯

除夕之夜,人們把家裏所有門上的舊春聯和祝福摘下來,換上新的。在壹些地區,貼春聯通常由男性在家完成。結果,家庭變得煥然壹新,其樂融融。

4.尊重上帝

祭天是每年正月初壹最隆重的儀式。在新年的第壹天,我們祭拜和祈禱天堂,今年將是壹個大豐收。孩子壹對上(零點),鞭炮齊鳴,人們就在家裏的大廳裏設案,擺上三祭、水果、綠茶、黃金等供品,燒上三盆香,點上蠟燭,拜“神”,祭拜祖先。這種犧牲壹直持續到第四天。

5、打開的是

除夕夜,家家戶戶聚在壹起吃團圓飯,家裏的長輩會先給家裏的孩子發紅包,然後跳火。大家聊天玩耍,晚上熬夜到12點的鐘聲敲響,迎來新年。在“敬神”的同時,家家戶戶放鞭炮、開門迎春,俗稱“鄭愷”。

擴展數據:

1,何正

早上,男女老少起床洗手,穿上早已準備好的新衣服。早餐壹家人吃面條和雞蛋,雞蛋是去殼的,意在去除黴味,迎接好運。面條象征著長壽。早飯後,我出去拜訪我的鄰居和親戚,並微笑著迎接他們。第壹次見面時,我不得不互相說“祝賀”,俗稱“賀正”,這也意味著要在元宵節之前拜年。當客人上門時,他應該提供糖果,蜜餞,或喝甜茶和咖啡使客人“甜蜜”以顯示壹個甜蜜的開始。

2.集體崇拜

所謂“團拜”,即使村民去村裏最大的祠堂拜神,也是早上八九點開始。團拜的起源與村民的生產息息相關。在祠堂祭神時,有壹個最重要的儀式叫“祭杯”。“杯”流行於福建南部和臺灣省,也叫“博杯”和“折騰”。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閩南地方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