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生產誠信為首
古人說得好:“天失信,三光不明;地失信,四時不成;人失信,五德不行。”個人誠信、企業誠信、行業誠信,都是社會誠信大廈的基本單元。這次壹些奶粉企業用極不自重的方式給整個社會誠信抹了黑,給社會心理造成了痛苦,給本已脆弱的誠信體系當頭壹擊。壹些食品企業頻繁造假的事實,也再次讓整個社會集體思考:沒有誠信基石,難建和諧大廈;沒有誠信基石,難享小康成果;沒有誠信基石,難成百年大業。
我們知道,市場經濟的基礎就是信任,也就是說,我們在市場上購買別人的商品,首先假定這個人不會因為趨利而坑害我們,否則,交易就無法完成。當壹個行業的生產者和經營者普遍喪失了基本誠信,喪失了最起碼的敬畏之心,喪失了對生命最起碼的尊重,他們生產出來的食品自己都不敢食用,怎麽能指望他們願意為質量而付出,願意為他人的健康而負責。
現代經濟的高速發展導致了人們價值觀念的轉變。從過去的公***利益和無私奉獻過渡過現在的自我利益,從壹個極端走向了另壹個極端,價值觀念的失衡直接誘導了企業整體信用水平的下滑。法制的不建全,國家質檢部門和監管部門的執行不力,也為企業鉆空子留下了余地。即使有關部門查出了企業的誠信問題,但目前也相對缺乏查處這方面失信企業的的法律依據。現階段也只能依靠企業自身的監督、消費者和新聞輿論的監督。
誠信本身就是壹個依靠口碑長期積累的結果,是壹個企業發展的靈魂,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守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如果壹個企業為了追求眼的利益弄虛作假,那麽消費者對其產品失去了信任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失去市場失去立錐之地,意味著要重新建立起品牌、口碑和市場信譽度,需要在未來花很長的時間,但也不壹定會有結果。誠信的缺失,直接影響著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可能導致壹個企業或是壹個行業都限入危機之中,如果稍有處理不當,可能這個行業或是企業就從大眾視野裏消失了
誠信是市場經濟運作的首要條件,不管是民營企業還是跨國公司,只有誠信的企業才能走得更長更遠。壹個不講誠信的品牌最終會被市場所淘汰。“奶粉門”事件對中國乳品業的打擊是巨大的,處理不好,壹個百年品牌就可能永遠消失在人們的視線中。它昭示了國家質量監管部門的不力和誠信制度的缺失。
壹個具有誠信的企業,不僅可以減低運作成本,提高效率,為人們和社會高度負責,還可以為社會其它企業樹立起壹個誠信的榜樣。壹個社會的繁榮和穩定,離不開企業的發展與支持,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誠信的支持。除了監管機制的有效制約,還需企業本身對質量的嚴格把關,做到誠信為本服務社會,更需要廣大的消費者積極的監督和參與,***同來營造壹個良好的市場誠信氛圍
2. 三鹿奶粉事件引發感想作文中國古人即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警訓,數千年來,誠信壹直毅然屹立於禮儀之道上。
在現代社會中,壹絲壹毫都關乎節操,壹件小事,壹次不經意的失信,都會毀了寶貴的名譽。壹個企業,更是如此。
壹個泱泱大國裏權威的企業,從壹步步的發展,壹點點的成長到建立起雄厚的基礎,贏得全國人民的信任,是需要多少汗水呀!但這個著名的民族品牌三鹿讓我們失望了。國家給妳免檢產品的特權,百姓給妳充分的信任,但是,妳卻讓無辜的嬰兒付出生命的代價!貪小利而吃大虧,從三鹿奶粉導致嬰幼兒中毒事件中,我也看到了“勿以惡小而為之的反面教訓”,信用來自於我們自身的道德力量,萬事都要細心謹慎,任何時候的任何壹點僥幸心理,都可能會引發不可估量的災禍。
災難已經發生,我們只能吸取教訓,在任何壹個環節上都不放松,也希望大家壹起努力,用我們每壹個人的認真嚴謹,再次撐起壹片信任的天空。
3. 圍繞“三鹿”奶粉事件寫壹篇作文關於三鹿奶粉的報道接連不斷,各大城市緊急應對措施立刻啟動,各城市的所有三鹿奶粉全部下架,三鹿公司也宣布召回8月6日以前銷到市場上的所有奶粉,衛生部印發與食用受汙染三鹿奶粉相關的嬰幼兒結石診療方案,由衛生部牽頭的聯合調查組已趕赴奶粉生產企業所在地,會同當地 *** 查明原因,查清責任,並將嚴肅處理有關責任人
看到國家對三鹿奶粉事件給予的重視,我們這些消費者也可以稍稍的安壹下心了。可是,回想整個事件,也不禁讓我們寒心。
根據資料顯示,關於三鹿奶粉事件,早在壹個多月以前在網絡上就有網友舉報過三鹿奶粉存在問題,可是沒有任何人給予重視,到今天“甘肅奶粉”事件發生了才來調查, *** 是不是做的晚了點呢?這是不是也是對生命的壹種輕視呢?
再說說三鹿奶粉的廠家,作為壹個食品生產的廠家,尤其是嬰幼兒奶粉的生產廠家,對於自己身上肩負的責任和使命應該是非常清楚的吧!作為剛剛出生的嬰兒,好多器官都沒有發育成熟,因此在餵養的時候對於食物的要求也就非常的嚴格,只要稍微的壹點不註意,就可能引發兒童的壹些疾病。這些想必廠家壹定會非常清楚。那為什麽廠家在生產的時候就不能把好各個關口嗎?
根據相關部門的調查三鹿奶粉是在原奶收購過程中被不法分子添加了三聚氰胺所致,至於是否在生產環節也添加了三聚氰胺,衛生部新聞發言人毛群安表示還不能確定,仍在進壹部調查。那麽請問既然問題產生是在源頭是否就說明是因為三鹿集團對制作過程監管不嚴造成的呢?再說,產品從生產到出廠要經過很多的環節,就連我們這些消費者都知道,產品在出廠之前壹定要經過最後壹道關口的檢查,確認合格後才可以銷到市場,那麽,三鹿公司妳是否有做過品檢呢?
從事情被徹底公開到三鹿召回8月6日之前銷售出去的奶粉,我們是否可以推測,其實三鹿集團早在8月份就已經知道自己的奶粉存在問題,但是因為之前出廠的時候沒有做品檢而不敢確定,然後才對後來出廠的產品進行了品檢,才出現今天的只召回8月6日以前的奶粉,8月6日以後的產品都不含有三聚氰胺,無須召回的事情呢?
說罷了企業,我們再說壹下作為三鹿企業奶粉代言的明星們,她們是不是有真正讓自己的孩子適用過這樣的奶粉,然後才來代言呢?還是根據廠家的需要,為了自己的酬勞,而寐著良心的去做這個廣告的呢?對於產品的質量和功效她們是否真的有所了解呢?如果都沒有用過,沒有了解,她們有什麽權利在廣大消費者面前為廠家賣弄他們的商品呢?她們的職業道德在哪裏,她們的責任和義務再哪裏,她們不該為自己的不負責任而道歉,而懺悔嗎?
其實,對於三鹿奶粉事件還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去深思,值得我們去探討。作為消費者,當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的時候,我們壹定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來保護自己利益,捍衛自己的權利,真心希望三鹿奶粉事件會有壹個合理而妥善的處理,也希望事件的受害者能夠得到應有的賠償,而相關的責任人得到應有的懲罰。
4. 作文對三鹿奶粉事件的看法1.最近被炒的沸沸揚揚的”三鹿事件”相信所有人都對三鹿失去了信心,這也包括對於伊利和蒙牛等壹線奶業的看法,不再相信這些大廠家的產品,索賠甚至已經達到了上百萬,這對於三鹿來說打擊確實不小甚至已經到了破產的地步,看著那些嗷嗷待哺的孩子得了腎結石忍不住讓人流淚甚至會痛恨三鹿這些以掙錢為目的而不顧及消費者身心的生產者。值得慶幸的是還有完達山,在所有的檢測中只有完達山沒有“三聚氰胺”,使得不少消費者暗暗松了壹口氣,還有壹種奶可以喝,昨天我去超市買酸奶發現只有完達山和壹些我沒有見過的牌子,說實話不免有寫難過,那麽多的大牌子似乎壹夜之間就沒了。無獨有偶,完達山的藥物註射液被緊急叫停,這是否在告訴我們不要相信任何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東西呢?不少消費者是否和我壹樣在想以後到底要不要買呢?壹個品牌從出現到變成世人皆知的大牌子需要很多努力和很多堅持,但最終的成功很可能因為壹件事情而功虧壹簣,在這種時候我們是不是應該保護……
2. 9月中下旬,全國醫療機構***接診、篩查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嬰幼兒近萬名,臨床診斷患兒1250余名(其中2名已死亡),事件波及影響到千萬個家庭。奶粉商利欲熏心的毒手伸向尚在繈褓中的孩子,弱小生命在商業利益的黑手下痛苦啼哭。事件的發生令人發指。
看法壹:近期陸續發生的毛發醬油、工業鹽泡菜、劣質龍口粉絲直至劣質奶粉事件,不得不承認我們的食品安全網還存在很大的漏洞。據了解,目前我國涉及食品安全監管職責的有工商、質監、衛生、農業、藥監、商務等將近10個部門,雖然他們在日常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中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多頭執法勢必造成職責分工不明,相互依賴、推諉等不良現象,缺乏統壹協調和統籌規劃的機制,所以盡快修補好“食品安全網”勢在必行。
看法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只是個導火索,這根導火索卻引爆了壹個我們不知道的內幕。這就是經國家質檢總局緊急在全國嬰幼兒奶粉三氯氰胺含量專項檢查中發現的有22家嬰幼兒奶粉生產企業的69批次產品含量不同的三聚氰胺,真是不查不知道,壹查嚇壹跳。但願這只是極少數,不是我們平時常說到的“行業潛規則”。
看法三:面對各種突發事故,我們很自然會想到的是領導的責任、具體人的責任。但我們同時也應該呼籲民眾樹立應有的責任心,那就是樹立道德觀念。過去幾年,中國問題食品頻生,從蘇丹紅壹號、有毒大米、孔雀石綠,到去年的毒豆奶、毒餃子和近期的奶粉事件,中國的問題食品屢禁不止,究其原因,顯然是商人的商德問題。本次奶粉添加三聚氰胺事件,再次引爆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得不讓人憂心透露出來的中國的道德危機。
看法四:近日,壹家網站進行“妳接受哪種食品危機處理方式”的調查,結果顯示:願意接受領導出面道歉的僅有3票,占全部投票的1.13%;願意接受“巨額經濟賠償”的有50票,占18.8%;願意接受“企業停產取締”的有35票,占1 3.16%;願意接受“嚴厲壹查到底”的有178票,占66.91% 。是的,道歉代替不了什麽,道歉只能表明壹種態度,傳遞壹種對事件性質是非判定的基本認知,甚至不能代表真誠。讓我們來質問這些劣質奶粉企業:“為何不在東窗事發前出來道歉?為何在事件發生後還有那麽多真相被壹壹曝光?”而他們在道歉中對此並沒有任何坦白。
看法五:在不少地方,目前農村食品市場的監管,還處於空白狀態。這次在以農業為主的地區查獲的劣質奶粉成本低、平均售價低,加之農村外出打工的青壯年居供閥垛合艹骨訛攤番揩多,孩子大多留在家中由祖輩代養,無法實現母乳餵養,便宜奶粉便成了嬰幼兒主要的營養來源,這就為劣質奶粉充斥農村市場創造了條件。因此,急需加強農村市場建設,創造條件提高正規企業的產品在農村市場的份額。
5. 關於三鹿奶粉事自己的看法(800字以上,高中生作文)誰有三鹿奶粉事件爆發後, *** 采取壹系列措施積極應對,包括啟動國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I級響應,成立由衛生部牽頭、質檢總局等有關部門和地方參加的國家處理三鹿牌嬰幼兒奶粉事件領導小組。石家莊市 *** 分管農業的副市長、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等人被免職。他們應該承擔責任,免職是應該的。
面對重大突發事故,我們在驚嘆“傷亡慘重”和“損失巨大”的同時,很自然會想到的是“追究領導責任”。既要追究企業領導和部門領導的責任,又要追究 *** 領導和上級領導的責任。我們應該看到,任何壹起事故的釀成,幾乎都是由兩種責任所導致,壹種是領導的責任,壹種是具體人的責任。具體人的責任雖然多是具體的和局部的責任,但卻往往是最初的和直接的責任。所以我們在問責領導的同時,也應該呼籲民眾樹立應有的責任心。
河北三鹿集團嬰幼兒奶粉事件,就是壹個典型的案例。從目前調查的情況看,三鹿奶粉之所以使6200多名嬰幼兒患病,主要是有人往奶粉裏摻加了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近日,此案取得重大進展。涉嫌犯罪的正定縣耿氏兄弟,已被檢察機關批準逮捕。
事情似乎很簡單,因屢次交奶檢驗不合格被拒收,造成壹定的經濟損失,後得知向牛奶中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可增加蛋白質檢測指標。於是耿氏兄弟自2007年底開始,從行唐縣壹化工商店購進三聚氰胺,勾兌後摻入銷往三鹿集團的牛奶中。以後每天生產、銷售這種摻加三聚氰胺的牛奶約3噸。耿某接受警方訊問時供認,他本人清楚“三鹿集團要的是純的鮮牛奶,不能摻任何東西,而且這些牛奶就是要加工給人吃的,化工原料不是人吃的東西”。當被警方問及是否知道這種行為的後果時,耿某說:“沒問過,也沒想過,只知道對人體無益。”耿某同時承認,他本人和家人從不食用這種摻加了三聚氰胺的牛奶。
事實很清楚,耿氏兄弟往鮮奶中摻加三聚氰胺,就是為了賺錢。這年頭,賺錢不容易,賺大錢更不容易。據說,從2004年開始,耿氏兄弟就投資建了壹個擠奶廳,並且自養了300多頭奶牛,連老婆女兒都發動起來。但因為質量問題,他家的奶經常交不出去,整車整車的倒掉。於是他就想出這麽壹個怪招,加了三聚氰胺,所有的奶都能順利的交出去了,錢也源源不斷收到自己手中。
錢確實是個好東西。正如魯褒的《錢神論》所言:“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後;處前者為君長,在後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余,臣仆者窮竭而不足。”所以有些人便把賺錢作為人生最大的奮鬥目標。早晨想的是錢,晚上想的是錢,生產想的是錢,銷售想的是錢。只要能賺錢,什麽都敢幹。
他們忘了,還有壹件比錢更重要的東西,就是責任。妳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得對這個世界承擔責任。領導有領導的責任,民眾有民眾的責任,富人有富人的責任,窮人有窮人的責任。作為壹個生產者,不摻雜,不使假,不違章,不留隱患,就是責任。妳對別人負責,別人才能對妳負責;妳維護別人的安全,別人才能維護妳的安全。
6. 我想要壹篇關於"三鹿奶粉"事件的感想,250左右,急需三鹿奶粉事件,隨著國家行政機器的強力介入,已經真相大白,相關問責和處理工作料將持續而嚴肅地迅速推進。
在三鹿之後,又有數十家奶粉品牌因程度不同地含有三聚氰胺而被“點名”、封殺。
當所有的媒體對三鹿、對不法廠商口誅筆伐的時候,公眾也在不斷追問:在頻頻發生食品公***安全事故背後,誰該擔當責任?如何才能吃得安全、活得安全?
其實,我們在以旁觀者的心態追問別人這壹切的背後,或許忽略了壹個應該被追問的對象,那就是“我自己”。
是的,在我們不斷追問奶粉怎麽啦?食品怎麽啦?監管部門怎麽啦?中國怎麽啦?世界怎麽啦?那些沒有良心的造假者怎麽啦……追問這壹切的同時,是否還有必要追問壹句:我怎麽啦?我們怎麽啦?
首先,我們需要進行的是關於母愛的自我拷問。
在奶粉事件的背後,相當壹些具備母乳餵養條件的母親,在鋪天蓋地的“母乳餵養好”的宣傳浪潮中,為了很多這樣那樣的理由,卻依然選擇了讓孩子喝奶粉。最終,碰上了“大頭娃娃奶粉”、“腎結石奶粉”……在譴責造假者的同時,我們是否自我反思過:人類文明不斷進化,可那份最原始最親切的母愛呢,是否在越來越多的孩子喝不到喝不足“媽媽的奶”的現實背景下,母愛在悄然退化?
每個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喝母乳,應該是壹種與生俱來的最自然的“人權”和母愛享受。可是,很多媽媽卻做不到這壹點,無情地剝奪了孩子的這項權利。對此,有網友甚至尖銳地反問:“女人的奶,孩子吃不到,難道正在淪為女人的飾物和男人的玩物?”
偽劣奶粉傷害了孩子,也在拷問我們:這背後,是否也壹點點有母愛退化的因素?
同時,我們還需要對人性進行自我反思。
社會學壹個最淺顯最基本的邏輯就是:社會是由壹個個自然人組成的,而“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從理論上講,壹切社會問題和社會危機的出現,其背後均可以找到人性卑劣的影子。
從齊二藥假藥事件,到鳳凰大橋的垮塌,從山西潰壩災難,到三鹿奶粉事件,無不可以看見人性卑劣的痕跡。以三鹿奶粉造假事件為例,首先是源自原奶供應商出於私人利益非法最大化的摻假,然後是企業出於集體利益的不負責任、草菅人命。
從公***管理學的角度來看,應該說, *** 對社會負有當然的法定管理責任。而從社會問題和社會危機出現的概率來分析,公***管理必定會有盲點和死角,任何壹個 *** 管治下的社會,都會程度不同、頻次地出現這樣那樣的危機和問題。
那麽,靠什麽來維系壹個具有最大安全系數的和諧社會呢?答案是:除了 *** 有力的監管,就是人性的善良回歸和道德約束。
譴責三鹿事件責任者的同時,我們是否更加需要從人性的角度捫心自問:生活中,我們每個人自己,是不是壹個基於某種利益的造假者呢?
為了全勤獎,或許我們有過找人代打卡的“造假”;為了畢業,或許我們有過悄悄抄襲某段論文的“造假”;為了成交,或許我們有過給客戶浮誇產品功能的“造假 ”;為了升職,或許我們有過虛報自我業績的“造假”;甚至,為了壹次說不清道不明的美麗約會,或許我們有過以“善意的謊言”敷衍另壹半的“造假”……
如果上面類似的種種“造假”妳曾有過,那麽,誰又敢保證,假如妳就是那個“三鹿”的原奶供應者,某壹天,基於利益或出於無知,妳就不會往裏面摻雜三聚氰胺呢?
從某種意義上講,原奶供應者摻雜三聚氰胺,與我們每個人的某壹次造假,其人性的虛偽和退化,是等距離、同性質的,不同的,只是後果。
這樣看來,假如我們只知道譴責別人,而尚未學會反思與律己,那麽,就沒有誰能夠確保“三鹿事件”以及類似悲劇不再重演。因為,人奶少了,牛奶無奈替代;人性善良缺失,虛偽與險惡必定叢生泛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