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是撒哈拉沙漠,下面就讓我帶領大家壹起看看吧!
說到撒哈拉,不得不提到壹個女人和壹本書,那就是 三毛和她的《撒哈拉的故事》。在她的筆下,成就了壹個遙遠神秘, 如夢似幻,浪漫多情的撒哈拉。可是當妳 真正踏人撒哈拉的時候,妳就會發現,撒哈拉其實是壹個無關風月的地方。
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但這並不是她最初的面目。在沙石遍布的 撒哈拉不但有巧奪天工的自然景觀,更有頑強的生命存在。如果不是親 眼看見了栩栩如生,形態各異的壁畫群,人們很難想象在這樣惡劣的環境 曾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
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大陸的北部,是世界上除南極洲 之外最大的荒漠,大約形成於250萬年以前。?撒哈拉? 壹名來源於阿拉伯語,是從當地遊牧民族?圖阿雷格人 的語言引入的,意思是?大荒漠?。
地理位置
撒哈拉沙漠西臨大西洋海岸,東抵紅海之濱,北起阿 特拉斯山脈,南至蘇丹。東西約為 5600千米,南北縱貫1500?2000 千米,並且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 亞、突尼斯、利比亞、埃及、毛裏 塔尼亞、馬裏、尼日利亞、乍得、 蘇丹等國國境。撒哈拉沙漠是世界 上最大的沙漠,面積約960萬平方 千米,幾乎占了整個非洲大陸面積 的三分之壹。撒哈拉地區地廣人稀, 平均每平方千米不足1人。以阿拉 伯人為主,其次是柏爾人等。居民 和農業生產主要分布在尼羅河谷地 和綠洲,部分以遊牧為主。20世紀50年代以來,沙漠中陸續發現豐富的石油、天然氣、鈾、鐵、錳、磷酸鹽等礦,改變了該地 區壹些國家的經濟面貌。
撒哈拉沙漠***分為西撒哈拉、中部高原山地和東部荒 涼地區三部分。中部高原山地包括位於阿爾及利亞的阿哈 加爾高原,位於尼日爾的艾爾高原和位於乍得的提貝斯提 高原,而撒哈拉沙漠的最高點就位於提貝斯提高原中的庫 西山,海拔為3415米;東部為特內雷沙漠和利比亞沙漠。 撒哈拉沙漠將非洲大陸分割成兩部分?北非和南部黑非 洲。這兩部分的氣候和文化截然不同,南部邊界是半幹旱 的熱帶稀樹草原,阿拉伯語稱為?薩赫勒?,再往南就是 雨水充沛,植物繁茂的南部非洲,阿拉伯語稱為?蘇丹?, 意思是黑非洲。
撒哈拉沙漠位於北回歸線附近,屬熱帶沙漠氣候。常 年受副熱帶高氣壓下沈氣流的控制,所以氣候十分幹旱, 不容易形成降雨,即使降雨也多為暴發性的陣雨。大部地 區年平均降水量不足100毫米,是世界上降雨量最少的地 方。在中心地帶,甚至數年下不了幾滴雨,如埃及沙漠地 區的卡格,曾有17年沒有下雨的記錄。不但如此,蒸發 力還非常旺盛,幾乎為降水量的20倍以上,甚至百倍, 空氣的相對濕度也很小。這壹切導致了沙漠地區終年熱浪 滾滾,暑氣逼人,從而獲得了 ?世界熱極?的稱號。
如果說降水少,溫差大是沙漠氣候的特征,那麽?多 風沙?就是沙漠中常見的天氣了。尤其在春季,更是風沙 盛行,沙暴頻繁。每當沙暴來臨時,狂風怒吼,飛沙走石, 霎時間天昏地暗,流沙滾滾,沙丘順風移動,吞沒大片沃 土、牧場,掩埋許多城鎮、村莊,阻塞道路交通。而當沙 暴平息後,到處都是壹層厚厚的沙塵,樹林前緣,常堆起 沙堆或沙丘。可是天氣特別晴朗,壹切景物好像比平時更 為清晰,令人有?風過沙山分外明?的感覺。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裏,撒哈拉應該是壹片沙丘起伏的區域,但實際上除了沙丘還有裸露的礫石平原、巖石高原、陡 峭的山脈和鹽灘。高原上布滿在過去潮濕氣候時期流水形成的 幹河谷。高原的外圍是大片的巖漠和礫漠,再向外是沙海,而 綠洲只是其中的點綴。
撒哈拉沙漠幹旱地貌主要由石漠(巖漠)、礫漠和沙漠組 成。沙漠中的風暴,把碎石、沙子和塵土吹走,留下的巖石裸 露地表,便成為巖漠,又稱石漠。石漠多分布在撒哈拉中部和 東部地勢較高的地區。地面上堆積的沙粒被風刮走,留下了石 塊、石子,這裏便成為礫漠,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戈壁。礫漠多 見於石漠與沙漠之間,主要分布在利比亞沙漠的石質地區、阿 特拉斯山、庫西山等山前沖積扇地帶。當地沈積的大量沙土被 風吹刮,細的塵土被吹走,沙子留下來,再加上風沙中挾帶的 沙子沈積下來,這樣使地面上的沙子越積越多,便形成沙海?壹望無際的沙漠。除少數較高的山地、高原外,沙漠的 面積最為廣闊。著名的有利比亞沙漠、賴蔔亞奈沙漠、 奧巴裏沙漠、阿爾及利亞的東部大沙漠和西部大沙漠、 舍什沙漠、朱夫沙漠、阿瓦納沙漠、比爾馬沙漠等。面 積較大的稱為?沙海?,沙海由復雜而有規則的大小沙 丘排列而成,形態復雜多樣,有高大的固定沙丘,有較 低的流動沙丘,還有大面積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流動 沙丘則順風向不斷移動,並且曾有過壹年移動9米的記 錄。
撒哈拉沙漠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海。細致如粉的黃 色沙丘,色黑如墨的黑色沙丘,和雪白如銀的白色沙丘 構成了壹道最璀燦的風景線。在沙漠中,據說常常能聽 到壹種奇異尖叫聲,像獸吼聲,又像汽笛的鳴叫。雖然 沒有節奏,但聽起來甚為奇異,而且風沙走動,也發出 響叫。海市蜃樓的奇景也常常遇見。
在靠近摩洛哥有個叫做科薩培卡的沙漠,面積雖然只有800平方千米,但在東部的高地上,卻有壹個非常著名 的?鬼湖?。因為,它的出現變幻莫測。比如在晚上看來,那裏明明是壹片水深達百尺的大湖,但到了清晨,卻變為了壹百多尺的大沙丘。而且,它的出現是不定時的,有時白天也會出現,而且連續十天八天,情況不變,湖水清澈見底,還可以飲用。為了驗證?鬼湖?的存在,壹群探險家曾到當 地附近去駐營。到了深夜,湖水突然從沙土裏升騰起來,來 勢澎湃急驟,瞬時形成壹片湖泊。好在探險家們及時逃走, 才幸免於難。但第二天,等他們再到那裏時看到的仍是平沙 壹片。地質地理學家們推測,在?鬼湖?附近可能有壹個比 ?鬼湖?地勢高的地下空洞,貯存著由別處滲流而來的地下水, 並有壹個類似虹吸泉那樣的地下坑道將?鬼湖?同地下空洞 連接在壹?。當虹吸現象出現時,地下空洞裏的水大量流出, 便出現?鬼湖?,而由於?鬼湖?地處沙漠之上,即使水量再大,
也會不消多大工夫就流到沙層下面或者滲流到別處去了;即使壹時未來得及滲流掉的水,由 於沙漠上狂風乍起,風沙迷漫, 也是不大壹會兒工夫就被流沙所 覆蓋,變成了壹片茫茫的沙海。
大漠中的風力很大,其威力往往出乎人們的意料,它能把 巖石表面已經風化破裂的碎石和沙粒吹走,擴大巖石中的裂紋、 裂隙,同時,風挾帶的碎石、沙子,在巖石的上部和巖塊之間 的裂縫、溝槽中,對巖壁進行磨蝕,使巖塊逐漸被磨削而變細 變形。此外,它還能隨著風力的大小,風向的轉換,像能工巧 匠壹樣,不斷地變換它的雕琢手法和力量,使各種造型更加精 奇多姿,瑰麗壯觀。因此人們把這些造型精美的景象稱為?風 雕?。
在撒哈拉沙漠中還有壹些奇形怪狀的土山,大多高出地面 八九米。這些土山不但樣子奇特,成分也很特殊,因為它們是 由沙漠裏壹種白蟻銜來的泥土和它們分泌的黏液、排泄物經過 漫長的歲月而形成的。這些土山自然又成為了沙漠裏壹道亮麗 的景觀,不過這也是撒哈拉沙漠裏特有的景觀,別的沙漠裏是 很少見的。
浩瀚的撒哈拉沙漠那令人窒息的高溫、強烈的沙暴和惡劣 的氣候條件雖然常常使人?談漠色變?。但其變化多端的大漠 景致,連綿不斷的沙丘輪廓線,質地特殊的各色沙石,以及造型精美的特色石雕又強烈地吸引著人們不斷前往探險和遊覽。
沙漠中的頑強生命
在地球上,氣候惡劣,幹旱少雨,風沙盛行的地方是最不適合生物生長的地方了。
符合上述條件的撒哈拉沙漠就應該是壹片沙丘萬頃、 千裏空寂的不毛之地。然而,事實卻並不完全是這樣,因 為在廣袤的撒哈拉沙漠中還分布著壹些綠洲。綠洲是地下 水出露或溪流灌註的地方,也是沙漠地區人們經濟活動的 中心。那裏流水淙淙,林木蒼郁,從高空鳥瞰,猶如沙海 中的綠色島嶼。綠洲的外圍是棕櫚林,棕櫚林的深處隱藏著村鎮。那裏的民房是土木結構,墻壁厚實,頂上用黃 土壘平,屋裏冬暖夏涼,既能防炎熱,又能防沙暴。高 大的阿拉伯膠樹、棗椰樹等把黃沙迷漫的荒野裝飾得壹片 翠綠。還有隨處可見的三芒草、仙人掌等耐幹熱植物,更 為茫茫沙漠帶來了無限生機。
林間空地是開墾的農田,田間種植各種農作物,最普 遍的是棗椰樹。棗椰樹是在沙漠綠洲中最常見的綠色喬木, 也是幹旱地區的特種樹木。棗椰樹的樹幹高大挺直,樹葉 呈羽狀復葉形,葉片狹長,類似於椰樹,果實形狀似棗,故由此得名棗椰樹。具有耐旱、耐堿、耐熱而又喜歡潮濕 的特點。沙漠綠洲裏幹旱且日照時間長,秋季少雨,冬季 溫和,非常適合棗椰樹的生長,而且天氣越是炎熱,棗椰樹的果實就產得越多。椰棗含糖量高,營養豐富, 既可做糧食,又是制糖、釀酒的原料。棗椰是沙 漠居民的主糧,也是沙漠商隊旅途中必備的幹糧。 不僅如此,椰棗可以制成各種糖果、高級糖漿、 餅幹和菜肴,以及制醋和酒精,棗核還可以做飼 料。樹幹可以用來建造農舍、橋梁,枝條可以用來制作椅子、睡床以及裝運水果、蔬菜、雞鴨、魚蝦的筐子,葉子可以用來編席子、捆掃帚、制托盤等,還可以做燃料。總之,棗椰樹渾身都是寶。
在沙漠裏,除了棗椰樹還有壹種植物也非常惹眼,那就是?胳駝刺?。它們或成片生長,或星星點點開放,掛著粉色小花的枝頭隨風搖擺,構成了沙漠裏壹道亮麗的風景線。胳駝刺,又叫胳
駝草,是壹種自然生長的耐旱植物,莖上長著刺狀的很堅硬的小綠葉,因胳駝喜愛吃而得名。胳駝刺雖然矮小,可是它的根系卻非常發達,長達20米。只要在春天多雨的季節裏吸足了水分,可
供壹叢胳駝草壹年的生命之需,所以它能在這種惡劣幹旱的環境裏生長。駱駝刺不僅是胳駝的主要食物 來源,同時還被稱為?戈壁衛士?,強勁的根系可固定 腳下的沙土流動,利於水土保持。胳駝刺既耐旱,又抗 鹽堿,還不怕風沙,即使被流沙淹沒了,它的根部還會 長出新的嫩芽,不久又會破沙而出,繼續繁殖生長,因 此也成為了撒哈拉沙漠裏普遍生長的壹種植物。
撒哈拉沙漠的植物除了耐旱,根系發達外,另壹個 特點就是能夠自身減少水分的蒸發和消耗。有的植物在 幹旱無雨的時候,生長在沙面上的部分會自動縮小,大 大減少了對水分的消耗,有的植物為了避免水分蒸發,天生沒有葉子,靠莖桿部分進行光合作用;有的植物在 幹旱季節就自動脫落葉子,從而保持莖桿和根部的水分;
還有的植物葉子呈卷筒狀,從而減少水分的蒸發。總之 要在沙漠中生存,就必須要有超常的本事。
即使氣候炎熱幹燥,植物稀少,沙丘連綿,但這並未讓撒哈拉沙漠成為生命的絕境。動物的種類也很多, 如蠍子、蛇、蜥蜴、老鼠、兔子、羚羊、胳駝等。在這 片土地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鳥類,有鴕鳥、百靈、沙漠鸞、 沙雞、野鵝等。它們三五成群,有的居住在懸崖峭壁的 風蝕洞裏,有的出沒在沙丘的灌木叢中?鴕鳥是現代 世界上最大的鳥,身高約2.5米,體重150千克。鴕鳥 很能適應沙漠環境,它們是雜食性動物,壹般都群居; 耐饑餓的能力也是超強,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沙子也 能充饑。雖然兩翼已經退化,不能飛翔,可下 肢卻特別粗壯發達,在沙漠裏奔跑如飛,速度 可達每小時40千米。撒哈拉沙漠的鴕鳥,是世 界沙漠中鴕鳥的奔跑冠軍。
在這些沙漠動物中,最招人喜愛的是羚羊? 人們稱它為?沙漠的兒女?。羚羊性情溫和機 靈,奔跑的速度很快,壹小時可達60?70千 米。它們排尿不多,排糞很少,耐旱能力也極強。 它們以沙生植物為食,其肉味美,皮還可以 制成皮革。
沙漠中常見的爬行動物是蜥蜴。蜥蜴是壹 種兇猛的動物,吃東西從來不咀嚼,即使像自 身壹樣大的食物,也是壹口吞下去。蜥蜴或居 住在洞穴裏,或鉆人沙丘。它們常和沙子打交 道,為了防止沙子吸人肺腔,在鼻孔裏生長著 壹種特殊組織,吸氣時就立即豎起來,聚縮 進氣孔,使沙子不被吸入,另外,鼻孔裏還 有壹對很發達的腺體,不時地向外流出黏液, 排出鼻孔裏積累的沙子。蜥蜴中最大最兇的是 巨蜥。它身長1米多,皮膚似樹皮,害怕陽光, 白天鉆入沙丘,晚上四處活動,常常伏在樹枝 上等待食物送上門。巨蜥咬了人雖然很痛,但被咬的人卻往往因禍得福,從此對毒蛇具有了免疫力。
沙漠中也有狐貍存在,當地人習慣叫它們?沙狐?。 人們喜歡把幼狐帶回去餵養,等它們長大後表面上看雖然 很溫馴,可是仍然賊性不改,每到夜晚照樣外出偷食,騷 擾四鄰。沙狐生活在沙漠戈壁的草灘、丘坡上,晝伏夜出, 行動詭秘敏捷。它們主要捕食沙鼠、野兔、鳥類和鳥蛋, 也食爬行動物和昆蟲。
最不受歡迎的動物就是沙鼠了,它們耐旱,以啃嚼 沙生植物的根、葉、果為生,門齒發達,尤其喜歡啃嚙植物的根系。據考察,100只沙鼠的吃草量超過壹只羊。
物,加速了草場的沙化。除此之外沙鼠還到處打洞挖穴,營造規模宏大的地下工程,行走時如果不小心,就會陷入鼠穴扭傷腳。
當然,提到沙漠動物,人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駝了。駱駝能長途跋涉,橫穿瀚海,是沙漠裏的重要交通工具,被譽為?沙漠之舟?。駱駝有單峰駝和雙峰駝兩種,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是單峰駝。因為它們比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運貨,也能馱人。
而雙峰駝四肢粗短,更適合在沙礫和雪地上行走。
胳駝的耳朵裏有毛,能阻擋風沙進人;雙重眼瞼和濃密的長睫毛,可防止風沙進人眼睛;除此之外鼻翼還能自由關閉,防止沙子吸入。有這樣的?裝備?存在,肆虐的風沙就無法對胳駝構成威脅了。沙地軟軟的,人腳踩上去很容易陷人,而胳 駝的腳掌扁平,腳掌和腿 骨之間有塊彈性肌肉,還 有肉墊狀的胼胝體,這樣的 腳掌使胳駝在沙地上行走自 如,十分平穩,不會陷人沙 中。胳駝在沙漠戈壁中能 耐熱耐寒,又能忍饑耐渴, 它的體溫能隨周圍環境而變 化,不管外界氣溫有多高, 天氣有多熱,它本身能自行調節體溫與外界平 衡。至於餵養,就更為簡單,沙生植物的葉子、 枝條都是它們的美味佳肴,甚至幹燥粗硬的麥稭 也會成為它們的美食。
駱駝能忍饑耐渴,有人說是因為胳駝背上 的駝峰裏裝滿著水,隨時可以得到補充,所以 幾天喝不上水也能堅持,不會有什麽危險。其實 不完全對,駝峰裏除了貯存的水分外還有粗脂。 當胳駝得不到食物補充時,就會動用駝峰裏的養 分和水分來維持生命。大漠中氣候非常幹旱,地 表水源奇缺,空氣也特別幹燥,所以只要有水 井或水源,幹渴的胳駝靠本身的特異功能,在 數千米外就能聞到水氣,找到水源所在地。壹只 幹渴的單峰駝,壹次的飲水量能達幾十千克, 這些水又經過胃被輸送到全身。在旅途中無水的 情況下,單峰駝可以持續7天不喝水,只吃點 粗硬的幹草。負載200千克貨物的胳駝,只需消 耗很少的草和水,就能在沙漠裏走幾個星期。在 喪失體液27% (近於體重的1/4 )的情況下,它 還能活著。有兩位美國學者在撒哈拉沙漠作了壹個試驗:把幾只胳舵拴在太陽下暴曬了 8天,不給水喝,結果胳駝體重減輕了 20%,雖然變得?骨瘦如柴? 了,但 是它們仍然以驚人的毅力,忍受著幹渴,頑強地活著? 不過,如果超過了它們的忍受極限,它就會躺倒,安靜 地等死,再也沒有任何辦法使它再站起來了。此外,胳駝很少張嘴,呼吸的頻率低,也可以大大減少體內水分的散發。在炎熱的白天,它本身又有調節體溫的功能,因此很少出汗。
胳駝雖然吃的是草,但是它卻渾身都是寶。胳駝皮可 以制作成各種皮革制品,毛絨是高級毛紡原料,駝奶和奶 酪是美味食品;骨骼是非常好的工業原料和有機肥料;即使是糞便,曬幹 後還是沙漠居民上好的生活燃料。
沙漠的條件雖然十分艱苦,但是 動物們卻仍然自得其樂地生活著。?自 我裝備?是種方法,少吃少喝是種方法,耐饑耐渴也是種方法?要想在這種惡劣的環境中生存、繁衍,就必 須有壹種能適應沙漠環境的驚人本領。
於是,不管是植物,還是動物,都使 出了渾身解數,依靠自身的特異本領 在沙漠裏頑強地生存著。