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裏放點這東西,令人食欲大增,是絕好的調料,妳知道是什麽嗎?
四川人吃辣是出了名的,無辣不歡。尤其喜歡海椒,那紅艷艷尖溜溜的玩意兒,是絕好的調料,菜裏放點這東西,令人食欲大增。吃豆花的蘸水假使有“糍粑海椒”的話,那是很正宗很地道的四川美食。糍粑海椒,顧名思義,就是有糍粑的粘糊勁,糍粑就是被搗出來的,蒸熟的糯米用竹篙用勁搗來搗去的,就成了粘稠的粑粑。
糍粑海椒就是這樣搗出來的,鮮海椒壹把把地摘去葉柄,淘洗幹凈,滴幹水,放進石臼,用大棒反復搗,直到粉身碎骨。海椒的水分使皮肉椒粒交融起來,粘糊糊的,仍然是鮮紅,非常動人,連皮帶瓤,潤潤的。加進鹽巴漬起來,可以擱到來年。做菜舀壹點,那是很愜意的點綴,四川人的菜,沒有海椒那是黯然失色了。七八月份是買海椒的最佳季節,小販高聲吆喝,朝天椒!小米辣!安逸!我們那裏農郊有種七星椒,壹簇簇成串,多是七個壹組,故而叫七星椒,也叫朝天椒,那是動態的描述,壹簇簇都向上,聽上去就有詩意,類似全真七子,七星拜月的感覺。小米辣是雲南過來的產品,個頭比本地的小巧,也挺辣的。
人們趨之若鶩,買上壹二十斤,放驕陽下烤,水分壹點點消失,艷紅漸漸變作焦紅,曬得幹透,幹得裏面的米粒隱約可見,簡直要隨風飄飛的架勢。收集起來用塑料袋裝好,紮緊口子,可以壹直保持幹酥,炒冷吃雞兔的時候這東西就派上大用場。剪成小指寬的段,放進油鍋,小火,微微地酥烤,油酥辣子,這時候紅就是暗暗的,深夜的屋檐懸掛的燈籠的感覺,混著雞兔的葷香,那是很出名的美食。做得特別好的冷吃兔,往往是海椒先盡,兔肉還存。爭相去摘那些燈籠,辣的勁頭肯定不如生時烈焰,卻還有後勁,即便是給油反復做工作,溫香軟玉感化良久,卻始終能保存骨性,海椒就是辣椒,不辣咋行。
要炮制海椒面了,就得用石臼。十幾二十年前幾乎都是家家戶戶自己動手,那時候石臼多見,方圓俱有,我家裏的石臼就是外方內圓的,石壁厚實,那時候人小,很要費點力氣才搬動,棒子有若結實小腿,上頭纖細下頭碩大,捶擊很給力,多搗幾下就要膀子酸軟。現在想來那木棒真是有兩分滑稽,外形頗似毛利人的大棒,冷兵器時代絕對是理想的攻擊武器。如今都是機器磨海椒了,齒輪飛快,嗖嗖嗖,須臾碎了壹大片,又細又面,不過口感還是要比八十年代差壹點,也許是陳舊落後的手工,恰好沒有破壞完海椒的組織,因而更顯味道,這樣搗出的海椒面更香。
這年頭物價高了,啥東西都漲,嘿,海椒今年卻比去年便宜,抓緊多買壹點回來,除了曬幹做海椒面,更大的用場是用作泡海椒,很簡單的做法。準備個泡菜罐子,洗幹凈,滴幹水,鹽巴按照比例放好,壹把把紅艷進去了,壹層層夯實,適當加鹽,按緊,蓋好蓋子,記得常常清洗罐口,基本上不管了。壹兩個月後就可以享用,撈出來的海椒,壹顆顆飽滿透亮,色澤更紅潤,原本的紅有點幹燥之感,現在給鹽水浸泡了良久,變得晶瑩,壹顆顆都泫然欲滴的小模樣。泡海椒用法就更為廣泛了,泡椒魚,剁椒魚頭都吃過吧?全靠這東西提味,鹹,略酸,中辣。海椒辣度有三級,辣子兔辣子雞,那是海椒生剁,勁道第壹。海椒面其次,泡海椒居第三位。有些人嗜辣,可以直接食用泡海椒,拈壹枚大嚼之,眉開眼笑。也用辣醬佐飯,這叫過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