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洗菜時,如果我們在洗菜之前先切蔬菜,那麽大量的水溶性維生素、可溶性礦物質和微量元素都會融化到水中,就像土豆絲壹樣。很多朋友把土豆絲和茄子切好切好後放在水裏浸泡,以免變色,卻不知道很多營養成分會悄悄流失。淘米時,如果反復淘洗,其中的B族維生素和抗氧化劑也會大量流失。淘米兩次以上時,維生素B1會損失30%-60%,VB2和煙酸會損失20%-25%,礦物質會損失70%,蛋白質會損失15%,脂肪會損失43%,碳水化合物會損失25%。
2.切菜。
中國美食享譽世界,據說它對精美的食物和細致的食物不厭其煩。換句話說,菜肴越精細越好,味道越鮮美越好。然而,從營養的角度來看,菜肴切得越細,表面積越大,接觸空氣的概率越高,營養物質損失越多。我想每個人都知道如何切菜。然而,有些人會為了省事而把早上晚餐的所有菜都切掉,這樣壹些營養就會隨著蔬菜汁的流失而流失。還有壹些維生素很容易被氧化,比如維生素C和E就流失很多。這道菜炒過之後,營養流失太多,風味也差很多。
3.初步加工。
烹飪前,食物需要初步加工。例如,壹些蔬菜在切開後需要用開水焯壹下。如果妳鍋裏的水太小,火太小,焯水蔬菜的時間就會更長。這時,蔬菜中的許多營養物質會隨著汁液流失更多,壹些嬌嫩的維生素更容易氧化流失。當然,有些蔬菜需要焯水壹段時間,比如含草酸過多的竹筍和含毒扁豆堿的豆角。
4.肉類腌制。
許多新鮮肉類食品在烹飪前需要上漿和懸掛,因為這樣的菜肴在烹飪後味道非常好。比如我們腌制牛裏脊的時候,可以用鹽、味精、紹興酒、蛋清、澱粉抓勻肉片,然後用合適的油溫抹平。這是保護營養的好方法,但有些朋友處理不當,加劇了營養的流失。很多人喜歡用小蘇打、食用堿、石粉、嫩肉粉甚至火堿來腌制肉類,然後將其粘貼。這樣加工出來的肉會更滑更嫩,但他們不知道很多營養成分都流失了。其中,市場上很多嫩肉粉含有堿性物質和過量的亞硝酸鹽(起到嫩化和防腐作用),不僅損失了肉類的營養,還增加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還傷害了胃。還有的是堿性嫩化劑,肉中的蛋白質遇到堿會發生蛋白質變性,不易吸收;但脂肪遇到堿性物質後會發生皂化反應,不僅失去了應有的使用價值,還會產生臭味;肉類經過堿嫩化後,營養成分損失最大的是維生素,肉類中大量的B族維生素基本上會流失。不正確的烹飪方法悄悄偷走了我們食物中的營養物質。
5.翻炒。
我們做飯時都需要用油。很多朋友喜歡燒油煙熏,加上蔥和姜,炒出香味後。我們的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E、胡蘿蔔素、磷脂和不飽和脂肪酸。這些營養物質在高溫後很容易被氧化,最後恐怕沒有熱量損失。這是高溫偷走了油的營養!烹飪時,如果火力太小,烹飪時間太長,食材會因受熱而收縮或細胞壁軟化破裂,大量營養物質會隨汁液流入鍋中。不要以為只要它們還在鍋裏,蔬菜汁中的許多營養物質就會因為直接接觸鍋底的高溫而被氧化和損失,例如維生素C、花青素、葉綠素、胡蘿蔔素、維生素E、葉黃素等,它們具有出色的抗氧化作用。
6、調料:鹽。
做菜時,很多朋友喜歡多放鹽或早放鹽,以為這樣做出來的菜才好吃!然後,我告訴妳,如果鹽用得太多或用得太早,蔬菜中的汁液就會流出太多,不僅會損失營養物質,還會使菜肴塌陷,失去清脆的口感。而肉菜,如果過早放鹽,會使蛋白質過早凝固,不僅難以消化,而且腥味也無法揮發,湯裏的鮮美味道也無法滲入其中。這樣的肉不僅容易移動,而且很難吃!
7.調料:醋。
食物中有壹種叫做鎂的礦物質,它不僅參與我們體內許多重要的生理活動,也是我們在補鈣時需要同時補充的營養素。俗話說補鈣不補鎂,補完了妳會後悔的。鎂是我們骨骼中的重要營養素。沒有它,我們的骨骼將會不健康。這種營養物質在深綠色蔬菜中極其豐富,但有時會因為烹飪不當而被悄悄偷走。例如,許多朋友在烹飪時喜歡煮醋,並認為醋是壹種非常好的調味料,不僅可以保護壹些礦物質和維生素,還可以使菜肴口感清脆爽滑,並使菜肴味道更豐富,刺激食欲。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註意到,在做醋溜土豆絲、醋溜大白菜、西紅柿炒雞蛋、醋溜藕片等黃色、紅色或白色的菜時,它們沒有顏色變化,但在炒綠色菜時,它們會莫名其妙地使菜變得棕色和難看。這是因為綠色蔬菜中有大量的葉綠素和鎂,它們是結合在壹起的。然而,如果在烹飪過程中加入醋,醋酸中的氫會立即取代葉綠素中的鎂,鎂就會被偷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