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俗稱「噴水池」,是澳門的壹個廣場,位居澳門半島中區,面積3,700平方米,是澳門四大廣場之壹。2005年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內。議事亭前地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南闊北窄,呈狹長的三角形,為熱鬧的商業及文化活動區。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 :議事亭前地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門票價格 :免費 建議遊玩時長 :建議1-3小時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澳門 適宜遊玩季節 :全年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景點美圖,簡介,歷史沿革,美士基打,牌樓,噴水池,天球儀,活動,紙幣題材,著名店號,店鋪變化,交通信息, 簡介 議事亭前地坐落在民政總署總部對面,整個廣場由碎石子鋪成波浪狀,附近道路已辟為行人專用區,周圍有長椅,所以人們都喜歡聚集在這裏憩息和休閑。 在廣場的中央矗立著壹座噴泉,同時它是這裏的標誌。在廣場的建築物都是重建或重新裝修的,包括有旅遊司,郵政局和仁慈堂,其中,仁慈堂是亞洲地區最古老的慈善機構。 每逢有節日和大型活動,如農歷新年,國際藝術節等,有關機構都會在這裏 十壹黃金周暢快出遊 戶外-最美騎行風景線 主題公園全攻略 聚焦國內知名企業 舉辦表演供大眾觀賞。 歷史沿革 現今的議事亭前地,左側為龍記酒家因位處明朝起中國官員以至葡萄牙人議事機構──澳門議事會(即今民政總署大樓)前,故而得名。議事亭前地為處澳門中心區域,歷來上任的澳門總督,必在此舉行儀式,檢閱駐澳門的海陸軍隊。1940年,曾豎立壹個攻打前山炮臺和殺害清朝將士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銅像,文革期間被華人民眾拉倒,原地則被改建壹噴水池至今,俗稱因此而成。 議事亭前地 議事亭前地周圍壹帶的建築物極富有歐洲特色,不少已被評為紀念物及具建築藝術價值的建築物。列入受文物保護之建築物,其門面都不許改動,只可以改動室內架構。九十年代初,澳葡 *** 更重金聘請葡萄牙的技師以黑白相間之葡國石鋪砌前地及相連街道地面,使之成為帶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專用區,現除了遊客必到之處外,議事亭前地仍是澳門社區活動的熱門地點,50、60年代也有香港粵語電影以此地取景。 美士基打 1940年前,因人與車輛十分稀疏前地十分空曠,只是近兩旁建築設定壹慮小花圃,放置數排木長椅供遊人歇息;1940年,在較近新馬路與市政廳大樓(民政總署大樓舊稱)正中設立壹梯形草地(窄邊向前地方向)上種植數棵大樹,中間樹立壹混凝土圓石柱,其上豎立葡萄牙軍官美士基打(穿著軍服拔劍)銅像,兩旁近郵政局與其對面設立十數個泊車位。銅像在1966年12月「壹二?三事件」中被華人民眾拉倒。 牌樓 在50至70年代中旬,澳門的親北京團體在每年十月於議事亭前地(或附近壹帶如星光書店舊址、郵政局旁)豎立由跨前地之木制紅色牌樓,與市政廳大樓相對,慶祝過後便拆卸,印證著澳門當時政治對立的局面。牌樓通常高三層,與附近建築物高度幾乎相同,仿照天安門樣式布置,上面有澳門同胞慶祝國慶字樣,落地註中有當時之政治標語,上有大型繪畫,每年主題不壹,晚上亮燈或燃放鞭炮以示慶祝。 噴水池 美士基打銅像被拉倒後,原址被改作壹相同形狀之水池,其上有壹小級梯形突起,上鋪設圓形的噴水嘴,水下配十數盞不同顏色燈光,假日期間噴水池以中間水柱為主,周邊圓形小水註向中心間斷圍射,兩級彩色燈光相間閃耀,對於70年代生活樸素之澳門居民來說,閑時或節日壹家大小在噴水池散步、小童玩擦地炮已成壹種優閑之活動。80年代末在前地設立數個大型植物水泥躉,內種熱帶植物,四邊設有橫椅以分隔噴水池前後,因當時只有噴水池周邊小部分地區屬不準行車之地,從噴水池至郵政總局門前仍需過馬路。至90年代之前,該處仍是人力三輪車的其中壹個認可停泊處;在1993年年中起前地進行半年之重整。 天球儀 現時噴水池之位置跟過去與市政廳大樓的距離相距較遠,較接近仁慈堂大樓。圓形地凹陷處有數個同心圓石階,噴水池中央放置壹個正立之天球儀(葡萄牙國徽上也有天球儀,代表葡人航海遠征之象征,有著作誤寫成地球儀),其上標有黃道赤道銅環,而秋分點正對著市政廳大樓。噴水池池底置有數十個白燈泡,晚上亮燈,以不同燈光向上噴水表演。而且自整個前地由普通水泥地換成鋪設成波浪型葡國石後,除特別車輛(民政總署工作車輛)外整個前地皆不準行車,而只在郵政總局旁設立花槽與休憩臺階供遊人乘涼與對面設立木椅;與此同時,因為壹同鋪設葡國石,與板樟堂、賣草地連成壹體。 活動 澳門團體如需借用前地舉辦活動者,需向民政總署(回歸前為澳門市政廳)提交申請。在壹些大型節日上,民署於噴水池階梯周圍被安放有特色植物如荷花(荷香樂滿城)與大紅花(聖誕節)作布置,而聖誕節與農歷新年的半個月期間,民署亦會在前地放置大型聖誕樹與生肖燈飾作點綴。曾有藝術展覽期間,把其上之天球儀置下以其平臺安放藝術展品。而因為噴水池規模縮小並移後,民政總署前騰空了較大的空間,故壹般性較大型之文藝晚會或者音樂會等表演娛樂節目經常在此搭建臨時舞臺與燈光舉行。 議事亭前地之中華商業大廈農歷新年之舞龍活動、跨年倒數(90年代至2004年)或壹些團體較大型活動(如保全日)、2000年的澳門首屆美食節也是也在此舉行,通常是民政總署旁之空地搭建大舞臺活動,仁慈堂後方空地則為展覽或小型攤位活動之格局。而每年農歷新年前幾天之澳門小型花市、攝影展覽皆多在近仁慈堂之前地舉行。 由於該前地屬於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澳門歷史城區”壹部分,為了保護該地和附近其他同樣被列入該名錄的建築物(例如仁慈堂大樓和民政總署大樓),民政總署批準團體於該前地舉行大型集會和活動的數量也有所減少。 紙幣題材 澳門大西洋銀行2005年版本澳門幣壹佰圓紙幣正面取材自議事亭前地。 著名店號 民政總署大樓、隔鄰為在90年代結業之平安戲院 郵政總局 仁慈堂大樓、隔鄰為便民藥房 信德堡(購物中心,曾開設大快活快餐店和唱片影音器材行,現為屈臣氏) 利斯大廈(曾為大眾報報社、澳門電力公司辦事處和旅遊局總部所在地,今澳門商務旅遊服務中心) 龍記酒家、大誠書局(60年代已在此經營至今,現只有前者繼續營業) 義順雙皮奶 瑞昌銀號辦館(原址於90年代中被售出,現已成為餐廳與健美公司) 澳門商會原址(即現時澳門中華總商會初期會址,地下鋪面為洋服店、文具印刷公司與建築公司;原址售出後曾為已結業之中國文教有限公司分店、身份證明局辦公地址;現為中華商業大廈,該處有蔡瀾美食城與化妝品連鎖店) 店鋪變化 由於2002年澳門開放賭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開放中國內地自由行之關系,附近紛紛開設化妝品連鎖店、知名快餐連鎖店與食肆、咖啡店(如Starbucks)、手機店與時裝店等。前地縱使換來大批大批遊人與歌舞升平之美麗景象,過去居民在兩旁開設之照相館(如龍記酒家與義順雙皮奶之間的松林攝影院)、茶餐廳、粥面店和老牌辦館(同順辦館)、老牌理發廳(上海理發廳)等因為行業式微或店位租金急速飆升之下被迫遷出,甚至消失,隨之消失的還有掛在郵政總局對面建築之知名飲料霓虹招牌廣告(集中在郵政總局對面之大型廣告如維他奶、綠寶橙汁、可口可樂等),也是澳門城市變化的壹個側影和澳門人之集體回憶。 交通信息 公交 1. 乘坐2、3、3A、3X、5、7、10、10A、11、18、21A、26A、33路公車到新馬路/營地大街(西行)。 2. 乘坐3、4、6、8A、18A、19、26A、33路公車到新馬路(東行)。 3. 乘坐2、3A、5、7、10、10A、11、21A路到金碧文娛中心(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