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註美食+社交
豆果網倡導用戶走進廚房、親自動手制作美食。對於喜歡做菜的網友,豆果網拳頭產品“菜地”信息分享平臺,每個用戶擁有自家單獨的頁面,在這“壹畝三分田”裏,用戶可以發布自己最新研制的菜譜,上傳照片,抒發做菜的心情,還可以“關註”別人的“菜地”,收藏別人發布的美食菜譜,或者互動留言進行交流。這聽起來有點像微博了。
對於喜歡美食,卻只動口不動手的,豆果網則以“美食日記”社交平臺,不管用戶在外面吃到什麽美食,還是自己偶然搗鼓出來的好東西,都可以在“美食日記”上記上壹筆。打開這本網絡日誌,哪個朋友哪天吃了什麽美食,壹目了然,用戶對這些美食也可以“分享”、“評論”。這聽上去也很像微博了。
得意的“智能找菜”
作為壹個垂直細分的網站,光是壹個自由交流平臺是不完整的,還需體現其專業垂直特點的功能和用戶體驗。在眾多的用戶體驗創新中,王宇翔最得意的還是“智能找菜”。在長期的用戶行為跟蹤及分析中,王宇翔發現,用戶在使用網站的時候,更多的是輸入原材料來搜索,而非是菜式的名字,所以用戶的問題經常的並不是“我可以做什麽菜”,而是“我買了這幾樣材料,可以做出什麽菜來?”豆果網於是強化了搜索功能,改成輸入原材料,就可以找到用這個食材能夠做的菜。
豆果網對其最重要的內容———菜譜,采用菜譜圖書的排版方式,左圖右字,主料、輔料清晰列明,步驟則在下方分點寫出,壹目了然。
手機端的推出,則讓豆果網變成壹款手機移動美食資訊平臺,甚至還可以根據時令的變化,推送不同的應季美食和專題給用戶。在功能上也實現了用手機語音搜索,更方便在廚房中使用。
不過,面對用戶眾多的需求和意見,有些甚至互相矛盾,“希望在豆果網實現購買、希望有語音、視頻類的服務……”對這些反饋意見的整合、分析,就是果豆網將來的樣子,王宇翔認為,豆果網首要的任務是讓不會做飯的人上來學做飯,接下來才是跟朋友分享,這些需求對應的服務,哪些是豆果網可以做的,哪些可以逐步推出,應有輕重緩急,壹步壹步來。
豆果網不止提供壹個交流平臺,還對用戶輸入的數據進行分析、提煉。如果用戶在豆果網上記賬,分享每天吃了什麽飯,花了多少錢,豆果就會自動生成美食賬本,並定期生成報告,指出用戶過往壹段時間的營養搭配是否合理,甚至給出營養搭配建議。
除吸引用戶自主上傳貢獻內容外,豆果網還通過合作夥伴的授權發布專業來源的菜譜,包括專業出版物的菜譜,餐廳招牌菜譜、調味料企業研發菜譜、等,豆果網的近10萬道菜譜中,相當部分來自上述專業來源。
最大的中文美食社區
截止至2013年底,豆果網註冊用戶規模已經超過400萬,豆果美食APP下載量也達到了4500萬 ,是當前國內最大的美食社區平臺。豆果網的用戶群體也相當“優質”,年齡集中在25-35歲,主要集中在北上廣深壹線城市,用戶80%是女性。
至今豆果網已擁有20萬道菜譜,400余萬條美食日記,300萬美食達人每天都有新分享。
貼心定制的個性化服務
2014年,豆果美食推出了註定掀起美食革命的新版本——豆果美食5.0。
豆果美食5.0版本倡導貼心智能、個性化服務,獨家推出個性化定制美食推薦,基於用戶上傳菜譜、收藏、分享、搜索等行為的數據分析,結合健康考慮、時令因素和營養師的專業建議,為每壹位用戶推薦專屬的美食推薦。這壹功能顛覆了移動端美食類應用的私家廚藝教師、私人菜譜分享平臺等定位,貼心化、簡單化的新功能,使豆果美食遠遠不止是菜譜,更是用戶的知己、閨蜜、基友、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